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俊松 《时代经贸》2013,(24):88-88
一、当前我国外债资金基本情况 外债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关注的重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均衡压力较大,2012年欧债危机的持续存在导致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严重,资本加速回流。这些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致使我国利用外债资金也出现变化。我国外债资金从借贷途径来分,主要有直接外债和外债转贷款。直接外债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机构借用的商业贷款和一些企业之间的融资;外债转贷款主要是中国政府借用外国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外债转贷款具有贷款条件优惠,贷款期限长等特点,主要投向能源、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外债转贷款已成为我国经济落后省份主要外债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外债的特点朱炳文外经贸部经研所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状况继续改善,外债增长速底放慢,外债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债还本付息额减少,财政状况略有好转。一、外债增长速度放慢发展中国家的外债1992年为15340亿美元,比上年的148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60年代以来,韩国借用外债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仅用20年就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列。为了大量引进外资,启动经济腾飞,韩国从1962年起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性的法令,开始大举借用外债。到1985年,外债余额已达468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成为亚洲最大的债务国,外债总量、人均外债等指标的位次也居世界榜首。但也正是大量外债的合理使用,使韩国经济迅速腾飞,进而增强了偿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外债变化是长期外债变化的Granger原因,短期外债变化对长期外债变化具有负效应.短期外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外债的主要来源,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例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并且这一比例逐年递增.我国需要合理安排短期外债和长期外债的比例,优化外债结构,在外债管理模式、管理形式、管理重点和借款种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5.
警惕中国外债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外债指标调整以来中国短期外债的超标,以及2003年下半年以来,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条件下,外债规模的急剧膨胀,再次将中国外债风险管理提到议事日程。对此,尽管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已予以充分的关注,但其着力点集中于外债的短期静态指标考察,包括偿债率、负债率、债务率和短期债务率等,很少从动态的角度去考察其长期内的潜在风险。本文则试图借助于国际外债风险的经验指标,对中国外债的短期和长期风险予以综合考察,包括:可偿付性风险、结构风险和动态潜在风险,并就新形势下,如何防范中国的外债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慧明 《经济纵横》1997,(12):27-29,35
我国外债问题初探□郭慧明一、我国外债的现状70年代末,我国纠正“左”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展开大规模的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为了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我国开始重新举借外债。由此我国外债迅猛扩展。首先,外债规模急剧扩大。1978年我国...  相似文献   

7.
从韩国金融危机看我国外债管理中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比中韩两国的外债管理,分析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从外债管理政策体系和外债统计监测体系两个方面完善我国外债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扩大,但无专门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本文对比外币外债的管理模式,从人民币外债管理目标人手,对人民币外债管理方式进行思考,对人民币外债的使用提出了建议,并针对人民币外债借用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债体制的管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发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中国外债规模连年扩大,但目前中国外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也日趋明显。为此,应从中国现行外债现状、问题着手,探讨加强对外债的管理,完善外债管理制度,提高外债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刍议外债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1979年恢复对外举债以来,到1997年底,外债余额已达1309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务国。虽然我国有关外债风险的指标如偿债率、债务率和负债率目前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2],但外债规模的迅猛增长已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忽视外债风险管理是导致自1997年7月以来不断深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目前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式下,如何防范外债风险,从而提高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分析外债风险的成因入手,进而提出规避外债风险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及宏观基础,以求对我国外债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孙捷 《财经问题研究》1990,(12):24-27,20
一、外债的概念和范围科学、准确地为外债定义,并正确地理解它,这是管理外债的前提,当然定义可以根据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但基本内涵是一国对其国外所负的债务,简称为外债。国家外汇管理局1989年11月10日公布的《外债登记实施细则》为外债下的定义是,“外债系指直接从国外筹借并需以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这一定义有两点需要特别明确:第一,外债是指国内企业、机关、单位在国外筹借的资金,这些资金当然是用外币表示的;第二,这些对外借款必须具有法律性的契约关系,不能是其它无法律效力的书面或口头协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希腊等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后,政府债务风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依据AK模型的推演得知,外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应满足:ρ/σμ>as,通过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债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外债对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存在正向作用,但是作用很小.政府未来的政策应该要更倾向于引导外债转向投资领域,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外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柳琳  钱慧 《经济论坛》2001,(6):24-25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截止到1999年12月底,我国登记外债余额1518.3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57.9亿美元,增长4%。在这些外债中,中长期外债余为1366.5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5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晚清铁路外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又是近代化的重要基础。近代中国的铁路,主要是利用外债兴建的,而铁路的主要干线和基本框架,是在晚清形成的。本文拟对晚清的铁路外债有关阶段、外债类别、外债抵押等三方面的问题作论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一、晚清铁路外债的四个阶段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是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淤铁路;188年开平矿务局兴筑的唐青铁路的落成,揭开了中国自己修筑铁路的序幕,自此到]919年辛亥革命爆发,晚清政府筹借了大批外债用于修筑铁路,大致可…  相似文献   

15.
肖贺波 《经济师》2014,(12):48-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债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与其他国家联系更为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债规模的扩大,我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随之增大,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外债结构不科学,国际商务贷款占的比例太大。文章分析了我国外债风险情况和外债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外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相对显性外债而言,隐性外债常被人们忽视,而抛开客观存在的隐性外债,就难以对我国外债状况进行客观而准确的判断.错误的信息极可能导致正确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效果,对隐性外债的研究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正> 80年代以来.我国把举借外债作为筹措资金的一项重要经济方针,十几年的实践结果证明,举借外债对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部产生了积极意义。相应地在外债借、用、管还各环节已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运行机制。但由于我国利用外债的时间短经验少,在债务的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沿着症状检测的思路,构建了外债安全状态指数并对中国外债安全状态的变化进行了机制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1)近年来我国的外债安全状态并不稳定,外债不安全的概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和升高;(2)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应该从更全面的角度对国家外债安全情况进行判断,以避免外债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帆 《时代经贸》2012,(12):122-122
目前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扩大,但无专门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本文对比外币外债的管理模式,从人民币外债管理目标入手,对人民币外债管理方式进行思考,对人民币外债的使用提出了建议,并针对人民币外债借用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期外债规模和流量猛增,债务风险加大,文章在对我国外债规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我国外债规模扩大的原因,进而对外债规模的适度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