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菜肴享誉海外。因此,中式菜名的英译便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翻译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是大量充斥着直译、乱译等弊病,严重阻碍了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推广。有鉴于此,应在翻译时合理采用音译法、直译注释结合法、意译法等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菜肴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4,(1)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舌尖上的中国》中菜名的英译进行研究,依托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提出采用直译和意译(必要时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希望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3.
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北宋开封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由官、商、寺、民菜肴之精华构成的开封饮食文化完整体系,代表着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认为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饮食文化,如同中国文化一样,是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的。孔子曾经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由此证明,2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饮食文化。中国菜肴的特色是色、香、味、形俱全。同样,中国的烹饪技术也极为丰富多彩。一般来说,中国菜肴可分为四大菜系,即山东菜系(在中国东部),淮阳菜系(在中国东南沿海),广东菜和四川菜(南)。  相似文献   

5.
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品牌采用意译法、直译法、音译法、约定俗成法和直接引用法的成功品牌翻译方法,及音美、词美、意美的翻译原则对我国企业的品牌翻译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烧肉是我国的传统特色菜肴,它既是一道中国人百吃不厌的家常菜,更是中华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积淀。本文对红烧肉的制作工艺及其营养风味变化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中华传统菜肴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菜名文化蕴含丰富,这给菜单的英译带来较大的困难;基于此,菜单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英美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为此我们提出一些翻译技巧可供鉴赏。  相似文献   

8.
商贸翻译是一项跨语言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会涉及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了实现商贸信息的跨文化传递和贸易往来的顺利进行,在商贸汉译英过程中应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以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导向,即目的决定手段。译者必须根据汉英文化差异的不同类型,采取直译、直译加注、意译、音译、音译加注、代换法等不同翻译方法,把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流失降到最低,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内涵信息并准确无误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物质的丰富程度和文化底蕴的不同,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从饮食观念与价值取向、饮食性质、饮食方式、菜肴制作、烹调加工工艺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中西饮食文化消费心理的区别,并简要分析了两者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晓亮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83-184
电影是传播最快最广,具有国际性的艺术形式。外语影片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掌握英语语言风格。电影片名的翻译要尽量考虑到他的商业效果,这就要求片名翻译要做到琅琅上口,简单易记,雅俗共赏。片名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和重新命名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术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术语的翻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力争做到译名的简洁性、精确性和统一性。具体来说,科技术语的翻译可参照下列方法:意译法;音译法;形译法;直译法;意译、音译融合法。  相似文献   

12.
张芬 《商场现代化》2007,(34):33-34
运用修辞能赋予广告语言简洁生动、新颖幽默、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等特点,广告的说服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现代广告英语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以增强鼓动性和说服性。由于英汉差异,在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等等翻译方法从而达到贴切自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饮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挖掘和整理地方饮食文化,构建饮食文化品牌,这不仅有利于培育专业人才,确保菜肴质量和创新,还有助于利用自媒体和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进而增进旅游活力,促进贵州省饮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具有深刻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系列性的菜肴体系,其中中式菜品制作与创新中的热菜造型更是为饮食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9,(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凸显,中外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文化交流融合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一大显著现象。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商标翻译而言,如何准确把握跨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优化翻译效果,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商标的翻译重要性,分析了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在探讨商标翻译中异化与归化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直译法、音译法与意译法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跨文化因素对国际贸易中商标翻译的方法展开了研究,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芬 《商场现代化》2007,(12S):33-34
运用修辞能赋予广告语言简洁生动、新颖幽默、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等特点,广告的说服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现代广告英语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以增强鼓动性和说服性。由于英汉差异,在对英语广告进行翻译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等等翻译方法从而达到贴切自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相同的动物、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同一动物而不同的文化内涵,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缺位,不同的动物习语而相同的英汉文化内涵等四个方面比较英汉动物类习语的文化内涵;同时从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从直译、套译、意译和增译翻译法四个方面研究了英汉动物类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本的翻译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传播中国理念、讲述中国故事,其中四字格的翻译是重点和难点。十九大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很多四字格结构。以十九大报告为例,认为四字格可以分为独立使用四字格和排比形式四字格,主要用直译、意译和省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9.
鉴于文化的差异,在商标翻译中要全面考虑国外消费者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消费心理,在宣传民族文化和产品特性的同时,追求语言朴实、形象鲜明的商品形象。本文从商标和文化的内在联系出发,从跨文化角度提出了出口商标翻译的三种方法,即直译法、音译法和音义合璧法,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标的翻译水平,为其占领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来华的旅客越来越多,他们在参观美景的同时,也想品尝一下享誉四方的中国美食。因此,一份好的英译菜单尤其重要,它不仅能够满足外国用餐者的便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再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