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戢淼 《魅力中国》2014,(15):76-76
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电影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0年后,由于数字特技手段的介入,使得今天的拍摄手法更加多元化,运动方式更具视觉表现力。对于动作类型片来说,特技手段下的“运动”更成为影片最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这类题材的影片中,如何使武打动作的肢体美与电影画面节奏美相结合,如何制造画面视觉效果的震撼力,成了刺激观众视觉感受从而打造票房奇迹的基本要求。如何运用镜头营造出紧张的情绪,并做到动静结合不给以人浮躁的感觉,成为了此类电影的难点。本篇论文将结合几部当今比较成功的动作电影,立足中西方电影中对“静”与“动”的不同理解,来分析电影特技画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电视专题片画面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它要告诉观众的事物观众一目了然,用不着再去解说,但我们还必须承认,没有画面就没有解说,解说对画面有着一种必然的依附性,但它又不是画面的附属品。电视专题片画面所表达的语言是最基本的语言,解说词与这种画面语言相融合,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屏幕语言形态。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要补充说明画面未曾表现的或难以表现的内容。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在“源远流长”这一回中,画面展现出一条流动的长河,解说词是这样与其配合的: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偏饭…  相似文献   

3.
鲁科颖 《魅力中国》2010,(9):159-159
影视艺术的独特表现元素就是视昕语言,摄像元素是视听元素中最重要的先驱元素,听觉元素中,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画面和声音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表达语言。  相似文献   

4.
刘玉林 《魅力中国》2010,(36):63-65
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育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定理-例题-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机械式课堂教学,大多数同学走出课堂后便不知道学数学干什么。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没有贯彻好“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所以只在乎学生“学”了多少,而没注意学生“做”了多少,这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个错觉,其实数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使自己的数学课更显魅力。  相似文献   

5.
电影艺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而构成电影语言系统的最基本的语言元素则是色彩、镜头、画面、声音等.其中色彩为电影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提供了可能.如何运用色彩元素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藏族题材电影中的“藏族味”,是这一题材电影的独特之处.文章借助色彩心理学、电影心理学、电影语言的符号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解读藏族题材电影中色彩的特殊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煽情的价值     
冯洁 《浙江经济》2009,(17):62-62
影像永远都是情绪的鸦片。在很多年以前,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也许只是年轻情侣的作为。如今,熄灭灯火的剧场,吸引着少不更事的小孩,也吸引着已入中年的夫妇。追逐“大片”的时尚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只知道出入影城观赏喜剧片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那些灾难、战争大片则深入人心,成为观影时尚。灾难片之于观众的魅力,大概只是“崇高”二宇那样简单,它经历着一个瞬间的生命力阻滞,而立刻继之以更强烈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定格动画,英文的意思是"停止+动作",以名思意,我们知道,它是利用摄影机逐格地拍摄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即每移动造型的一段距离,就拍摄一格画面,在累计了一定的图像画面后,再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进行连续播放,从而产生运动感觉的一种拥有独特魅力的动画形式.  相似文献   

8.
提到“逆向”,人们就会产生出巴甫洛夫所说的本能反应,头脑中立刻出现“正向”二字。究竟是什么是正向,什么是逆向呢?借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概念来理解,所谓正向思维是指人们对所发生的情况所产生的情况所产生的大众的、符合一般逻辑的思维状态;而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一个另辟蹊径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正向是多数的,逆向是少数的;正向是一般的,逆向是精辟的,而往往逆向思维可以给我们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看到别样的天空。正如一则广告所展示给我们的:成千上万条鱼都在向右边游去,让人立刻就想起了“趋之若鹜”这个成语,用它来形容还真是不足以概括那副壮观的场面,画面被鱼充斥着,脑子有点儿僵,这时,有一条特别的鱼突破吸引了你的“眼球”,那是因为它的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电影影像空间的直观性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认同感,其中,身体是电影影像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电影观者进行身份认同和主体建构的重要场域。身体意象在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影像空间中得到极度的彰显.并构成电影影像叙事和欲望系统的关键因素。在中外电影作品中,身体并非仅仅作为一种“视觉奇观”存在,而是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和权力话语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张瑛 《魅力中国》2011,(21):451-451
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又是现代人类认知世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的手段,还是提高英语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往往将“读”放在四大技能之首,把阅读教学作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王磊 《魅力中国》2010,(17):217-217
计算机的出现已经深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动画,拍好轮廓,进行修改,在指定的拍摄范围内移动,同时有数部摄影机拍摄其动作,然后经电脑系统分析光点的运动,再产生立体的活动影像。这种技术出现以后,动画和其他电影的制作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于文海 《特区经济》2005,(6):373-374
当前的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是,给人或物以及人的活动增添魅力变得很重要。国外有经济学家认为,能够增添这种魅力的就是“文化”。文化力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文化力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有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唐源 《魅力中国》2014,(18):101-101
关于现代实验电影的概念,即为广义范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其具有先锋实验性特质的电影形式;非逻辑、时空的非连贯性(模糊性)、非线性叙事、淡化叙事与冲突(非故事性)、重视觉冲击;通过形状、色彩、节奏等视觉元素的组合,设想建构像音乐艺术一样纯情绪传递的“视觉交响乐”;未来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实验电影.对“机械文明”、“运动”理念的热衷,将胶片上的影像的连续性叙事特质因素剥离,借鉴音乐、绘画、舞蹈表现节奏、运动的形式.去实践电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我们往往把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历史看作是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而把所谓两条路线斗争又看作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这样,就很自然地把一些政治运动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党史研究的中心或者作为党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如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1959年的“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1962年的反对“黑旋风”、“单干风”和“翻案风”的斗争,十年动乱期间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这些都在党史研究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和突出的地位。并且还把这些政治斗争串成一条“线…  相似文献   

15.
哲学大师弗罗姆曾经说过,人们往往以为吃饱喝足问题就解决了;而事实是在这个时候,问题才真正产生。解决产生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即将走近的“十—五”的主旨,也是我们走近它的理由。此时的我们满怀憧憬与期待,当增加穷人收入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诉求,当贫富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道》2012,(6):94-94
以前外国食物还没有大量进口时.米是我们最亲切的粮食,它不仅是我们的日常主食.也是许多零食的材料。用米做的零食,最香而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首推爆米花,闽南语直接称它“米香”。可惜现在的孩子看电影时吃的大多是进口的、由玉米做的爆米花。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是以量化的手段来评估“文化”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因而首先需要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究竟用一组什么样的指标来综合地衡量文化现代化?最终如何判定“文化现代化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两个基本问题,也就产生了本课题的两个基本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8.
萨尔加多这几年可以说“埋头苦干,勇往直前”.他的作品基本总是用“尊严”的眼光,宏大壮观以及无数的细节大画幅来观照对象.批评往往来自于他美化对象,而读者往往只会注重其影像的细节,来感叹他技术超群. 实际上,我相信对于他出道以来,这样的批评他一定有所耳闻.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仍旧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因为批评而改变初心,迁就批评家的指点,读者的指摘,而向他们低头.有人可以说顽固,有人可以说这是坚持.我们无法辨别迁就,还是不迁就批评家和读者,到底哪种做法更有利于艺术家成长.  相似文献   

19.
《民营视界》2007,(1):53-53
“为什么在野外奔跑的兔子往往会有一群人在后面追?因为其归属未定!为什么集市上笼子里的一群兔子却没有人争?因为归属已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稳定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之一,其立法工作从九十年代至今历时十多年,多易其稿,终于尘埃落定。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最有用的法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本刊特别编发系列解读文章,以助大家了解物权法的相关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两岸三地电影思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音 《魅力中国》2009,(9):66-67
香港“新浪潮”运动、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和大陆“第五代”电影运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三次较为有影响力的电影运动,它们的产生时间基本相同,理论主张和实践风格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对现代华语电影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深远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这三场电影改革浪潮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三者的异同,探讨其对中国电影发展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