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plc,亦称诺森罗克银行,以下简称"北岩银行")一直是英国东北部地区两家富时指数100(FTSE100)公司之一,是英国国内的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2007年9月14日、15日和17日,北岩银行发生了挤兑事件,这是自1866年以来英国的银行首次出现挤兑,也是"次级债风波"影响欧洲金融业的标志性事件。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学习组成员一行于2009年11月至12月在牛津大学、英国金融监管局、伦敦金融城及各种金融机构先后听取了数十位专家、教授有关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现状与发展、金融监管的模式、各种金融机构运行、金融危机起源与防范和金融市场的概况等讲座。专家们分析了有关北岩银行在2007年9月遭挤兑案例的相关原因及事后英国监管部门所采取的监管完善措施,使学习组成员深受启发,由此开展了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金融监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修正距离破产概率指数(Z-score)和银行危机概率指数(PD-score)衡量银行稳定,运用3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政府持股等与银行稳定的关系,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其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低于城市商业银行;其二,政府持股与银行稳定呈负相关关系,而且政府间接持股比直接持股更倾向于不利于银行稳定;其三,样本期间的GDP高速增长并未提高银行的稳定性,相反增加了银行发生危机事件的可能性.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型银行稳定性的监管,加强处于政府间接持股地位的国有企业和银行关联交易等的监管,以及在经济较快增长时期及时提示银行潜在的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3.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监管体制的角度对英国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再思考,认为在这次银行危机事件中,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暴露出职责划分不清、缺乏合作与协调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英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并金融监管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本通过对英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分析和评价,并借鉴其成功做法,提出改革我国金融监管框架,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方法和监管手段的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和世界银行业监管发展新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2014年的信托兑付危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债市整顿风波、“钱荒”等等金融事件再一次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特征,紧接着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的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最后,针对目前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应提出了可行的监管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出了金融监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对银行跨境监管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明确阐述了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银行跨境监管合作的含义以及银行跨境监管合作的困境,并从各国现实条件的差异角度,用博弈论分析了源于差异的银行跨境监管合作不一致性,提出了加强银行跨境监管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人们开始关注影子银行,2008年当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时,影子银行引起了世界的重视。其实,与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一样,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表现为银行恐慌。银行的本质是持有长期资产,创造短期证券。随着经济发展,银行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无论是私人银行的银行券、现代银行的活期存款,还是今天的回购协议,都被设计为短期负债,可随时赎  相似文献   

9.
由于2012年11月发生的华夏银行员工私自出售投资产品事件,使得公众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关注度迅速提升。从影子银行的界定着手估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结合理财产品的分类从资金来源、资金监管和资金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其影子银行属性及其主要风险,并据此提出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银行监管对银行业的意义重大,它对于保障银行系统的健康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05年中国的银行业向世界彻底地敞开,如何提高我国的银行监管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通过银行转账诈骗信息实施诈骗、损害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事件频繁发生,破坏了金融环境.通过阐述银行转账诈骗行为的特征,从公众保护意识、群发短信审核、银行账户管理、行业立法监管等方面探讨该诈骗行为泛滥的原因,分析包括事前风险提示、银行协助冻结及紧急止付、不良信息举报等现行应对措施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加强部门监管、加大责任追究等角度来有效打击该诈骗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我国银行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对银行的监管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激励监管理论将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分析了银行监管中外部的“代理人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机构缺乏明确分工、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有限、监管行政力量突出等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在监管者与银行、存款人与监管当局之间应设计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以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金融危机使得银行为代表的大量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显现。而随着西方国家银行税政策的实施,银行税对解决"大而不倒"问题,实现对银行等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的积极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成为后危机时代,监管改革的一个新的亮点。本文对银行税政策对银行等金融类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金融业结构性减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因分析及政府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至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2010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发行数量多、期限短、收益高的新特点。本文针对这一新动向,通过对2010年及2011年各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期限、投向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直接原因、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并据此向政府提出了应对理财业务发展新动向的监管策略及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专业银行体制向全能银行体制转化和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加剧。我国从1998年开始,银行也正在经历相应的结构变化。银行业的结构变化使现行的银行业监管制度面临功能型与机构型,监管有效性和监管的国际协调三大挑战。新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将是在尊重现实与考虑未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现代银行监管必须在保持金融稳定与提高金融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监管当局一直对银行机构的监管持审慎态度,市场准入监管比较严格。这种监管政策虽然在理论上限制了银行的竞争和发展,但却是监管当局为解决现有银行风险和保持金融稳定的一个较好政策选择。近年来中国为促进竞争而实行的利率自由化(市场化)政策至少在短期内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7.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银行监管制度。当时,逐渐确立财政部泉币司作为银行监管的主体,创设并普遍推行银行监理官制度,颁行了一系列相关的银行监管法规,特别是制定了一部专门的银行监管法规。其中许多地方对当今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完善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监管强度不断提升,小银行监管负担是否比大银行更重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运用中国115家商业银行2011-2018年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监管变量的成本函数,估算了银行平均合规成本的大小,并对小银行的监管负担是否更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提升监管强度将显著提高银行成本;无论按总资产大小、银行传统类型以及是否上市分类,均发现提升监管强度更加重了小银行负担,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风险不同的小银行其监管负担并无显著差异,但金融创新活跃的东部地区小银行承担了更重的监管负担.因此,建议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降低小银行合规成本,为小银行发展提供公平的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存款保险制度引入银行资本监管对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分析框架,借助2007-2019年中国475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银行资本监管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监管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且在危机时期对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比正常时期更大;在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后,资本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会相互作用进一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银行资本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除了对总体的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协同作用,还会相互作用使银行资产端风险和负债端风险都得到显著降低.在控制银行层面和地区层面观测值的异质性影响后,研究结果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银行监管以及发挥资本监管与存款保险的协同作用,共同管理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银行监管失灵与“制度基础监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业频繁的危机和动荡,无情地证实了现行银行监管的失灵。银行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内控缺陷。因此,只有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才能治理监管失灵,达成有效银行监管。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不能依赖商业银行自身只能依靠监管当局,只有监管当局在商业银行内控的建立、健全及持续监测其贯彻执行、保证其切实有效性上下真功夫,才能有效克服商业银行内控缺陷从而达成有效银行监管。若果如此,这便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监管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