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我在电脑公司上班4年,每天都经过街边卖鸡蛋饼的小摊。看着做饼的小伙子把发好的面团摊平,放在锅底,浇上油,撮上盐,放一把葱花,打个鸡蛋,等两面黄了,就成了。他天天重复着这个动作。就凭着这个一技之长他就能谋生,而且生意很好。  相似文献   

2.
<正> 长春市有一支由下岗职工组成的"购销摩托队"活跃在各乡镇大集,专门做这样的生意——把城里商品带到乡下卖,再把从乡下收购来的土特产品运回城里卖,从中赚取价差。9月20日,是农安县三盛玉镇的大集。市印染厂下岗职工张师傅一大早就骑着他那辆"大幸福"摩托车直奔大集。仅一个头晌,他从城里带去的价值500余元的洗涤用品就卖个精光。随后。张师傅又从农民手中批量购  相似文献   

3.
一招鲜     
<正> 废鸡毛里克"金银"山东平邑县平邑镇河湾村村民王代亭(邮编:273300 电话:0539-4215807)了解到用鸡毛生产毛粉销路不错,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便投资4000多元买来粉碎机,在村外一处闲置荒地上建成了厂房。现在,他每天从离家1公里的六和屠宰厂就可收购鸡毛1吨多,加上外出收购及商贩送来的鸡毛,王代亭每天可加工成品羽毛粉1.5吨。年创产值达60万元。 (孙晓楠)卖草胜过卖菜卢氏县城郊乡一位农民进县城集市去卖早白菜。在菜市场上,几个老太太围着他要菜叶,并抱怨说家里养了些鹅和兔子,可鹅和兔子的饲料问题却让人天天  相似文献   

4.
经营与精营     
<正> 家庭主妇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每年春节一过,气温渐渐回升,天气转暖,鸡蛋的价格就会跌下来。三月过后,鸡蛋从每斤1.8元甚至卖到1.3元,这是因为蛋鸡进入了产蛋旺期的缘故。每年的这个时候,养鸡大户们都会入不敷出、严重亏损。不少养鸡户甚至不得不大开"杀戒",宰鸡撤场!然而,每年就在这春季鲜蛋拥市,价格猛跌的时候,南京市六合县不少养鸡大户却大赚了一笔!六合县是养鸡大县,自然孵小鸡的炕房比较集中。每年春天鸡蛋跌价时,也正是孵小鸡、卖小鸡的热火季节。六合县的养鸡大户此时却不卖鸡蛋、不卖小鸡,而专卖"活珠子",做"活珠子"生意。这些"活珠子"就是孵化了半个月左右又中止发育的鸡蛋。这些形成的活体胚胎经烹调后,口感鲜嫩无比,所以一上市,  相似文献   

5.
有了信用社送来的这笔款子,我就能把压垮的大棚重新搭起来,再种上一季蔬菜,这样就可补回雪灾造成的损失。以前有事跑断腿,现在有事只动嘴。‘信贷110’,真灵!2月19日,当菜农赵国旺在自家堂屋接过崇阳县农信社信货110服务小分队送来的3万元救灾抗灾贷款时,一连几天忧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赵国旺是崇阳县青山镇城万村菜农,去年他在家门前建起了11个蔬菜大棚,本指望赶在春节期间越季蔬菜能卖个好价钱。谁知一场50年  相似文献   

6.
<正>10年前,他卖过手机、贩过菜;10年后,他落户田间当起了"农场主";2012年,他地里韭菜卖出了每斤78元的天价,销售额超过800万元。他是谁?又是怎么做到的?韭菜特辑眼光超前卖白菜赚了60万元张庆涛,今年31岁,山东省莱西市人。2002年,因为读书不好,张庆涛辍学了。20岁的他进入一家手机店打工。仅用3个月,就成为公司12个门店销售业绩最高的职员,因业绩良好被调到了旗舰店做主管。2006年,他年薪达到了五十多  相似文献   

7.
<正> 1984年夏天,龙金平在衡阳市一家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时,听说有人上广州卖鸭蛋,一次就能赚上30元。龙金平心动了:"家里有的是鸭蛋,为何不试试?"于是,龙金平和妻子每人挑一担鸭蛋,偷偷爬上了南下的货车……去一次广州,除去开支,可以净赚四五十元。就这样干了一年,日子过得很充实。一天看到公路上来来往往去广州的货车有许多是空的,龙金平猛然想到可以贩蛋了。他拦住一辆跑广州的空货车,双方谈好价钱,龙金平做起了"贩蛋"的生意。从此,妻子在家收鸡、鸭蛋,他负责运送蛋品上广州卖。很快,细心的龙金平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在每年的二三月和中秋节前夕,蛋品价格比平时高出了1/3。他开始琢  相似文献   

8.
<正>一汤难求祖传秘方千金不易2008年3月1日,阿珍的火锅店里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进门不吃饭,直接找老板,开口就要买阿珍的猪肚包鸡的独家配方。阿珍摇摇头说:"对不起,我这是祖传秘方,不能卖。"我出10万。"真的不能卖。"30万。"先生.这不是钱的问题。"50万。"阿珍斩钉截铁地说:"100万、1000万也不行!"……阿珍的祖传秘方有何特异之处,为什么值这么多钱-他们所说的"猪肚包鸡"又是什么呢-"猪肚包鸡"是一道古老的客家传统菜,原是客家妇女生产之后做月子必吃的一种补汤,又叫"风凰投胎"或"凤凰托世"。顾名思义,"猪肚包鸡"就是把一整只鸡包在猪肚里。  相似文献   

9.
<正>发现商机打工仔卖火“卡通扇”陈记强是个不折不扣的街头小贩。他在天桥上卖过生活小用品。在夜市上卖过饰品.在地下通道里卖过翻版CD、盗版书……1999年5月.陈记强在人潮涌动的天河城一带摆地摊卖工艺品。看着一个个汗水淋漓的游人从身边经过,他想,批发些扇子来卖肯定行!当天下午,他就跑去批发了一批折扇和宫廷扇。扇子的销量很不错,他每天能卖出几十把!可卖了几天后,他发现,结实粗犷的竹木质折扇,顾客大都是中老年男人:印有美人图的宫廷扇则备受女人青睐,唯独没有小孩儿喜欢的扇子。而且,折扇和宫廷扇都比较笨重,携带不方便,有没有小巧可爱的扇子呢?他跑遍了广州的批发市场,却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0.
<正> 江苏大丰市新丰镇裕中村农民陈志文,从1985年开始做"菜文章",如今已有10多个年头,不但草房拆了盏楼房,还将家用电器购置得一应俱全。据老陈讲,他家两个劳力一年净赚3万元,全亏他把"菜文章"的主题落在市场上——"越是合人口味,越是好卖"。以辣椒为例,前些年,他种了0.3亩本地椒,但因为肉薄味辣,在市场上怎么也"卖不动",只是勉强保了个本。吃了  相似文献   

11.
<正>奇,真奇!几年工夫,他卖南瓜赚了300多万!还卖到了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人无我有新型小南瓜抢先登市场张宝卫的脑子活,早在1986年他刚到广州时,就知道把北方水果运到南方卖。当时广东只有一条铁路,汽车更是翻山越岭,广州很少有北方水果。就这样,他把别人没有的水果运来了,当地的果霸想压都压不住他。结果,他这个外来的农民站稳了脚跟。后来,国家宏观调控,全国各地的水果广州批发市场都有。这时,张宝卫又琢磨大家没有的东西了——洋水果!他看上了洋香瓜,别人把180元的香瓜运进广州,他却把种子引进来,让农民去种。外来的洋香瓜卖180元,他国产的洋香瓜卖100元,这下,把国门堵住了,没人再进口香瓜了。  相似文献   

12.
<正> 1995年4月,我从喀什一家食品加工厂购进一批琥珀核桃仁。我的朋友蒋红兵说他有销路,保证半个月后全部销完。当时我想既然他有办法,又乐于帮忙,就把400箱货交给了他,他给我打了一张收货条。20天过去了,我一直没看见到蒋红兵。去他家三次才找到,他说最近四川广元行情有变化,货没有销出去。既然他卖不出  相似文献   

13.
<正>三年前,欧阳少波还是一个生活在温饱线上的打工仔,短短三年时间他就创造了一个创业神话:全国20个大城市、120多个县市都有他的学员,300家加盟店都在他"卖旺烤鸭坊"的旗下。这300家加盟店家家赢利、户户成功,年收入少则5万,多则40万。  相似文献   

14.
<正> 南京夫子庙附近有一家盐水鸡常常供不应求。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店老板并没有为求多卖而增产量,反而还限量制作。许多人对此大惑不解。可店老板认为,凭自己目前好的人力物力,每天制作100只盐水鸡可以保证精工细作;如果增大数量,就无法确保质量,想多卖反而还会少卖,甚至砸了牌子。这一招真灵,许多人听说他的盐水鸡是限量制作,质优味美,不惜大老远跑来预订,市场声誉与日俱增。在这方面,国内一批知名企业也采用了此番智略,如"娃哈哈"、"乐百氏","茅台"等等,无一不是为求"少卖"而确保上乘质量的,难怪他们为自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西瓜被火烧"改良"品种卖上价去年夏天,下岗在家的陈程凑了几千块钱,做起了贩卖西瓜的生意。为了保证西瓜的新鲜度,以便回来能多存放些日子,陈程直接从瓜农的瓜地里拣个大、皮墨绿,刚落蒂的西瓜装车,还特意拽了些翠绿的西瓜叶子,拉了回来。卖的时候,把绿叶盖在西瓜上,以显示瓜的新鲜。再加上他的高声叫卖:"新鲜的西瓜!刚从地里拉回的大西瓜!"拉回的当天,10吨瓜就卖了1吨多。可准想到第二天夜里,放置西瓜的帆  相似文献   

16.
<正> 庄强是我的朋友。去年8月里的一天,他兴冲冲地来找我,说是在报刊上见到一种称之为"大灯笔"的产品,有兴趣买些过来试销。大灯笔由透明发光管、导线,微型电子、旋转开关及特殊笔芯所组成,经久耐用,用上它可在较黑暗的地方做简单的书写记录。"大灯笔"很快就买来了。庄强将"大灯笔"送到市内几所学校门口的商店,并把厂家提供的产品宣传画贴在店门口。几天后他兴致勃勃地到代销处看看销售情况,我也满有信心地等着好消息。然而庄强带回来的不是卖笔的钞票,而是代销的"大灯笔"几乎原封不动地拿了回来。我俩也十分纳闷:"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不被认可?"我提议将"大灯笔"拿到夜市上销销看,那里客流量大,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总会有人对产品感兴趣。当我和庄强在夜市上将"大灯笔"提出来并揿亮  相似文献   

17.
<正>90%的辣椒深加工后又销回来了,只知道提着醋坛子卖醋,山西人真就那么窝囊吗?温州有个"乡吧佬",他在太原推出了"老西儿"。侯永根不喜欢在战术上钻牛角尖,更钟情于战略上的谋兵布阵。因此,到1990年,他靠生产暖气片  相似文献   

18.
<正> 谁能想到,35岁以前,他曾干过40个不同行当,却一事无成。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而且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3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商品的空前纪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究竟靠什么创造这个奇迹呢?见人就撒名片没人不知我卖啥乔·吉拉德有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一个人,他马上会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他认为生意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正>靠勤学动脑养鸡场干大了1984年,陈华玉从农村嫁到县城,生活变得清闲了。但性格倔强的她不甘于在清闲中度日,总想做点事儿。经过多次了解市场后,她发现遂溪的肉食鸡市场行情不错,于是决定试着做养鸡生意。说干就干,她买来300只鸡雏在丈夫堂兄家的楼顶喂养。为养好这300只小鸡,陈华玉倾尽了心血:每天给鸡添料加水,打扫鸡粪,定期给鸡打预防针等等,宛若守护婴儿一样,每个环节都不敢有一丝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南方某个体特种印刷厂打过工的李强,头脑灵活,善于观察。他发现搞印刷能吸引人的好奇心,就于去年冬天回到家乡东北,花2200元钱购买了一台小型丝网万能印刷机。由于这种机器体积小、功能全、印刷灵活方便。他就用自行车带着印刷机和速干金墨,到处赶乡村大集,现场印刷福字卖。农村人真正亲眼见到了"金福"金边对联"是如何简单容易地印出来的,觉得很惊奇。围观的人多,都想耳闻目睹看个究竟。购买的人更多,因为也是想图个新鲜,所以买的人走了一帮又一帮。红纸每张成本一角二分,印好后一张卖一元,利润可观。同时批发兼零售,李强的这个印刷小生意干得火,仅此一项,春节前后他就赚了八千多元。尝到了甜头后,李强把目光瞄准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他把万能印刷机运到旅游区各景点游人最多的地方,当场为游客印制文化衫、绢画、木板画、遮阳伞等,现印现卖。文化衫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