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伴随数据中心云概念的不断升温,相应的配套技术不断完善,数据中心的云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众多的机构已经开始建设数据中心云,其中互联网企业在数据中心云建设的第一梯队,包括亚马逊、谷歌以及阿里在内的互联网企业都纷纷组建各自的数据中心云。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的各银行也逐步开始筹划建设自有的数据中心云,那么银行是否可以参照互联网企业的模式,组建银行自有的数据中心云呢?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系统层次结构较为单一且层次边界较为清晰,而银行业务系统构成则具有多样性,系统结构也具备相当的复杂性。这就意味着,银行的数据中心云不能完全照抄互联网企业的模式,而应该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的特性出发,充分考虑银行应用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设面向业务的银行数据中心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数据综合应用系统的全面推广和运用,各大商业银行联机网络系统已相继完成由市地分行数据中心向省域数据中心的集中,进而实现以总行为中心的数据全面集中。数据中心的上移,极大地扩展了银行的网络技术平台,使银行业务扩展到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POS、ATM在内的各项业务。但应该看到数据中心上移在提升银行服务功能的同时,也给银行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金融市场快速变化,客户需求不断增加,银行业务量快速增长,银行提供服务的渠道和业务产品也不断扩展。作为大型银行的数据中心,及时了解业务的增长趋势和业务特点等情况,可以针对特殊时期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升数据中心对业务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后,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银行将其运营策略与信息技术结合得更为紧密,世界银行业机构重组和数据中心合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对国外银行的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国外银行通过数据中心的集中实现了运行成本的降低,增强了竞争能力,提高了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美、德、日等国各大银行都进行了数据中心的合并,例如:美国大通银行将世界范围内的10个中心合并为1个中心;德国德意志银行将分支机构集中到4个数据中心集中处理;日本各家银行出于灾难备份的考虑,一般在全国设立2个中心。1995年之后,美、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各级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服务不断向纵深发展,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村镇银行的发展也迎来了绝佳的历史时机。某全国性村镇银行携手国内高等级数据中心提供商及高可用IT服务的领航者万国数据(GDS),通过一站式托管服务以及IBM全球资产续用服务部(GARS)的IT融资租赁服务,用最小的前期投入成本完成了数据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全过程。同时,该村镇银行借助万国数据在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和国际领先的IT运维管理体系支撑,迅速在全国开辟了18家分行,并陆续推出了更加贴近“三农”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着数据大集中在金融信息化的成功布局,金融数据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融数据中心作为承载金融业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金融机构稳定运行和技术创新的重任。在金融机构新型客户服务模式下,数据中心需要更高效地支持前中后台金融业务和信息共享需求,同时要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支持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大型数据中心承载的应用系统数量和系统压力日趋增长。为了保障应用系统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成本提供满足业务需求的IT服务,银行需要在大型数据中心开展有效合理的性能容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经过"六五"至"九五"的发展,银行业已建成一大批计算机系统.在诸多系统中,基于数据中心的处理模式是国内银行最为流行的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业务数据集中在数据运行处理中心;应用程序分布在银行业务网点;业务网点通过网络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响应业务请求,通过网络向业务网点提供数据服务.近年来,数据中心集中处理数据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数据中心的数据量增大,数据中心的档次提高而数量减少.逐步由初期的以城市为单位的数据中心,发展成为以省或大区为单位,将其所辖银行机构的数据全部集中在数据中心大主机上处理的模式,目前已出现全国规模集中处理的先例.现代银行已进入依赖计算机获取、移动、保护、分享和管理企业化大容量信息,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时代.银行对计算机系统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计算机系统维系着银行的生命.因此,现阶段,研究银行计算机安全生产与管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银行数据中心的搬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相应的应用系统平稳迁移至新数据中心,并且恢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项目工程,其宗旨是力求在整个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银行所开展业务的影响降至最低。银行数据中心搬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依托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金融业务日益丰富,IT技术飞速发展,银行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规模不断扩张并且日益复杂,交易量不断创出新高,应用支持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也呈现出飞跃性变化。笔者先对当前应用支持运维服务工作现状进行简单描述,说明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 Service Standard,ITSS)数据中心标准中对运维服务内容多层次的要求,进而阐明应用支持工作可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实现不同层级的内在价值.从而构造出应用支持的多价值模型:  相似文献   

11.
近日,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的境外机构电子渠道系统在总行数据中心上线,经香港金管局批准,正式开通香港地区网银服务。这是农业银行首次推出境外机构电子银行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为银行数据中心建设和业务经营发展带来新契机,利用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将彻底改变银行现有的数据管控、产品研发、经营决策和客户服务等模式,实现监控可视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流程化,灵活支撑业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其中,《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规范》规定了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的定义、目标、范围、技术规范、管理规范和应具有的职能,是建设和管理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的指导。《金融业星型网问互联技术规范》制定了各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进行计算机网络互联应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数据大集中是国内银行业的一项重大举措,目的是实现银行集约化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然而,数据大集中就像是将全世界的桥梁都整合成一座桥梁一样,它在方便银行经营管理的同时,也给银行的IT运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数据中心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应用和系统,技术复杂度和关联度今非昔比;另一方面运维人员的高度集中和专业化也带来了运维管理的高度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今天,银行业数据中心时刻会感受到业务创新、运营复杂性和管理成本所带来的重重夹击。他们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爆炸式数据增长、新应用的迅速部署以及IT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切均将推动数据中心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自助服务逐渐成为银行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ATM作为银行的服务窗口,代表着银行形象、承载着业务信息,可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工商银行的ATM数量多、布点广、交易量大,早已得到客户的普遍认可。工商银行各分行完成主机上挂数据中心后,ATM改变了原来直联主机方式,通过综合前置机连接到主机,ATMC端程序也相应进行了变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提速,整合、虚拟化、集中管理等“热词”不断涌现,建设安全可靠,节能高效,资源动态调配,统一的基础设施、IT系统与服务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些银行已经建成了新一代数据中心,且成效显著。因此,在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大规模建设省级数据中心之际,本刊邀请了几位金融科技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就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绿色节能”、“应用展望”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金融机构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现代商业银行》2008,(4):F0003-F0003
当前金融业正处于一个加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业务环境中,各银行都希望通过业务大集中和数据大集中,扩大业务规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业务大集中,数据大集中的实施,使得数据中心在金融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近日召开的“惠普金融新一代数据中心软件解决方案高峰论坛”上,  相似文献   

19.
《金融电子化》2002,(3):87-87
银行大集中策略带来了数据中心运营模式,由此带来了总控中心的建设需求。总控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对银行所涉及的 IT 及非IT 资源进行总体监控,以提高系统、网络、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规范 IT 资源的管理流程;提高 IT 资源的服务水准;提高生产率;更好地支持新业务的拓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业务竞争能力。由于 IT 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及全面性,在整体设计及解决方案的选择上必须注重下列要求:企业级管理功能的全面性;跨平台操作的一致性;多平台的支持性、解决方案的弹性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银行信息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在信息技术管理部、开发中心、数据中心、支行一线都工作过,有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业务经验。笔者反复观察思考后发现,银行数据布放决定了软件的复杂性,就银行应用软件而言,在设计上应遵循"客户的还给客户、银行的还给银行"这一信息技术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