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蓝旭鹏 《广西经济》2009,(11):42-43
在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中西部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存在“只见项目,不见产业”的“企业转移陷阱”。现有理论研究表明,中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产业链整合,发展产业集群,就有可能摆脱这一陷阱,而地方政府相关的集群政策无疑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成功承接东部产业并发展白色家电产业集群的安徽合肥市与同处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前沿的广西玉林市作政策比较,发现合肥发展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与两市政策差异,从而对玉林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孟丽  潘理权 《乡镇经济》2010,1(3):107-111
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进一步认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内外部环境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最后,为推进和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为皖江地区乃至整个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本文从区域经济角度剖析宿松作为皖江之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宿松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广西加快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广西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态势,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局面,迫于商务成本的提高,急于转移产业,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腹地,连接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省份,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与机遇.文章详细分析了安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和外部机遇,从宏观、中观、徽观方面,提出安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加工贸易正呈现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加速转移的新趋势,这给内陆地区发展带来了机遇。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通过对其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进行SWOT分析,提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和模式,构建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今年年初批准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这给安徽率先崛起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第三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承接产业转移,讲的是双赢、凭的是实力、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6,(87):1-15
“十一五”期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对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将呈现出如下一些主要发展趋势: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继续扩大,跨国公司将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国际产业转移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产业转移向产业链高端部分延伸;软件等新兴项目外包业务将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罗先勇  徐豪 《中国报道》2013,(11):56-57
沿海发达地区正加速“腾笼换鸟”,转移产业。池州处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沿江发展轴,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一次重大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而承接好国际产业转移则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新形势下开发开放结构调整的快捷通道,是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形势都有了新变化。当今,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尚未见底,世界经济衰退继续蔓延的严峻复杂形势下,我们要努力抢抓发展机遇,继续做好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为位于我国东北丹东边境的中朝黄金坪经济合作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从黄金坪经济合作区开发现状出发,分析了黄金坪经济合作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金坪经济合作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鼋诲  黄艳芳 《中国经贸》2013,(14):90-90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要素成为市场需求,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重庆市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及优势产业走出重庆的发展进程中,促进了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妨碍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问题需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盛新丰 《唐山经济》2007,(3):19-20,24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正面临着国际产业新一轮转移和国内产业向环渤海聚集的两大机遇。积极抢抓机遇、理性承接产业转移、科学实施产业对接,顺势借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们工业系统深入落实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丁莹 《特区经济》2009,(7):172-173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将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专业转移时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最后总结出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时所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凤娟 《中国报道》2014,(11):48-49
宁夏与世界各国穆斯林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宁夏的对内对外开放是一个双向激活的过程:向西开拓中阿合作,向东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在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方面,四川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机遇,也面临威胁。文章采用SWOT方法分析表明,四川应审时度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吸引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和著名品牌落户四川,更好的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张南 《老区建设》2013,(24):20-21
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抓住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对接中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生态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失衡、金融市场危机、不可持续发展等风险。因此,欠发达地区在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用系统管理理论的方法,加大转型资金来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效应对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安徽崛起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雪  李卓 《乡镇经济》2009,25(11):80-83
当前,国内外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正在兴起。对于安徽这样一个欠发达的省份来说,积极主动承接当前这一轮产业转移,切实发展好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是实现安徽崛起的难得机遇。因此,我们要用宽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眼光观察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把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从安徽发展的实际出发,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与对策,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省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实现我省的新崛起。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作为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的重大机遇、强大引擎,给铜陵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工贸港口城市,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港口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能力,应是铜陵加快建设承接转移示范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