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垌羽 《活力》2014,(11):51-51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民族言语交际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语篇类型-新闻评论类语篇。新闻评论语篇是指现代各种新闻舆论工具所普遍运用的一种表达意见的形式,大量出现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这四大媒体中。在本文里,新闻评论语篇是在结构形式与外在功能上具有共享特征,并因此而与其他语篇相区别的一系列语篇的集合。“语篇”是语言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术语,但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含义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将语篇定义为作者与读者之间完整的、有目的的互动,作者在语篇生成的过程中占主动地位;有的学者认为,语篇只指书面语一言,不包括口头语言;有的学者认为语篇是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与语境有一致性,不限于书面与口头;有的学者认为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单位,它不限长短,但表意必须完整。本文中的语篇被定义为一次有效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话语成品,它在实际的交际场景中形成,是针对一定主题或者目标的谈论方式,包括文字、口语这两种表述方式。语篇在形式上、意义上和功能上都有规定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消费     
姜垌羽 《活力》2014,(10):84-84
今天中国的传媒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不仅是新闻的娱乐化,更有包括党报在内的传媒生存危机、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以及传媒内容的低俗化等等。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的传媒正面临着这样的复杂语境。一方面是中国加快融入世界体系;网络使知识实现超越时空的极速和无界传播;以高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成为大众的日用品;信息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向着以“电视为中心”的图像化转向。这一切都显示今天的传媒行为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媒介自身的言语行为,而是在全球跨文化、跨文明传播中携带着数字技术的各种权力资本激烈冲突的社会信息交流复合系统。另一方面中国自1992年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社会运行体制到媒体管理机制;从精英文化到大众话语;从国家政府到市民社会。新闻从话语霸权的神坛上一步步走向百姓言说;新闻形态从严肃、端庄日益坠入娱乐、庸俗等等。笔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社会消费日渐繁荣影响的结果。新闻的属性和本质受到了当下社会复杂的消费语境的深刻影响:一方面是新闻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新闻由受众关注的事件报道转为新闻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反映,新闻是娱乐,新闻需要策划;另一方面是新闻的形态由传统的文字中心变成图像为中心;新闻结构也由“倒金字塔结构”转化成“故事性写作”,毫无疑问,新的新闻传播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3.
何海波 《活力》2012,(10):158-158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会议新闻也不例外,一篇报道中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越多,信息量越大,吸引人的因素也就越多。艾丰在他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中给新闻价值的定义是;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他确定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和普遍兴趣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而新的信息则是这三要素中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德华 《活力》2012,(4):35-35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除应具备深刻的主题思想、典型的新闻事实外,还应具备完美的表现形式,比如体裁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其中新闻语言运用得如何,在新闻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永进  王迎欣 《活力》2004,(7):153-153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辩证关系,说起来是一个老问题。但它经常没有被处理好,又是一个新问题。前些年,一家国家级报纸发表一篇通讯,说一个老头和自己的女儿生了外孙女,回头又和这个外孙女同居在一起。我认为这篇通讯的作者就没有处理好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辩证关系,所报道的事实确曾在生活中发生过,但它代表不了生活的本质,不是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访问、观察、调查分析的一种业务活动,也是一种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也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的重要方法。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由事实到新闻,新闻采访是第一个环节。在新闻采写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遵守党的宣传方针,本文运用典型事例证明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可心 《活力》2011,(6):240-240
新闻传播的服务性问题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需要与时俱进的“新文章”。服务性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属性.从广义上讲。新闻就是一种“大服务”:从狭义上讲,就是要做好服务受众的具体工作,满足受众的利益诉求。服务性新闻,也称服务性报道,或实用性报道。它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问题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切实可用,无偿服务。  相似文献   

8.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新闻法制的讨论开展地如火如荼,我国在此方面的规定也比较完善。其实,远在封建社会,我国就十分重视对新闻的法律管制,尤其是在宋代,报刊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被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社会统治者认识得更加清楚,故政府更加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对新闻进行管制。  相似文献   

10.
程鸿 《活力》2013,(21):47-47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新闻记者以大脑的思维和五官的感觉器官同时运作,其中眼睛起主导作用,使新闻记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一种默默无声的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学会细致观察.善于发现新闻采访中的重点和闪光点.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真相,并运用敏锐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这样才能够写出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徐红 《活力》2013,(4):191-191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是媒体编辑或作者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评述、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电视节目的总称。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2.
郭莉娜 《活力》2013,(4):162-162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在内各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镜头的运用是电视媒体具体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镜头的准确把握,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媒体事业的发展,对新闻镜头的运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改革报道的方式,不讲求科学的镜头运用,不是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俞帅锋 《民营科技》2007,(11):106-106
从历史和现当代新闻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及社会弊端来分析,可以看出:新闻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社会完善、发展是同步的。这种现象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由新闻职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更与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没有哪一种职业像新闻这样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有昔如此大的影响,也没有哪一种职业的道德状况受社会影响如此之深。尤其是现代社会,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和社会对新闻职业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任何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5.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和热门的2个概念,对于某一则新闻来说,是新闻策划还是新闻炒作,有的时候比较难判断。以致与不少正常的新闻策划也经常遭到人们的质疑:又是炒作,搏人眼球。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是否相同呢?其实,两者并非泾渭分明,有时相差也就一步之间。将新闻策划运用到传媒当中时如何把握尺度,避免在新闻策划的同时滑入新闻炒作的泥潭,文章主要针对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这2个概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曲正 《活力》2014,(1):38-38
现代语言学注重语境的研究,认为在信息传递中语言特点产生的动因来传递过程中的外部环境。新闻评论语境也不例外。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是一个由多环节组成的一个言语交际过程,新闻评论语境是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研究新闻评论中的语境基本变相和构成,旨在为新闻评论中的语境运用提供一个有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技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宁池 《活力》2012,(7):62-62
对新闻来说,好的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新闻采访技巧是新闻工作者需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作为新闻记者如何掌握采访技巧,写出一篇有价值、有一定影响的新闻作品呢?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四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闻法是调整新闻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保障新闻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新闻法既要规范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运用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也要规范新闻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还要规范新闻单位从业人员的采访、报道和传播等行为,以及规范新闻传播的内容等等.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  相似文献   

19.
高继鲁 《活力》2005,(10):169-169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是指运用新闻报道、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社会中(包括集团的、单位的、个人的)不良言行进行监察和督促的一种形式。尽管我国的法制体系里有公、检、法系统,但舆论是社会公众意见的一种表示,事实证明,新闻媒介作为最有效的代表者,能准确、及时、高效地促进许多社会问题得到公正、迅速的解决。同时,新闻舆论监督也能有效地缓解群众在不公平待遇中得不到妥善、及时或彻底处理时产生的愤怒过激的情绪。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对弘扬社会真善美,打击假恶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辉 《活力》2009,(3):52-52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又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则表现为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是否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并随时随地能够运用摄像机、摄影技巧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捕捉客观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