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农民真穷,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根源是农民的权利贫困,农民土地产权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核心。消除农民土地产权贫困,保护农地产权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激励农民增加投资、建立良好信用和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消除农民土地产权贫困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三元农地所有权制度和农地承包权的物权化。  相似文献   

2.
郭晓果 《消费导刊》2009,(17):155-156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制度样式,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社会宪政制度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增进人民权利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民主法治的过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社会,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以及家庭承包责任制时期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它所呈现出的历史规律,对深化土地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下改革应着眼于农地制度的分配结果变化,重视路径依赖作用,实现有效的产权配置。基于历史变迁的启示,目前农地制度改革应坚持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稳定承包经营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推动经营权流转,建设和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从而为农地产权交易建立公平与效率兼得的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与产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坡  王丽艳 《财贸研究》2006,17(5):32-38,104
本文在阐述产权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发展及完善与农地产权制度演进、优化的一般模式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与农地产权演变关系的实证分析,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给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新思路:从培育、健全和完善农地市场入手,在渐进的城乡土地市场对接过程中,实现由市场优化选择的农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面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环境,中国共产党对农地产权变革进行了艰辛探索,先后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把农地个人所有制推向农地产权集体化,最后对农地集体产权进行分割并使农民获取最大化的农地产权利益,曲折的变迁路径使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逐步走出传统社会对农地产权变革认识的误区,逐步摆脱传统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的束缚,进而趋向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验与教训给予启示,确权于农或权益归农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刘艳 《商业时代》2012,(25):94-95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本文介绍了三个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都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文章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费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消费和谐。了解消费和谐的内涵,把握消费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探索当前消费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及改善对策,以消费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每个关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土地所有权问题和土地经营方式一直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制度变迁与更替的根本动因.但随着社会的改革,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也出现许多问题,如农地产权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土地权属转移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等,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分析我国目前农地集体所有制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我国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根本因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却未能对产权主体的界定进行系统的考虑,而主要体现为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由此导致产权主体多重化。因此认为,必须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国有永佃制是可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刘晓云 《北方经贸》2005,(7):19-20,46
文章对我国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革的方式进行了剖析,否定土地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化、国有化观点,揭示继续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在集体产权实现方式层面进行制度创新设计,来解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的重大问题,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土地实现了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这其中涉及到土地权属、土地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为例,试图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土地产权改革过程。我们从中发现,南海的农地产权改革实现了从最初农地产权权能相对单一、模糊和残缺的土地产权形态到产权权能相对多元、具体和丰富的产权结构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权利与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深化过程中,打破了公有制经济大一统的局面,财产问题自然成为人们探讨的理论热点.因此,研究马克思财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梳理出以权利本位下的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自然对化解社会风险、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措施.我国应当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村度,加快建立农地流转交易中介服务组织,明晰土地所有权,以有效解决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的各种流转方式之间内涵外延界定不清、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不顺畅及危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信托产生于英国 ,在英美法系中信托当事人在信托中的财产权称为“双重财产权”。我国在《信托法》中对信托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拟从实现信托的社会终极目标的角度认为信托财产权是独立于物权、债权之外的一种新型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实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佳 《商业研究》2005,(4):165-169
在偏重公平价值的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任何追求效率的具体法律安排均无法避免与之发生内在冲突;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悖论、主体悖论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悖论都是这种冲突的必然结果。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从实证的角度改革农民集体土地的产权配置,化解现存悖论;改革只能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是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典。它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通过确认物的归属,加强对物权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它与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称为"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书"。二是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义务,为物权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扩展物业。它在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物权法律规则,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法,也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的主体虚位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张松松 《商业研究》2004,(3):137-138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创建是对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民个人私有的一种折衷 ,但这种设计的一个重要假设便是“农村集体”能够成其为一个完备而坚定的主体 ,但实践证明这种假设不能够成立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纳入到物权化的轨道上来 ,而且要在期限上还原农村土地的本来价值。这样的要求最终应该由引进“永租权”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孙淑华 《商业研究》2005,(11):136-138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法制经济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产权经济,需要以产权价值为基础,以社会资源配置中对权力的合理安排和资源配置的不断提高为前提。产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及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依赖于建立产权受托责任明晰的经营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