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政府抑制国内房地产市场,中国开发商们开始转向海外投资,追逐在纽约、悉尼买房的中国富人。  相似文献   

2.
已经走过的2009年,注定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中值得警醒和深思的一年。刚刚开篇的2010年也因为多方力量和因素的融汇更显诡谲,变数重重。也许,你仍有这样那样的担心,譬如,通胀的脚步是否近了?2010年买房还会这么难吗?……但这绝不会妨碍我们寄望未来,在《楼市》杂志潜心描绘的2010年里,我们从宏观经济到房源,再到市场变数,对2010年的杭州房地产市场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我们希望这些文章,对于未来有购房需求的读者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热线传真     
《北京房地产》2004,(12):111-111
告读者:本刊热线传真栏目,真诚希望得到业内人士的大力支持,欢迎来电与我们沟通。热线电话:67161683邮箱地址:bjfdc@china.com问:外资企业如何在中国投资房地产?我现在人还在美国。有一笔资金想投资中国房地产。但是不知道是否可行。我的问题具体讲:1,外资公司可否以买卖房地产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北京房地产》2005,(3):128-128
读者来电:能否刊登一些房地产投资信息,指导我们投资?读者来电:如何给贵刊投稿?读者来电:中层人士能参与贵刊论坛吗?读者来电:人头像片最好不要使用侧面像!  相似文献   

5.
傅峙峰 《经营者》2007,(6):67-67
<正>一年不买房,微观来说,对单个项目并不会引起釜底抽薪的影响。时寒冰呼吁一年不买房很难成立,除非刚性需求没了,没人要住房子了。一年不买房?这样极端主观的宫论我想不到会公开发表,不知道时寒冰有没有理性客观第三方的研究房地产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0年,随着各地启动住房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个人买房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开发投资量持续增长,销量总量呈上升趋势,消费信贷不断扩大,二级市  相似文献   

7.
在房地产领域中,任志强可能是个难得的说真话的人,他最近的关于年轻人是否有必要买房的言论被一些媒体夸大为“只有高收入者才配买商品房”,进而引发网友们的无数口水,但是,我认为:任志强的观点无懈可击,而且,作为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卖方,他能勇于抛开这一切去劝告人们不要去买房,  相似文献   

8.
当人民币升值兑现,房地产市场将如何震动?作为消费者又将采取何种行动呢?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人民币升值肯定吸引海外热钱流入,房价必然上涨。”深圳的章小姐表示准备在房价进一步上涨前将买房计划提前实施。上海的刘先生则认为“楼市必跌无疑”,他认为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套现撤出,楼市面临更大下滑动力,当然,“前提是热钱没有更多的升值预期,如果未来升值兑现,楼市可能面临更剧烈的动荡。”他的对策是不着急马上买房,静观其变,“未来可能有更好的机会。不能改变市场的价格,我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预期,等待合适的时机。”张姓市民指出.人民币升值是在多项抑制房地产价格上升政策出台后进行的,政府不会允许房地产价格暴涨暴跌,因此,他认为短期内局部高价楼盘可能会降价,但应该不会产生楼市崩盘。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想买房,但资金有限的读者,对于房地产项目广告上所宣传的“零首付”一直都很有兴趣,希望自己借着“零首付”减轻资金压力,买到合适的房子。可对于零首付的理解,似乎并不是不花钱就能住到新房子里。现在像我这样目前尚不具备首付的实力,但未来收入预期较好且有购房需求的借款人并不算少,那么我们当前就不可能购房了吗?  相似文献   

10.
温州人对房产投资的热衷蜚声各地,坊间素有传闻"温州人买房就如买菜",大手笔一挥,大盘小盘通吃。其实,温州的房产投资者在日渐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中也已经逐步成长,此次问卷调查各项统计的数据,无不反映了温州人的投资理念已经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完善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房屋就是商品,商品就要根据市场供求的规律来流动,政府并不直接干预房地产市场的运作。或许可以说,这就是有别于别国的美国“国情”。说到过去几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分析人士常常用“火热”来形容。这确实一点也不过分。近年来美国新建住房销量每年都在100~200万套之间,旧房销量每年在五六百万套以上。火热的住房建设和销售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与股市的长期平淡形成鲜明对照。因此,除了自己居住外,买房也成了不少人投资的一种手段。去年一年,美国人从房地产…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买房好累! 买房是家庭消费的大事, 对有些人来说一生可能只有一次。因此,“好房、好价、好心情”当然是人们最正常不过的合理追求! 然而,且不说房地产市场因其迅猛发展, 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即便是在很规范的市场条件下, 买房置业也不像买一件其他商品那样简单, 毕竟房地产有太多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投资房地产置业或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进行买房、换房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伴随着房地产业繁荣,房地产评估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我们知道在房地产评估中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收益现值法、市场比较法和重置成本法等三种。尤其是市场比较法,由于其以房地产交易中的替代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具有适用范围广、说服力强,现实性等特点,已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和有效可靠的估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5·11”后,中国房地产就进入了观望期。三个多月来,中国房地产业空前热闹。先是关于房价的争吵,后是关于政策的调控还将持续多久的预测。争吵过后,预测之后,仍然不知今后的房价是如何?政策又将怎样?于是,一些房地产企业纷纷改变战略目标,应对观望期;有的收缩了战线,有的苦练内功,有的把目标转向了商业地产和写字楼市场。一些楼盘也使出浑身解数,招徕顾客,销售房子。热闹了一阵,房地产市场又变得空前沉默:广告少了,开盘的少了,买房的也少了。观望期,让开发商变得冷静,让购房者变得理性,让整个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成熟。观望期,是最能发现整个房地产市场真正需求的时期,更是房地产市场出现真英雄的时期。谁是真英雄?什么是市场真正的需求?让我们一起,边走边看,共同见证吧!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实惠的房价,蜂拥而至的购房者……杭州楼市近两个月发生的一幕幕,让人恍若回到了2007年最疯狂的时刻。而就在普通百姓怀疑市场是否真正回暖、犹豫是不是真该买房之时,一度在杭州楼市中销声匿迹的改善型购房者和投资客们,却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个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楼盘前。我们不禁要问:投资客都纷纷出动了,市场的转暖能否延续了?我们是不是真该买房了?  相似文献   

16.
一、新世纪——一个良好发展的开端当前,全国和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已经基本摆脱了90年代后期一度出现过的徘徊和盘整的局面,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持续发展的阶段。从全国市场来看,2000年1~9月份,全国销售商品房面积6420万平方米,大于新开工的6335万平方米,和去年同期相比,商品住宅投资、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和个人买房均有大幅增长;居民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预期也发生变化,由持币待购逐渐转为积极入市,开发商投资的信心大增,商品房价格稳中带升。上海房地产市场表现更是良好,可以说是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产市场》2001,(8):32-35
北京申奥成功已过去数十天,房地产价格依然是开发商和消费者心中挥不去的话题.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给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利好消息,房地产有可能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龙头产业,给北京的开发商和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与之相对应的需求市场上,老百姓们也把目光聚焦在了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上,最关心的莫过于什么时候买房合适,买什么样的房合适.本刊辑录部分政府主管部门官员和业内人士的观点,以期让读者在动态的价格中把握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的市场很旺,大家有的说是“浙江现象”,有的说是“杭州现象”,其实杭州现象和浙江现象是一致的,杭州市房地产投资,占浙江省的28%,销售面积占22%,销售金额占30%,房地产企业个数占22%。其中,一级企业占45%,一级与二级合起来占46%。所以杭州房地产发展在全省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这样说,杭州的市场,不光是杭州人的市场,也是浙江人的市场。我这次到金华去,金华的人很眼热杭州,因为义乌人、永康人、东阳人很少到它这里来买房,而义乌人、永康人、东阳人来杭州买房子的却不少。所以,杭州的市场是浙江的市场,杭州的房地产成长的模式和发展的趋势反映了浙江省的房地产的成长模式和引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买房与租房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和预测了房产税对房屋租赁市场的影响,揭示了买房与租房在目前法律环境下本质的趋同性。因为买房与租房的不同价值,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认为租房对个人发展、投资有利。指出个人经济环境变化、自然环境变动等因素带给购房者风险,用投资逆向思维分析买房与租房价值。同时文中还深入分析了城区商品房的稀缺性和排他性,以及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之间的相互影响,阐述了买房策略优势并将其与投资股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得红红火火,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的房子不愁卖,你卖你的,我卖我的,互不干涉,各自业务做得都不错。然而随着去年楼市进入调整期,一二手房开始“滞销”。如何尽快将房子卖掉成为许多开发商和房产中介亟待思考的问题。“买房送车、团购打折、买房送装修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