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长军 《活力》2005,(12):129-129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形成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素质教育的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预习提问,把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积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这种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刘永新  谭静 《活力》2010,(2):54-54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艾艳君 《活力》2005,(4):176-176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比较、实践、构建数学思路等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4.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高校“两课”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确立学生在“两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以实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把历史教得“活”起来,使学生不仅要学、而且想学,使历史呈现它的独特魅力,就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国忠 《活力》2005,(6):156-157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茬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制图课程教学实践中应实行分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师的个别辅导、分组辅导、集体辅导与学生的自学、分组学、全体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地完成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红梅 《数据》2023,(1):75-76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而学生社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因此,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和加强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协助德育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育人”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合理地渗透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文章从策略研究的角度,对高校社团活动在道德教育和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登琼 《活力》2014,(23):50-5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为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育人目标和方向。实践证明,分层分组教学便是实现这一目目标有效举措。现根据我校课题组一年来的实践探索,粗浅地谈一下本人对分组分层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程立坤 《活力》2011,(8):64-64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可以说,我们使用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正如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描写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的束缚,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成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的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的补充教材,做到准确的加工教材。  相似文献   

12.
秦艳丽 《活力》2006,(6):174-174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因此大多数教师都把精力用在备课讲课上,而忽略习题课。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习题恰好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显然上好习题课多么重要。在教学每章里都要穿插习题课,但那时都把焦点放在对每个细节知识的掌握上,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全部总结性的内容显得特别重要,学生们对此要求也很迫切,因此,搞好期末习题的复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公司经营模拟”课程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企业经营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就业创业中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公司经营模拟”教学中融入企业家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将企业家精神和课程教学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企业管理思维,激发学生职业热情,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何凤玲 《活力》2006,(3):147-148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人们常把差生当成“坏学生”,总以为“朽木不可雕也”,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影响整体数学水平。我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差生智力并不差,只是他们不愿动脑筋。一遇到疑难数学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迪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下面就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陈萱 《数据》2023,(2):240-241
新课改后语文教学回归人文素养本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品德修养、思维发展,这意味着教师要摒弃传统应试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目前语文课堂存在情感缺失的困境,应有效利用“沉浸式”理论,打破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壁垒,创建“沉浸式”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6.
李政 《物流科技》2009,32(6):134-136
现场教学有助于改变课堂上“照本宣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现场教学.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与今后的工作环境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中职院校(CAD/CAM技术基础》教学中,贯彻以“实例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训过程、细化考核方法,引导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专业课学时一再压缩的背景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项日式教学在“PLC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梁英 《民营科技》2009,(12):62-62,112
介绍“PLC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的过程。通过实施一个具体的项目,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叶萌 《活力》2005,(12):107-107
一、“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源泉 “爱”主要是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知识,热爱学生。这种“爱”并不是简单的兴趣爱好,更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它是一种永恒的信念和力量。它是一种无限的责任和义务。要保持“爱”的长期性和持久性,首先。要充分认识“爱”的源头。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教师在发展知识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才能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才能从根本上把“爱”升华为神圣的社会责任。其次。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关系。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才能协调好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次,“爱”还要求保持平静的心态,使教学活动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有难事,人人都会有不顺心事。但只要教师站在讲台和学生面前,就要成为知识的化身。文明的象征,就要使学生在自己身上看到智慧与理想的火光。  相似文献   

20.
王海全 《活力》2005,(7):146-146
一、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基本的工具,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于大量的生字,我注重培养求异思维,突出字形的教学。如“教”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记住它的字形有一定难度。我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记住“教”这个字,大多数学生用分析字形结构的方法,有的学生用数笔划的方法。但这些都不是最佳的方法。这时,我出示字卡:“老师、孩子、文化”,让学生议一议它们与“教”字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