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为该项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本文在尽可能地总结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吴华香 《民营科技》2014,(9):243-244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在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为该项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本文在尽可能地总结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本文在尽可能地总结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功能包括产品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在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该项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刘淑荣 《企业导报》2011,(11):218-219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林权改革后的林权内容,分析其目前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限制,并就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实行年森林限额采伐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制度,也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现就森林限额采代管理制度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国栋 《民营科技》2013,(4):101-101
我国对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肯定采伐限额制度积极性作用的同时,指出该制度自身及执行命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寻求解决途径,制订相关制度提供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分析研究,理论推导较多,实证略显不足;或隐性假设采伐限额导致市场林木有效供给不足,却缺乏市场调研数据证实;实证研究中,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仅仅作为诸多影响农户森林投资经营行为的因素之一进行分析、推导,对采伐限额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农户的行为、这些方面的作用方向是否一致、影响的程度有多深等问题分析不足。这说明理论逻辑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必要通过实证定性定量研究、加强案例研究等方式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天然林资源分布最集中、资源比较丰富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林区过去长期过渡采伐,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大量锐减,林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可采资源已近枯竭,生态环境达到相当脆弱的程度。因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已刻不容缓。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启动实施后,大兴安岭林区实行了由过去的以采伐利用天然林向森林经营管护和采伐利用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使森林资源的数量得到增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森林结构趋向合理,天然林资源得到真正的休养生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林区生态与发展,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国家对森林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森林法》明确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因此,超限额采伐便是违法行为。森林实行有计划的限额采伐,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样也是我们审计机关在天保工程中重点审计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索了人工林采伐指标结构"一元化",采伐限额计划"四六分",采伐申请(审批)"一站式"、调查设计"一卡式"、指标控制"单项式"、监督管理"双线式"的森林采伐管理模式,实现了集体林采伐由"以林为主"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初步形成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宋淑英  诸江 《企业导报》2014,(17):82-84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森林法》中原有的植树造林制度、封山育林制度、退耕还林制度、森林分类经营制度、森林采伐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碳汇交易制度对扩大我国的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都不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出发点,故而使得我国当前的《森林法》对通过森林增汇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及缺陷,应通过《森林法》的修改,完善我国各项森林增汇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森林法》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采伐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也是连接森林经营与社会需求的重要一环。建立并实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森林年采伐量来达到逐年增加森林资源的存量,从而最终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在新的形势下研究能保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管理新制度迫在眉睫。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生产供给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限伐区如何选择森林的采伐方式,对限伐区的森林的采伐应以森林生态采伐理论为指导,采取森林生态采伐技术。  相似文献   

16.
掌握森川林场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土地面积和森林种类、数量与质量及分布情况,为指导林业生产、编制林业规划、计划及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分类经营等提供可靠准确的基础数据,为林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使林区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周纯莹 《科技与企业》2014,(11):183-183
本文对森林生态采伐的原则和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采伐更新技术体系的组成及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采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森林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伐区区划和设计、山场作业及组织管理等森林经营活动,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以达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森林生态采运可归纳为选择合理采伐方式,选择合理集材方式和工艺类型;设计适合当地条件的机械设备选留母树和保护幼树幼苗;伐后及时更新;合理布设林道网等.综述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回顾了国内外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作业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其深远,特别是对一些微环境的影响,比如地表土壤、地下水、温度和湿度等,也不仅如此,从宏观上来说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从围观的角度探析森林采伐对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并给出了一定的技术保护措施,希望对有关单位的采伐作业能有所帮助,特别是对于采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对此可以作为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答:《国家林业局关于严格保护天然林的通知》(林资发〔2015〕181号)对严格控制低产低效天然林改造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通知》(林资发〔2016〕24号)规定:“严禁对天然林实施皆伐改造”。由于福建省原有多个文件对天然林保护、低产低效林改造作出规定,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32号),规定:“持续加快造林绿化,推进??低产低效林分的补植、改造和提升,推进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和皆伐天然针叶林”;《福建省林业厅关于森林采伐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闽林〔2014〕2号)对经过严格审批确需皆伐或择伐天然林的特殊情形给予了明确;《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森林采伐技术规范的通知》(闽林〔2006〕政41号)第四、第五章分别对低产用材林改造采伐、低效防护林改造采伐作出系列规定等。为此,各地要将国家林业局规定与福建省天然林保护管理、低产低效林改造规定结合起来一并贯彻落实。一是禁止采伐改造低产天然阔叶林、禁止皆伐改造天然林。二是对中幼龄林林实行择伐改造的,其蓄积强度按照林资发〔2015〕181号规定执行,即国家一级公益林要严格保护,原则上不可实施任何方式的改造;天然起源的其他公益林、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商品林、公路铁路和大江大河两侧、第一山脊线范围内的商品林应以封育改造和补植改造为主,一次性改造的蓄积强度不得大于20%。另外,要认真贯彻执行林资发〔2015〕181号规定,严格控制天然林树木采挖移植,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