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建筑采暖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建筑能耗大户之一,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把建筑采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摆在突出位置,面对采暖面积大,供热时间长,能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这些问题,怎样选择最优化供热方式,达到既环保又节能的目的,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史伟国 《科技与企业》2014,(16):172-172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室内采暖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散热器采暖发展到多种采暖方式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给人们的建筑室内采暖方式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新的采暖方式的不断出现也使室内采暖设计方式更加科学,供暖效率更高,并且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本文介绍了几种当前建筑中常用的采暖方式及各自特点,并分析了未来我国建筑室内采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小区建筑采暖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耗能量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要多2倍左右.本文就我国当前建筑采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对促进建筑采暖的可持续性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外墙保温是我国目前对建筑的节能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施工中选择合理的保温材料和保温方法,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能耗,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建民 《民营科技》2014,(2):218-218
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导致采暖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供暖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采暖设计尤其是建筑采暖设计的实践工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采暖失效问题。现从建筑采暖设计的要素出发,阐述采暖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国庆 《活力》2014,(15):35-35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越来越注重节能。本文以住宅建筑采暖通风设计原则基础,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探讨了住宅建筑采暖通风施工技术要点,指出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绐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夏 《乡镇企业科技》2011,(10):234-234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在发达国家,节能建筑已经成为时尚建筑被广大推广及应用.在我国九十年代以前采暖用能及节能与用户经济利益无关,致使多数人们并不大关心建筑节能问题.近几年住宅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少磊 《基建优化》2005,26(3):53-54
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而冬季燃煤供暖对大气的污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我国住宅采暖节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节能措施中,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改善是采暖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维护结构主要包括建筑外墙、屋面和门窗。  相似文献   

11.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建筑采暖的方式,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能源结构中,燃煤仍占主要地位,分散式燃煤采暖在城市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导致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能源市场的国际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入人心,国际上流行的各种现代化建筑采暖方式开始在我国城市中出观,并开始为一部分居民所接受,集中供热这种传统的建筑采暖方式,已经不再是居民生活采暖的唯一追求,建筑采暖方式的市场化趋势已经开始展现。  相似文献   

13.
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在发达国家,节能建筑已经成为时尚建筑被广大推广及应用。在我国九十年代以前采暖用能及节能与用户经济利益无关,致使多数人们并不大关心建筑节能问题。近几年住宅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叶海峰 《民营科技》2013,(8):115-115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较为寒冷,采暖问题已成为这些地区在冬季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近几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大部分地区采暖方式都会着不断的变化,目前地热辐射采暖以其清洁、环保、经济和舒适等特点开始在大部分地区开始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里首先对地热辐射采暖技术进行概述,然后对地热采暖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地热采暖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采暖能耗为同纬度发达国家建筑采暖能耗的3倍左右,采暖能耗浪费是巨大的。这里有现实的问题,更有历史的原因,不仅涉及建筑墙体节能,更涉及供热系统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供热收费体制等社会政策方面的因素。仅从热网平衡控制方面对供热节能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建筑采暖的方式,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能源结构中,燃煤仍占主要地位,分散式燃煤采暖在城市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导致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能源市场的国际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入人心,国际上流行的各种现代化建筑采暖方式开始在我国城市中出观,并开始为一部分居民所接受,集中供热这种传统的建筑采暖方式,已经不再是居民生活采暖的唯一追求,建筑采暖方式的市场化趋势已经开始展现.  相似文献   

17.
《北京房地产》2008,(1):70-72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今明两年启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记者:建设部如何落实这项任务,出台了哪些具体政策?答:我国目前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面积20多亿平方米,采暖能耗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是“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城市供热行业是我国的一项基础产业,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先导性以及全局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建筑采暖、热水供应、空调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水平和消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降低建筑能耗以及城市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居民的采暖质量以及提升城市供热水平是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集中供热可以实现社会对供热行业提出的部分要求,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乡建设的加快,建筑能耗的持续、迅速增加将加剧能源危机。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高2-3倍。在建筑耗能中,供热采暖又占很大比重。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北方采暖地区供热采暖耗能占建筑总耗能的65%以上,有的地区高达90%。如何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环境污染,是摆在每个供热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摆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研究供热节能对国家建设,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亦迅速增长。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