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三角”经济区呼之欲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入WTO的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全面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谁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先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在此背景下,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西三角经济区(以下简称西三角)呼之欲出。多年来,“西三角”各方在交通建设、能源开发、企业联合、旅游发展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并且随着这一联系与合作的加强。各方正逐渐弱化行政区划,打破地域封锁。共同构建发展环境,营造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24-2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宏观框架完成“封顶”,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新格局迈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强劲的喜人态势,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区域中心城镇指在成都市县级行政区划中包括政府驻地镇在内的,既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又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重点镇。相对于建制镇属于行政区划的概念,区域中心城镇属于经济区划的概念,是一种客观要求,即区域内的各种经济要素要求按照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都市区域中心城镇而言,有较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即镇经济中心(或辐射源)吸引和辐射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2010,(4):60-6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种种挑战,不同经济体之间如何抱团应对、共克时艰,成为“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回顾总结“十一五”期区域经济合作经验,分析研究“十二”期面临的新形势,谋划“十二五”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思路,对重庆市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程超泽 《开放潮》2002,(11):25-27
21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项内容是考虑和寻求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将在21世纪初形成“规模经济中国”。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的时间构建亚洲自由贸易区。21世纪中国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复杂多变的世界经贸环境,按照经济联系和打通对外通道的崭新思路,从较大范围和区域不同特征出发,对包括国内与周边国家在内的区域经济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整合,形成多无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相互渗透的开放网络和国民经济有机系统,以整体协调参与国际竞争,迎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的挑战。华南经济圈 所谓“规模经济中国”,其范围除  相似文献   

7.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即行政区划名。包括县级市,属行政区划单位“域”即区域,泛指地理空间。“县域”合起来即县的地理空间,也就是以县为地理空间。“县域经济”即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县域经济是整个自治区地区经济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全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资源、地缘、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内蒙古县域经济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发展内蒙古县域经济须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立足当地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良好效益。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以县级政权为宏观调控主体、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上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比较完备的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在内蒙古区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壮大内蒙古的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勇 《今日重庆》2006,(4):85-85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格局下.经济发展正越来越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向着区域协作发展的方向过渡,而随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协作的局面的日益呈现,也势必为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开展区域经济协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行政区经济矛盾的几种思路中,“复合行政”理念及其政治结构设计处于上风,但这一理念及其政治结构无论是在理论设计的前提条件上还是在实践操作可行性上均存在缺陷。文章在分析“复合行政”理念的条件缺失和操作性缺陷的基础上,引入了“复合治理”的概念,并通过设计“复合治理”的政治结构以及分析其在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及行政区经济矛盾过程中的效用,得出“复合治理”是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经济矛盾的较为优良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日益暴露出来的弊端,阻碍着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加剧了市县之间的矛盾。区域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施和推行“省管县”体制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一种体现和表征。  相似文献   

12.
林凌 《开放潮》2003,(7):13-14
中国城市化出现加速发展新趋势,城市经济一体化有其重要的推动力。 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安排”必将推进大中华区域经济大融合、大发展。在厦门、台湾造就一个“双城”自由贸易区,不失为有益的举措。 协调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造成障碍的矛盾,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开展城市政府间的交往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途径。协调这个矛盾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和长江干线并列为我国高等级航道体系的“两横”.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江沿江各地官员和一些专家学者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携手打造西江经济带。切实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百色市正式实施构建“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以下简称“右三角”),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百色市做了的战略抉择。“右三角”六县(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2004年为例,该区域人口占全市65.81%;土地面积占47.69%;生产总值达165.19亿元,占全市的80.37%;人均GDP6798元,高出全市平均数1234元;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三角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主持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似乎一直是风声大雨点小的“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大计已摆上了桌面。在会议上,一位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巨人,他的头是京津冀地区,他的两条腿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冀”在中国经济所占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了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进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合作,尽快消除各种不利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建立健全“泛珠三角”地区内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镇域经济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域经济是指在镇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尽管多年来,经济学界一直十分注重宏观和中观经济的研究,但与“县域经济”成为近年来区域经济的显著不同,作为较为基层的区域经济,镇域经济在国内外很少受到理论研究的重视,多年来很少有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一体化”与“区域性分工”的粤港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制度与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强调在调整中实现新的经济区域分工。在此前提下,把握宏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综合分析地区经济的比较优势,科学地进行不同地区经济主体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区域性分工,制定不同地区各自的与相互间协同合作的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粤港澳之间真正形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健康发展的新型关系,实现“一体化”基础上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2010,(9):68-69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在对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行政区划的整体走向将是:逐步健全和完善设置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与城镇化进程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心和体制改革的热点也已明晰。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新一轮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劲 《珠江经济》2004,(8):37-39
在中国加入WT0之后,粤港澳三地都是WT0的成员,都要按WT0的有关协议运作,内地、广东将更加开放,逐步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潮;港澳则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开拓前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速“大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整合,促进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三地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