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羊静仙 《发展》2011,(7):141-14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以及其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和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仅靠学校教学渠道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都要支持青少年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营造德育环境,强化德育意识,对青少年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品德教育,确保德育教育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当环境问题目前是一个备受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从教育入手是基础途径,化学教育,特别是化学.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培养学生改造、优化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和绿色教育,帮助中学生建立现代环境价值观念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通过校本选修课的实施提高学生环境意识,使学生从情感上尊重、关心、热爱、理解环境,以增强学生科学研究意识,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海洋意识及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青林 《理论观察》2010,(2):127-128
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非常薄弱,主要原因是海洋意识教育缺失,上级主管部门对海洋意识教育重视不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保护和保全海洋是时代潮流和全人类的责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教育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海洋,树立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主权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安全意识、海洋通道意识、海洋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宏 《魅力中国》2009,(18):74-74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同时又无顾忌地向自然界抛弃废物,造成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造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化学物质向自然环境的无休止、不适当排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必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环境问题从教育入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化学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环保教育,从化学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课外活动等化学教学的三方面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邹宏亮 《魅力中国》2011,(6):242-242
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在显示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自然界获取资源和财富的高超能力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给人类带来严重损害和灾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意识淡薄,使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有四项内容:生命意识一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伦理意识一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和谐意识一学会交往,和谐共处;责任意识一积极服务,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9.
陈国先 《魅力中国》2013,(14):236-236
文章论及了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提高全民族环保素质的教育任务,从学生抓起。注重绿色化学并渗透.不失时机地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培养并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索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化学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对每一位化学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以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本学科特点,发挥实验教学优势,在创新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堤 《黑河学刊》2002,(5):86-87
概述了在环境教育中培养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己刻不容缓。为了进一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的环保知识,转变人们关于地球的观念,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进行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刘丽琴 《魅力中国》2010,(18):95-95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付春岚 《新西部(上)》2014,(1):112-112,121
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国防意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军训,对解决“90后”大学生存在着社会辨翱力不足、自我意识较强、对时事关心不足等问题十分必要。军训期间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主要是:集体意识培养是根本;遵循学生心态发展之“道”;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注重优势保持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成长发展十分重要。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社会教育是环境保障。只有三种教育彼此协调、互相促进,才能在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方面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中理 《魅力中国》2012,(32):106-106
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教育的灵魂。化学科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加强研究性化学理论教学、活动性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化学科学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和认识科学家从实践、生产、理论等活动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并得以发展。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宁 《魅力中国》2013,(10):193-193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刘晓蓉 《魅力中国》2010,(34):386-386
培养学生“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本文意在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环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宏伟 《魅力中国》2011,(4):113-113
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改革应接不暇。为了更好的培养出有能力的应用人才,离不开化学课堂的教育。本文作者分析了现在学校化学课堂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规范化的化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兰 《魅力中国》2014,(18):47-47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的热点话题,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已经逐渐影响到每个人的健康。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我国环境教育的时代背景、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改革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