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与影子银行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发展。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客观上为影子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也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市场条件与经验;影子银行凭借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升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敏感度,并且凭借及时有效的利率调控作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创新推出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风险与期限搭配的金融产品,并且积累利率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在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与利率管理四个方面共同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影子银行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断创造条件提供基础,并且倒逼其发展。因此应该立足当下,通过合理监管影子银行规模与内在风险,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为影子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向将来,通过积极引导鼓励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发展活力,助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球88个国家1970~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的影响,取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稳定作用和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尽管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上升、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可能并不明显,但若利率市场化时期建有存款保险制度,将有助于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另外,加强银行监管有助于限制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增进银行系统稳定性;提高市场约束力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也有助于防止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璐  叶光亮 《金融研究》2022,499(1):115-134
本文基于银行存款市场空间竞争模型,探讨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福利效应,及其与市场竞争政策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尽管能够保障存款人利益,但会降低存款人对银行经营稳健性的要求,使得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从而降低经营稳健性;而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通过费率与风险挂钩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同时避免过高政策成本负担,实现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随着市场竞争强化,引入风险差别费率保险制度,在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效果逐渐增强。模型分析表明,当长期允许机构自由进出市场时,政府强化竞争政策短期可能降低银行的经营稳健性,但长期内高风险银行逐渐退出市场而更有效率的低风险银行进入市场,这种柔性市场退出机制使得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性增强。因此,在金融市场中强化竞争政策,推行并完善当前市场化的风险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制度,长期内有助于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提升银行稳健性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刘伟 《黑龙江金融》2008,(11):75-77
银监会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管法人、管内控、管风险”的监管理念,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监管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仅仅依靠银监会的政府监管远远不能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借鉴国外经验,在分析、评价各种金融理论条件下金融监管问题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应构建以政府监管为主体、机构内控为基础、行业自律为纽带、社会监管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银行监管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需要,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程度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市场结构和商业银行也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革.当前,我国利用市场功能配置金融资源的机制仍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运行低效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银行市场中还存在一些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博弈.因此,提高我国银行市场结构效率和规范银行市场行为已成为制定金融政策和提高监管水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银行保险作为银保合作的重要方式,在各国实践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银行保险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合作层次和合作模式.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我们可以采用的银行保险模式就只有三种,即协议合作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方向应该是从协议合作模式过渡到战略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疆金融》2013,(2):1-51
"影子银行"概念起源。影子银行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源自传统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渴望。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体系助推了危机的扩大与蔓延。我们认为影子银行代表了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博弈,正面与负面作用兼备,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中国式类银行的问题。和美国金融危机中的影子银行相比,中国所谓"影子银行"不仅监管体系、经济环境、政策背景不同,也尚未出现2007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经营"、"主要以金融衍生品为交易品种"的两项特征。我们认为"中国式类银行"这一称呼更为妥当,其风险的实质是通道问题,传统银行通道无法满足融资与投资需求。中国式类银行。面对通胀压力传统银行需要类银行业务保证规模而投资者需要类银行产品对资产保值增值。中国式类银行的发展是传统银行这一供给端与投资者这一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认为中国式类银行可以用"从事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信贷、类信贷业务,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完成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等活动的信用中介称为类银行"进行广义上定义。划分为:银行主导型类银行、采用传统银行模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少受到监管或无监管下的类银行共三个层次,规模分别为:10.3万亿、10.2万亿和5.3万亿。中国式类银行的未来。解决中国式类银行的问题,需要从金融改革入手。中国金融体制发育的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将是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进行适度监管,既需要避免金融风险,又不要伤及创新的动力。对于目前的影子银行,对于市场化的合理部分,应该通过金融改革来满足。对于非市场化、仅为不受监管的部分,可以适当加强监管。金融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金融改革不仅能够解决目前的中国式类银行问题,也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逐步的利率市场化与褪去政府隐性担保将改变目前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情况,重塑投资者风险和收益意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将对我国居民大类资产配置产生结构性影响,同时金融行业中多元金融占比将逐渐上升。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式类银行体系的问题不大,风险可控,通过金融改革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正规金融发展不足,但也可能放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悖于宏观审慎原则。本文以《资管新规》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5-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影子银行监管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投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支持了“影子银行风险观”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创新密集度和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影子银行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不仅证实《资管新规》政策监管有效,还揭开了降低影子银行风险在微观企业创新层面的价值,为国家贯彻落实宏观审慎目标、引导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孟昭亿 《银行家》2007,(4):68-69
银行保险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提供金融服务的机制,涉及到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竞争与金融合作,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等诸多内容。银行保险在国外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也有十余年的实践,并且不断发展深化。银行保险既有理论问题可以完善,也有实践问题可以探讨;既涉及经营层面,也触及监管内容。但是,到底什么是银行保险的真正内涵呢?应当说,银行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要协调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紧密相关联. 首先,体现在现实任务的统一性. 面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物价上涨、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过热,央行需要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发布窗口指导,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提出风险预警,回笼或投放货币,保证币值稳定.这些政策的实施通过作用于银行来取得效果.目前银行业不良资产数额巨大,资本充足率过低,作为投放大户的钢铁、汽车、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相继显现.目前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现实任务是统一的,通过货币政策的指导效应,引导商业银行避免投向风险集中领域,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银行监管,从外部强制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有利于银行降低经营风险.央行和银监会需加强合作,使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蒋胜 《银行家》2007,(4):66-67
银行保险深层次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股权利益的结合。我国应顺应全球金融一体化潮流,允许合资公司、金融服务集团等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发展与特点瑞士《sigma》杂志将银行保险定义为“由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策略,其目的是以一种近乎是一体化的方式开展合作,共同在金融服务市场上运作。”其核心就是通过银行来销售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业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收益和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工具,对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对银行监管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寻求监管主体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点和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政策的着力点。笔者认为,各监管主体为了争取监管协调主动权,扩大影响力,都存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倾向。在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中,笔者引入合作溢价概念,并就两国监管当局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钟迅 《时代金融》2014,(3):349+355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十分迅猛,已经成为寿险市场最大业务规模的渠道。但是,银行保险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在分业经营的监管制度和金融混业经营推进、市场竞争加剧的行业发展态势下,对国内寿险公司银行保险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内部的优势和弱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寿险公司完善银行保险的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银行制度的变迁已滞后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当前,我国也致力于金融体制和银行制度的重构,力促银行制度改革.然而,制度变迁中如何在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之间权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宏观监管框架和政策环境能否使银行业顺利完成制度转变,这不仅是一个金融制度变迁的问题,而且涉及金融安全甚至经济安全的问题,也是涉及我国未来银行业发展前途的问题.从我国现状出发,影响我国银行制度变迁的利益群体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居民、民营经济和银行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外资银行促进金融和谐发展,首先,应该积极发挥外资银行的正面效应,包括通过引入外资银行竞争主体提高银行业整体效率;发挥外资银行示范引导功能提升银行业管理水平;利用外资银行国际化经营优势降低金融危机成本。其次,通过调控外资银行的规模,积极构建“中主外辅”的市场格局,高度警惕“势均力敌”的市场格局;避免出现“外主中辅”的市场格局。再次,进一步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应对外资银行的混业经营状况,不断完善监管法律和法规,并在国际监管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学习和开发监管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银行保险:欧洲经验及我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保险是金融混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金融需求的转变、市场竞争的压力、技术进步革新以及监管和法律的放松等因素推动银行保险在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地区迅速产生和发展,并蔚为世界金融的潮流趋势.我国银行保险在金融分业体制下历经探索、发展和转型,现进入崛起的重要阶段,应采取规范销售型银行保险、推动组织型银行保险、加强经营型银行保险及创新产品型银行保险等措施,推动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金融》2013,(2):62-66
<正>近年来,银行表外业务等影子银行现象明显增多。通过历史对比我们认为,由于经济背景和金融市场差异,我国影子银行带有更多的体制转轨特征,一定程度上是市场自发改革力量的显现,与发达国家在成熟经济金融环境下的监管套利有一定差异。基于此,对影子银行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货币政策上应注意影子银行的周期性影响,采取更为审慎的政策取向,在差别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中考虑影子银行因素,同时逐步增强利率调控的地位。监管上首先要按照业务功能统一标准,同时借鉴资产证券化做法,实现影子银行和表内业务风险的隔离;改革上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推动经济转型,从体制上消除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8.
桑榕 《新金融》2003,(5):32-34
一、国外银行与保险的融合方式分析 1、新建方式 这种方式指银行通过单独设立一家保险公司或保险部门来进入保险领域.通过新建方式进入其他金融零售领域并不是一种经常采用的方式,因为涉及一种金融业务并取得客户的认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然而就银行保险的4种实现方式来讲,新建方式却是最为成功的.采取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可以完全控制新建立的保险公司,根据内外部的环境变化设计、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并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来开展保险业务;二是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银行与保险公司在采取其他合作方式中所可能带来的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制定与本企业文化相适应大市场营销策略和激励机制.另外,银行在销售保险产品时无需向保险公司支付额外的佣金.  相似文献   

19.
刘宇 《中国外资》2013,(18):68-69
在探讨分析基于金融资源视角下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银行保险模式。同时,探讨了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现状,最后从金融资源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相关策略,为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利益双赢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分析基于金融资源视角下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银行保险模式。同时,探讨了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现状,最后从金融资源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相关策略,为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利益双赢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