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的关系,提出环境审计产生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中;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开展环境审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应包括妥善处理和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一个新概念,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普遍共识和决策依据。可持续发展,是指既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又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能力。就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腐败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烟草行业是腐败高发的行业之一.当前的常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己经难以满足反腐工作的需求,为此必须改革审计模式,引入廉政审计理念和制度,结合其他反腐手段,净化行业环境,为烟草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是每一要素的充分利用和发挥,而又不损害另一要素,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平行的生产、生活系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聚居形态。城乡的和谐及协调是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它的实现,取决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构件的持续发展,人处于可持续发展各要素的中心环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初和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身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人自身的持续发展。联合国继1987年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我们共同的示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定义性解释之后,又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议题的1995年开罗会议制定的《关于国际人口与发展的行动纲领》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的观点,在全世纪形成了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共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可持续发展是不以物质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和作用实现的发展,换言之,以人为本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协调基础上的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以计量和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促使企业关注其经营行为对资源,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自然资源及其环境,并且人口保持在地理环境的承载限度内,使人类及其后代能够永续生存发展。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的发展观产生巨大飞跃。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桂拉旦 《发展》2001,(7):9-10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全面持续发展,人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人口的数量规模、增长速度、结构特点、分布特点、素质状况等,都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途径、方式和效果,严重影响着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应采取的措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问题。   人口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人口规模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口规模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消耗、环境的保…  相似文献   

10.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资源环境问题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采取有效对策应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港口发展模式,对我国港口企业不仅重要而且迫切。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传统国有港口企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新思路、新手段促进港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同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辽宁这样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紧迫和重要。一、辽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戴翔  马皓巍 《南方经济》2023,(10):48-69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审计治理是国家八大治理体系之一,会通过改进政府行政影响市场环境,进而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分析表明:国家审计治理主要通过成本附加效应和竞争强化效应两个关键作用机制,对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积极作用,但其作用力会因地区法律制度环境和制度成本差异等而表现出异质性。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计量检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假说的正确性。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国家审计治理与社会审计监督,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中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文章研究不仅从国家审计治理的特定维度,为深刻理解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理论阐释和科学证据,而且具有重要政策含义:更好发挥国家审计治理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不仅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治理自身,还需要在优化地区法律制度环境、破除地方保护,以及加强与社会审计监督协同作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浙江作为资源短缺、经济发达的省份,面临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和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人口、环境已得到严格控制和保护的情况下,资源作为整个  相似文献   

15.
协调三大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资源不合理开采和消费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又使我国人口过剩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张薰华 《特区经济》1997,(11):19-20
<正>可持续发展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能健康而持续地发展。为此,农村和城市,都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布署各方面工作。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地域的小环境,它涉及全球范围的环境。环境所提供资源散布世界各地,有的可以更新,有的则会耗竭,来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及其代谢物成为三废,使可更新资源也不能更新,终而又毁了资源本身,并扩散到全球。过剩人口也散布世界各地,人口的量大质低,在破坏农村环境之后,又流向城市,增加城市人口的压力,使城市环境难以生态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增长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为循环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对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建立包括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在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协调机制以及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任何一要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对系统的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对旅游业的综合作用力,才能使得旅游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建立包括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在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协调机制以及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任何一要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对系统的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对旅游业的综合作用力,才能使得旅游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出发 ,中国西部开发必须将环境、资源、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处理好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源与市场的关系。否则 ,不但经济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而且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自然生态恶化和经济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