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年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特别是在专业银行企业化、资金商品化改革方面进展缓慢,与十四大提出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极不适应,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改革滞后,将会拖整个经济改革的后腿 199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发展已具备了以企业改革与金融改革为侧重点并全面向深层推进的条件。金融改革已大踏步前进,而且举措步骤清晰。而企业的改革却还在讨论怎么由“放权让利”走向“改革产权”,在贯彻《条例》及股份制试验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之后,又转而选择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1995年,中国的改革进人了第十六个年头.过去的一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国对财税、金融、外贸外汇、价格和企业体制改革进行了整体推进,但改革的进程很不均衡,企业体制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矛盾的焦点.我国前十多年的改革.基本上采取“活一块、死一块”的改革战略,先让非国有制经济成分市场化.现在非国有制经济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国有制企业却越搞越死,陷入困境.国有企业成为改革重点被现实地提了出来.国有制经济成分不进入市场经济,便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国有制企业得不到“来自竞争的繁荣”,整个经济也繁荣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十一五”时期至关重要。这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都是改革的难点和重要任务。改革以什么为重点。才能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带动起来,确实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又应当放在转换经济运行机制上。或者说,抓住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就等于抓住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所谓转换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机制,意味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经济纵横》1993,(5):39-40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银行在改革金融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入市场机制搞活资金融通与营运等方面有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错综复杂,并受协调配套不够等因素影响,使金融体制改革受到一定制约。因此今后银行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中,既要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协调、配套,又要通过银行自身的改革,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党的十四大报告更深入,更精密地论述:“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起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渐进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问题由久。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化战略之后,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市改革,在经济转轨的同时,农村体制应当如何转轨成了政策实难点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农村金融深化与发展思纵观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理展和政策实践的整个历程,可以看出这样一条清晰的脉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政府标信贷(targetedcredit)阶为了实现工业化,控制金融、控制资金流动、控制利率的融抑制”战略几乎成了所有发国家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在化初期政府通过控制农村基融组织“压榨”农业,还是从化中期开始政府通过补贴信反哺”农业,金融机构事实上异化成了“准…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15年的改革与发展,不论在所有制结构上,还是在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上;不论是在经济结构上,还是在购销制度上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无疑是农村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引入市场机制,在市场取向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可以说,农村与农业经济中的市场化改革,始终走在整个经济改革的前面。但是,我们还应充分看到,在农村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在观念上,在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上,都必须进行改革,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文拟就当前会计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一、明确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实现会计工作的“转轨变型”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把会计工作推向前所未有的地位,并对它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和新要求。会计工作应如何改革才能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呢?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看到,会计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必  相似文献   

11.
国有大银行也可考虑试行股份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大银行也可考虑试行股份制肖见把国有大银行改革为社会主义商业银行,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改革目标相比,国有大银行的改革深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还没解决。例如,在...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为金融体制的改革勾画了一幅完美的蓝图。今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筹集、导向、运用资金和调节社会总需求职能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前进行的城市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对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使信贷资金的管理能适应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是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沈阳市坚持把金融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开放多元化的资金市场、运用多种信用工具、改善金融宏观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1994,(6)
金融改革对企业的正负效应湖北鄂州市工商银行金融体制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改革的最终结果,必然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积极作用.但在金融改革过程中,特别是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会给企业经济带来...  相似文献   

15.
1984年的宏观经济失控,使我们近两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走上了以严格的计划指标管理为主的传统老路。效果如何?从表面看,像是控出了“成效”:货币发行、信贷规模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外汇储备有所上升。但这种成效却是在更大的机会成本下取得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经济效益下降。应当说,这两年金融政策方面的全面紧缩对于1984年急剧膨胀的社会总需求来说是起了一定抑制作用的。但同样应当说,这两年的金融改革措施决不是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这是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在充满艰难的道路上走过了8个年头。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人们普遍在思考,怎样才能使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理论界从新的角度对金融改革战略进行认识。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发展我国的信用经济,通过信用制度的深化、信用关系的渗透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粮食与水和空气之于人类同等重要,关乎每个人,每一天,是民生之本。粮食自人类定居进入农业社会始几乎是整个农业社会经济的全部。进入工业社会,粮食依然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柱石。在国家战略安全方面,自古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谚语,在现代社会的国家安全战略观中,粮食的作用更是有增无减。粮食体制改革,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粮食局局长史佩庆在这次粮食体制改革中不但迎难而上,而且还是  相似文献   

18.
戴晓萍 《经济问题》1992,(11):32-34
“金融创新”活动曾给西方各国的金融机构、居民个人和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促进了各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繁荣。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僵化的经营机制、呆板的经营方式、单调的经营品种已远远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不失时机地推进“金融创新”战略,借鉴西方“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是我国金融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活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是制约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主要表现在:金融企业政企不分;银行缺乏自主权;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尚未理顺;银行与国有企业存在超经济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元元、何问陶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文中,提出了“现代市场经济就是现代金融经济”的论点,在分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后,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到:金融资产商品化;金融运行市场化;金融体系多元化;金融机构企业化;金融调控区域化;金融业务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