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7月7日,以"桃李满园缀枝头·魅力新华欢乐游"为主题的元谋·新华首届乡村旅游暨桃李节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新华乡拉开帷幕,当地群众和游客在果园中感受和体验采摘鲜果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正>7月13日,以"享桃李盛宴游醉美新华"为主题的云南元谋·新华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暨桃李节在新华乡集镇拉开帷幕,当地群众和游客在果园喜摘丰收果,共同欢庆独具特色的乡村桃李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3.
谈及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云南省凤庆县新华彝族苗族乡这块沟谷纵横、山岭连亘的黑土地上,到处都传颂着乡村干部殚精竭虑、埋头工作的感人故事。新华乡的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是去年8月25日开始的,就在工作启动后的第二天,砚田村党支部书记郑建勋的小腿在下乡开会途中被狗咬了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进行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收入和消费水平与人口的相关分析。近30年垦区农场职工收入与消费水平都呈增长趋势,人均总收入与人均总支出变化趋势一致,增长幅度较大,工资总额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较小,平均工资和人均纯收入变化趋势一致。垦区人口与工资总额、平均工资、人均总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总支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仍然需要加强垦区人口与收入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参与和未参与土地合作社的农户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合作社成立后参与户与未参与户相比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土地合作社成立后畜牧业和务工收入对参与户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高达77%,并且该贡献具有持续性;农牧民年龄与人均纯收入、种植业收入、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畜牧业收入呈正相关;农业劳动力比例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和人均务工收入呈正相关;耕地面积除与人均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人均畜牧业收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土地资源特点、现状和问题(一) 我省土地资源的特点是资源的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据1994年的统计资料,山西目前人均占有土地面积7.78亩,低于全国人均12.15亩的水平,人均林业用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分别为1.83亩和1.7亩,也都低于全国人均林业用地3.33亩和草地面积5.06亩的水平。人均耕地面积1.8亩,虽略高于全国人均耕地1.2亩的水平,但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地丘陵居多,平地水地居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预测甘肃省工业化过程中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采用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均GDP“S”形规律理论,系统预测了2010-2020年甘肃省粗钢、铜、铝、锌等矿产资源的需求趋势及需求量,结果显示:当人均GDP为10%~11.5%时,人均粗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6-2017年到达,届时人均粗钢消费量为463~510 kg,消费总量1 323.93×104t;人均铜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2016年到达,届时人均铜消费量为28.2~30.1 kg,消费总量80.49×104t;人均铝消费峰值点将在2010年到达,届时人均铝消费量为35.5 kg,消费总量95.78×104t.2015年,甘肃省人均锌、镍消费量可达14.47 kg、9.48 kg.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6年7月~8月在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的432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前后,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和未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在收入方面发生变化的差异。从基本回归结果看,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较,人均总收入和人均工资性收入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均财产性收入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加,但是与是否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无关;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户的人均经营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没有显著性影响。在增加了控制变量后,结果显示,农户的读书时间、家庭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时间正向影响农户的人均总收入,家庭人口数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有负向影响;家庭人口数、耕地面积和参与时间对人均财产性收入有正向影响;参与时间会正向影响人均工资性收入,家庭人口数对人均工资性收入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融水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指示精神,使农民负担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当年人均负担不能高于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要求。据凋查统计,1994年该县农民人均负担10.68元,是1993年人均纯收入的2.37%,比1993年人均负  相似文献   

10.
一、广西土地使用权流转缓慢的原因 1、广西土地资源贪乏。据1993年统计,广西耕地承载人口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36%,1994年全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7亩,桂东南一带人均耕地面积更少,玉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广西又是多灾的省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从1978年到1994年的17年中粮食比上年增产的有8年,平产的有1年,减产的有8年。人均粮食产量都没有超过400公斤,全区粮食不能自给。1994年粮食平均亩产仅256.5公斤,农民人均产粮也只是385.74公斤,人均消费口粮214公斤,人均消费饲料粮104公斤,人均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广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1993年同1990年相比,全区人均农林牧渔总值由601元增到885元,人均粮食产量由334.3公斤增至339.1公斤,人均糖料产量由357.9公斤增至522.9公斤,人均猪、牛、羊肉产量由21.6公斤增到30.2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499.76元增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辨识山西省36个国定贫困县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制定符合实际的脱贫方案,选择科学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本文选择乡村人口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乡村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两个一级指标,辅之以人口密度、乡村人口密度两个二级指标,采用综合比较法,以2014年山西省统计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全省36个国定贫困县与全省均值的比较,归纳出:(1)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人均粮食占有量两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型;(2)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型;(3)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型;(4)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人均粮食占有量两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型等4种不同类型,进一步结合乡村人口密度情况,通过对相应县区自然生态条件等的细化分析,提出了贫困县相应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特色农业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本文研究的实际选择了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而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民的文化程度、城镇化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农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财政支农支出额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影响成正相关,其中人均交通、通讯支出比重影响最大,农民的文化程度、城镇化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影响比较明显,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弱;而农村人均乡镇企业贷款额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影响成负相关,且影响比较微弱。文章还对上述实证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广西贫困地区经济 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广西贫困地区共 49个县 (市 ),其中属国家级特困县 28个,属广西区内贫困县 21个。总人口 1572.8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33.64%。 1998年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670元,比广西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076元少 406元。 1998年贫困县人均有粮 341公斤,比全区同期人均有粮 364公斤少 23公斤。同年,贫困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233元,比全区同期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399元少 166元。此外,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1750元,比全区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 1972元少 222元。   制约着广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之窗     
部分食品人均年消耗量的世界之最 2003年世界消耗量最多的食品及国家有:面条是意大利,人均年消耗量为28.2kg;奶酪是法国,人均年消耗量为24.5kg;面包是德国,人均年消耗量106kg;糖是以色列,人均年消耗量为79.8kg;牛奶是法国,人均年消耗量为373L;葡萄酒是卢森堡,人均年消耗量为63.5L;海产品是日本,人均年消耗量为69kg;鸡蛋是日本,人均年消耗量为430枚;巧克力是英国,人均年消耗量为7.36kg;饼干是澳大利亚,人均年消耗量为6.47kg;大米是巴西,人均年消耗量为50kg;橄榄油是希腊,人均年消耗量为18L;猪肉是丹麦,人均年消耗量为97kg;鸡肉是开曼群岛,人均年消耗量为78.9kg;牛肉是蒙特塞拉特岛,人均年消耗量为243.7kg;腊肉是德国,人均年消耗量为34kg;啤酒是捷克,人均年消耗量为160.7L。  相似文献   

16.
我省森林资源贫乏,据调查人均木材蓄积量为1.04立方米,全国人均9.3立方米;森林面积,我省人均0.028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从木材蓄积量和森林面积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上发达的林业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如美国人均木材蓄积量97.6立方米,人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与精久农业的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点 搞农业现代化,必须根据我们的国情来确定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我国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第一、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均资源短缺。这是中国农业最基本的出发点。1989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人均耕地1.3亩,比1952年人均2.8亩减少一半多,人均能源、水资源缺短,人均农产品占有水平将长期处于中低水平。第二、规模小收入低。全国户均耕地8亩9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并将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文章以河西走廊20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ESDA和GWR模型,分析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4年,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波动增长-急剧减少-持续增长变化特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类型以总产低、快速增长型为主,中东部的张掖全市、永昌县、凉州区等地粮食生产作用日益明显;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空间关联度在提高,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态势增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中,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人均GDP,驱动因素表现出过渡性、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和人均GDP的变化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影响从高值区向东西两侧递减。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粮食生产应处理好粮食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此外,统筹考虑自身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状况,发展一定规模的草畜、经济作物,有条件的县域,注重产粮大县的建设,政府政策、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保障产粮大县以及粮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日前,国土资源部有关方面汇总的情况表明,我国土地资源面临10大问题。一、总面积世界第三,人均占有居第120位。全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有林地和人均草地分别为12.6亩、l.59亩。1.6亩和38亩,比世界同类指标少60%-80呢。二、人均耕地少。现有耕地19.5亿亩(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3.75亩)的43%。三、山地丘陵多,耕地总体质量差。土地面积中,山地、高原和丘陵占69%,分别为33%、26%、10%;盆地和平原只分别占19%和12%。四、东西部资源匹配失衡。东部地区占全…  相似文献   

20.
江西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清我省农业资源的现状 ,解决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一、全省农业资源状况(一 )农业资源相对不足 ,资源分布地域差异较大。在全省土地总面积中 ,农用土地资源占 83%,其中耕地面积 35 0 0万亩 ,人均 0 .91亩 ,占全国人均量的 73%;森林面积人均 2 .33亩 ;宜林荒地面积人均 1 .0 3亩 ;草地面积人均 1 .73亩 ,占全国人均量的 33%,其中可利用的草地面积 5 80 0万亩 ,占全国人均量的 37%;淡水面积人均 0 .6 5亩 ,其中可养殖的淡水面积 5 0 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