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务信用是决定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财务信用是市场信用经济中对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也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避交易风险的基本防线。本文对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信用及其信用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财务信用行为控制进行了分析,针对民营企业财务信用与国外的差异,通过某民营企业实践分析提出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信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担保及信用担保的内涵与特点入手,分析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的财务风险;并从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的法律体系、创新其信用风险监控方法、建立担保机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构建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协作风险控机制方面提出民企信用担保融资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财务控制——来自顺驰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虽说数量众多,但平均寿命却不到3年,其失败的原因虽与外部环境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自身的管理问题,特别是财务控制问题。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就成为现时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起步到高速发展,再到被“卖掉”,曾经的房地产“黑马”——顺驰,可以被看作是我国诸多高速成长而后失败的民营企业的缩影,而其中折射出的严重的财务控制问题则更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融资约束、商业信用与民营企业财务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难和融资贵是民营企业的经营难题,直接影响其财务绩效,在面临资金压力情况下,民营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赊销赊购也能体现自身的良好融资。文章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符合民营企业运营特点的财务比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民营企业财务绩效的综合指标,并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了商业信用调节下融资约束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民营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且在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商业信用呈倒U型调节融资约束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进一步重视商业信用的效用水平,遏制其盲目扩张商业信用的规模,并有助于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制定科学的商业信用使用机制,高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而民营企业是这个奇迹的重要引擎之一。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50%。尽管民营企业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存活率很低,据统计,我国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多数民营企业初期发展良好,后期却倍受制约甚至夭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有效的财务治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被誉为民营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为例,通过剖析其财务治理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已成为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协作的产物,财务分析主体已拓展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经营者、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供货商、客户、员工、财税部门、国资委和环保部门等。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财务分析必须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华通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介绍
华通天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225,简称天香集团)是1992年7月30日由原国有企业福建省福清市粮食局高山油厂改组并向社会法人和内部职工定向募集股份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2646.55万元。1996年10月增资扩股到8900万元,1999年10月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500万股,股本总额增至134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如何实现财富最大化,从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完善财务分析体系,用正确的指标数值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并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来做出客观分析和评价,以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步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初,利益相关者理论向"股东至上"理论提出了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逐渐被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所取代。本文在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概念基础上,描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加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财务视角对中粮并购蒙牛乳业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正确识别目标企业、区分财务并购和战略并购对于实施战略并购管理和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财务视角的战略并购管理研究——中粮并购蒙牛乳业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财务视角对中粮并购蒙牛乳业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正确识别目标企业、区分财务并购和战略并购对于实施战略并购管理和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蒙牛乳业集团作为一个从零起步,5年增长200倍,6年销售200亿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有着它独特且值得借鉴的一面。文章从蒙牛企业营销的4P框架入手简要分析其市场策略,同时解析蒙牛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产品、价格、品牌建设和营销手段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并对蒙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对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公司治理并不现实,利益相关者财务实施尚存在困难。相对而言,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债权人参与公司财务治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考虑完善各种机制,先实施债权人财务治理,间接实现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待时机成熟再逐渐完善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近年来出现的信用担保方式无疑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但在我国薄弱的信用环境下,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着与其所获收益不相符的巨大风险。本文以商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它们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民营企业常常比信用担保机构具有更大的惰性和风险规避性。因此,对于信用担保机构来说,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民营企业的潜在道德风险才是平衡其风险与收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17.
民营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经营失败率较高,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但不合理的财务治理机制是制约其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在民营企业进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学术界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主要集中在研究民营企业财务困境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方面,但很少涉及到民营企业的财务治理问题,更难有从社会责任视角探讨民营企业的财务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以会计政策为工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文章基于上述问题的案例分析,结合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时,应当综合考虑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否恰当列报等因素。同时指出,由于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当上市公司有再融资或者其他特殊目的的财务目标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提醒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被审计单位不合理变更会计政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信用缺失是民营企业融资的直接障碍,应通过完善私有产权的法律保护、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加强信用文化建设等措施,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树立信誉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营企业的自然淘汰率非常高,深究其短寿原因,不成熟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依据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效益将其生命周期归结为4个阶段:震荡期、稳定前期、稳定期、后稳定期,着重考察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民营企业的典型特征,并对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识别,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关键利益相关者(股东和债权人、顾客、管理者、政府、员工)分别提出相应的管理路径。对我国民营企业既具有典型的参考价值,又具有普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