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以来,国际上的热钱更多地涌向中国。1至4月份的流入额超过1300亿美元,仅4月份就高达500亿美元,处于异常状态。4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7567万亿美元,超过了7个发达国家的总和,造成外汇储备异常膨胀的罪魁祸首是热钱的流入。  相似文献   

2.
当前,“热钱”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热钱”(hot money),是人们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当被进入国汇率预期改变、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人套利。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反方向变化时,热钱就会迅速撤出。最终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汇差和利差。这种行为表现在房地产方面就是迅速进入楼市,抬高楼价后脱手。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英镑阻击战、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国家自身金融体制的缺陷都成为国际游资攻击的软肋。“热钱”究竟是什么钱?“热钱”在中国是否能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加入世贸体系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放松资本项目的流动管制并最终实现金融市场完全开放的趋势不可避免。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虽然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有利影响,但更多问题逐渐显现。文章在分析中国“热钱”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潜在的风险和冲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热钱”流动进行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息了,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好处?如果从传统实体产业的方向看,可以说一点好处也看不见。但若换一个角度,从赢得资本机会的角度看,那可是好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4,(1):B004-B007
尽管年底采取了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的措施,但2003年仍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一年。不过,关于当年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坊间议论较多的就是国际“热钱”流入所致。其主要理由有二:一是继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相似文献   

7.
升还是不升? 对于中国央行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如果升息,根据过去的数据显示,每次利率上调,都是中国外汇占款大幅飚升的时候,然后又是流动性膨胀、贷款扩张、固定资产投资和资产价格又将有米之炊。如果不升,泡沫已经开始横飞的中国资产价格很难就此止步,巨额的利润将继续吸引大量的热钱流进,结果仍将和升息一样。  相似文献   

8.
升值预期是吸引国际游资(也就是所谓热钱)进入中国的重要诱因,而国际游资进入中国,主要就是利用中国的结售汇制度。热钱来势汹汹,人们谈热钱色变,是害怕十年前的那一幕在中国上演。无论是英镑阻击战、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国家自身金融体制的缺陷都成为国际游资攻击的软肋。今年,中国加强了对国际游资的打击力度,但由于没有涉及根本的结售汇制度,所以收效甚微。热钱依旧汹涌。热钱究竟是什么钱?热钱在中国是否能兴风作浪?取消强制结汇能否堵住热钱的入口?它对于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热钱来势汹汹,人们谈热钱色变,是害怕十年前的那一幕在中国上演。无论是英镑阻击战、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国家自身金融体制的缺陷都成为国际游资攻击的软肋。今年,中国加强了对国际游资的打击力度,但由于没有涉及根本的结售汇制度,所以收效甚微。热钱依旧汹涌。热钱究竟是什么钱?热钱在中国是否能兴风作浪?取消强制结汇能否堵住热钱的入口?它对于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又意味着什么?一切都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退出“量宽”,向常规货币政策复归,由此引发风险偏好改变,大量美元回撤美国本土,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其实利多中国经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当因势利导,采取措施,借力并助推“热钱”出境,促进中国经济更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防范“热钱”——避免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短期国际资本俗称"热钱",是指流入一国金融市场套利的期限较短(通常为一年以内)的国际性资金。短期国际资本对于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与资本账户受到管制的国家而言,有着截然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于去年开盘,并日臻成熟的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似乎从未像近几个月这样“热闹”过。除了一对对前来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之外,还有另一群肤色各异的外国人士正关注着“泰晤士小镇”的今日乃至未来——他们,代表着上百家慕名而至的中外传媒机构,其中包括路透社、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法国TV2等知名海外媒体。  相似文献   

12.
“热钱”流入对房地产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际"热钱"流入情况 2010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国际"热钱"出现了明显的流入趋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0年2月开始的打击"热钱"专项行动已查出违规入境的"热钱"达73.5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其中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550亿美元。而2009年上半年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仅514亿美元,也就是说2010年一季度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入就超过了2009年上半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梁伟沛 《新财经》2005,(1):24-25
低成本的“热钱”不会轻易撤离,若不改革人民币的汇率机制,国内累积的游资将越来越多,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4.
15.
刘丹栋  尚云 《新财经》2001,(5):12-12
据香港媒体报道,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的10多天里,总额可能高达10亿港元的中国内地“热钱”大量逃到香港市场。这段时间,每天约有10至20名大陆人士在香港开设账户,每人投资额约50至400万人民币不等。据说,加上从其他途径流人香港的“热钱”,内地逃港“热钱”总额可能高达30多亿港元。分析人士认为,参与“热钱”流动的是从B股市场获利、成为股市新贵的一些内地机构和个人B股投资者,尤以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超前消费,负债消费,这几年俨然已经成了潮流,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新兴的人群:都市“负翁”。这个“负”可不是财富的富,而是负债的负。中国社科院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家庭。  相似文献   

17.
18.
华尔街控制中国资本定价权的战役由此拉开了序幕? 就在8月8日这一天,中国股市开始了新一轮暴跌,A股突然破位,市场恐慌骤然加剧。但正是这样的恐慌,恰恰形成了较为典型的“诱空”,为“热钱”吃货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是不是这样?从历史经验看,很像!只是眼下不可能得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陈蕾  郑玮 《宁波经济》2004,(2):37-38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面临很多问题,从政府政府的制定,法律的健全、金融体系的完善、人才的培养到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调整,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等等,牵涉面非常广。本文拟从整体的层面,而非从某个企业角度来阐述观点,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分析上,力图进入市场的选择以及市场进入方式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崛起其实就是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充分发挥了市场规模庞大以及生产要素便宜的优势,逐渐形成了加工、组装环节的竞争优势,较为成功地参与到了国际产业分工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