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贾晶 《保险研究》2015,(4):115-123
我国《企业破产法》和《保险法》等原则性规定保险公司可以进行破产重整,但一些重要的具体问题概无明确规则可言。保护保单持有人合法权益是保险公司破产重整的重要内容,应在法律制度中规定信息披露等有关要求,明确保单持有人的实体权益,优化程序设计,并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2.
保险保障基金素来有"保单持有人的最后安全网"之称。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已建立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所谓保险保障基金就是按照《保险法》的要求,由保险公司在经营业务过程中,按照当年自留保费的一定比例提取,交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在保险公司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等情形下,用于向保单持有人或者保单受让公司等提供保障的法定基金。简单地说, 就是当保险公司破产或被撤销, 如果其有效资产无法全额履行其  相似文献   

3.
保险公司破产是保险行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但保险公司破产将对众多保单持有人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基于风险收益匹配理论,应予优先保护保单持有人权益。保险公司破产程序划分为破产前置程序和司法破产程序,保单持有人权益保护机制的构建也应以此为界分。在破产前置程序中,保单持有人权益保护间接表现为恢复问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应构建层层递进的监管体系,设置保险保障基金的提前参与程序。在司法破产程序中,着力于完善"保单转让"、"保单救济"和"优先清偿"规则。  相似文献   

4.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是为了确保保单持有人利益和完善保险企业退出机制而建立的特殊制度。保险保障基金的筹集是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有效运行。本文以产险公司为例,通过拟合损失分布,从保单定价的盈亏平衡原理和产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出发,给出了产险公司破产时,保险保障基金的期望损失计算公式,并提出相关参数的估计方法,对建立保险保障基金的风险缴纳比例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保险保障制度"又称"保单持有人保障基金制度"(POLICYHOLDERSPROTECTION FUNDS),基本上可定义为:当保险人发生危机,并且对已经或即将面临的保险索赔无法履行其合同义务,或者已经陷入倒闭时,用主要从保险人那里征收的基金(或者包括政府的拨款),来对保单持有人(通常还包括受益人以及第三方权益人)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者拨款救济和整顿陷入危机的保险人,或者对接受倒闭保险人的合同使之继续生效的保险人拨款援助的一种特殊保障制度.这项制度被视为保险监管当局为保险消费者提供的"最后安全网".  相似文献   

6.
《税收征纳》2005,(11):2-3
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现对保险公司按照《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明确如下。  相似文献   

7.
分红保险是世界各国寿险公司规避利率风险,保证自身稳健经营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保证型的寿险保单,分红保单向保单持有人提供的是非保证的保险利益,红利的分配还会影响保险公司的负债水平、投资策略以及偿付能力。为了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和保证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各国保险监管机构都非常重视对分红保险的监管,除了将保险监管的重点集中在分红产品的红利演示、分红基金的红利分配、分红基金的信息披露、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和分红基金的负债确认等方面外,对不同的红利分配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8.
郝演苏 《银行家》2005,(2):79-80
保险保障基金建立的意义不仅在于作为"保单持有人的最后安全网", 还在于为今后逐步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小投资者保障基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寿险公司破产后保单持有人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险公司的破产会导致一系列现实和潜在的经济损失,为了消除因此引发的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新《保险法》通过保单转让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对寿险合同的保单持有人提供了特别的权益保护。保单持有人权益保护需要一整套制度安排,而《保险法》在这一领域的规定存在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寿险公司破产后保单持有人可能选择的具体保护方式及后续的保单救济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给予各家保险公司保单持有人同一程度的保障,这可能会激励投保人放松对保险公司的审查以及保险公司间不顾风险的价格竞争。本文通过的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博弈模型,展示这种补偿方式如何会带来道德风险,并提出我国保险保障基金补偿方式的设计应当基于保险公司的风险,同时要加快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保险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测算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构建医疗保险精算模型,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增加财政支出,但是支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依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威胁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安全,因而不可持续,但是该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来解决;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该采用“个人缴费+医疗保险基金补助+财政补助”的模式,且个人缴费最高不超过15%;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水平总体较低,财政有能力维持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对此,我国应尽快正式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财政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保险法理看,社会保险基金对第三人侵权造成的保险损害承担保险给付义务,在履行保险给付义务之后,保险人依法获得保险代位权;工伤保险基金对未缴纳保险费的单位职工工伤损害承担保险赔偿责任.我国《社会保险法》确立的先行支付制度,否定相关社会保险基金在该情形下的保险赔偿义务.这不仅冲击了社会保险法理,也违背了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而且给司法实践造成一定困扰.明确相关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义务和求偿权的实质,是该制度正常运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结余水平与基金所采取的费用给付模式息息相关,城镇职工医保费用给付运营模式决定着统筹基金的结余水平应当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本文以审计人员特有的视角,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审计成果将职工医保基金结余进一步细分为个人账户结余与统筹基金结余进行研究,通过审计研究成果与政策规定的冲突以及职工医保与城乡医保基金相互之间的比较,分析基金结余研究的关键因素,进而探讨医保统筹基金费用给付模式,并就现阶段我国执行现收现付制加弱积累制混合模式的历史原因及现实因素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最后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缓解职工医保收支恶化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税:优化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我国社会保险面临转轨成本、资金缺口和人口老龄化等三重压力,因此,通过依照职工工资总额征收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及生育保险金的方式所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难以满足支出的需求。建议尽快由依靠企业统筹社会保障基金收费过渡到依靠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障税,以法律手段取代行政手段。这既是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机制、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稳定来源的必需,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优化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常用的保险保障基金征收方法分为平均比率费率法和风险费率法。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采用平均比率费率法。平均比率费率法不与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挂钩,不会因为其冒险行为而收取更高费率;而风险费率法则是保险公司风险程度与其所交的保险保障基金费率呈正比。本文对我国25家财险公司和25家寿险公司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对我国保险保障基金风险费率进行模拟分析,提出了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宜采用风险费率征收方式的基本构想,体现出公平合理、防范风险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险预算主要包括纳入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专项预算、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等模式,我国目前应当选择社会保险基金专项预算模式,并厘清社会保险预算收支总额是否要过录到政府的经常预算当中、是否继续保留当前的财政专户、社保征收还是地税征收、个人账户基金如何处理等问题,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至今没有明确立法中国信用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的特殊地位、并缺乏充足的出口信用保险基金。在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专门立法中,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定位于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支持产品出口和海外投资、防范收汇风险的法定政策性保险公司,政府应通过贷款、设立赔款准备金、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尚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用新的举措予以应对,这些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医保基金所涉各方的利益平衡、均衡医疗资源、医保基金城乡统筹、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运行、弱势群体就医权益的保护等五个方面。为此,以财务视角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推进医保基金管理更加科学化、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zes dynamic hybrid products along with their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act variations that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the German market. Dynamic hybrid products are innovative life insurance contracts combining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participating life insurance with those of unit-linked policies. This approach is thereby implemented by a mathematical algorithm based on a 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 strategy that periodically reallocates funds (e.g. once per month or day) between the policy reserve stock (with an interest rate guarantee), a guarantee fund and/or equity fund. In this paper, we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the concepts and key features of available dynamic hybrid product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embedded options, which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contrac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m. In addition, risk-return profile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hich is of high relevance for regulators and policyholde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strongly vary, depending on the individual rebalancing mechanism and the type and amount of embedded option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ehavior of REIT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for the years 1997 through 2006. Theory suggests that REIT stock prices should be largely independent of market changes; and, at the very least, REITs should have a low covariance with other assets, including other REIT stocks. The evidence presented below does not support this view. Instead, synchronicity appears to be quite high in the equity REIT market, especially among REITs that larger and more liquid. We also find that REIT stock price synchronicit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hedge fund ownership, but positively related to pension fund and insurance company ownership. The evidence further suggests that synchronicity is the highest among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mall REITs, and lower among apartment, health care, and mixed property RE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