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清末民国初年“民族”一词从日本传入,随后在民族学发展并与西方各国的学科交流中,我国又陆续引进了“族群”一词.对于民族、族群概念研究是近来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重点,不同学者以及不同时期甚至各国对于民族、族群的定义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民族、族群的概念解读,对其进行分析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封闭的族群心理、不能正确理解教育的意义、平均主义、安于现状、不思变革等族群意识,对山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只有通过政策倾斜、增开实用性课程、展示接受教育后的经济效益等手段,才能推动山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周恩来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于时代的转折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主要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的概况,理论渊源及其历史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方面做了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的族群平等政策,基于个体平等主义,注重培养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而达到过程平等的效果。在这一基调下,通过肯定性行动,帮扶一部分少数族群贫困人口从社会中下层流动至中上层,使族群不平等得到遏制,族群关系有所缓和。当然,美国政府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族群不平等问题,相反,其族群政策的负面效应还留下了不少隐患。文章对上述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全面透视,以期为中国社会解决市场体制下的族群分层问题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作为福建地区重要民族之一,畲族的族群变迁史,不仅关系着畲族本身的历史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东南地区各族群相伴相生的历史进程。畲族的族群起源和迁徙又是其中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前辈研究颇著,“畲为越后说”“畲为武陵蛮”等不同观点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族群冲突已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领域。以往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对于族群冲突的影响,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因果机制缺乏认识。基于一个关于族群冲突的广义理论,作者认为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才是决定石油是否导致或加剧族群冲突的核心变量,并通过三个因果机制导致族群冲突的升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少数族群聚居区的核心领地发现石油时,这一少数族群将会倾向于反抗由多数族群主导的中央政府,从而导致族群冲突的强度升级。苏丹、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加蓬等案例可以检验上述假说。这一关于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与族群冲突升级关系的理论指向一个更加广泛的关于自然资源的族群地理分布和族群冲突的理论。而关于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与族群冲突的升级的特定理论和经验支持也佐证了族群冲突的广义理论的强大整合能力和解释力。该研究在以下三方面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多族群的石油国家如何缓和族群冲突、中国的资源型企业如何规避政治风险、中国的海外投资如何兼顾经济利益与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从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转变既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这一概念在中国背景下本土化的生成过程。城镇化究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关注族群社会融入及族群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和应有之义。从城镇化的内涵演进入手,结合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现状,对当前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族群心理社会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为基础,促使族群文化心理与新环境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族群心理的文化调适为重要内容,重构族群心理的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族群心理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天仙妹妹”、“后舍男孩”、“二月丫头”等网络红人的迅速蹿红,一个年龄介于20~30岁的全新族群浮出水面——“奔奔族”,吸引着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眼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江璇 《魅力中国》2010,(6):303-303
本文结合藏传佛教简要的历史分析了其对藏族族群性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祥瑞”,“皈依三宝”和“五戒”的影响。总之,藏族人的性格既反映了自然环境的风貌,也表现了宗教信仰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民族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少数民族区域体验民族文化,并参与其中。在外来游客参与到东道主——旅游目的地的日常生活时,外来文化也参与其中,并使得东道主地区的文化发生变迁。旅游文化的介入使得东道主地区的文化发生变迁,同时也刺激着本土民族对自我文化的再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渝东南民族地区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少数民族群众读书难、读书贵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重庆直辖十年来,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渝东南民族地区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随着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的实施,教育部与重庆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重庆市已成为国家级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庆教育被推上中国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越来越受到包括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和旅游学等学界的关注,学者们纷纷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对民族地区旅游进行了研究。1987年至2007年间的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经过从单一向多元发展轨迹,创新了研究范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张玉琳  王香美 《魅力中国》2010,(9X):207-208
"新民歌",产生于二十世纪末,是一种以"民"为主,主要采用"民通"的演唱方法;创作上在立足民族风格基础上加进流行、时尚的现代音乐元素;演出形式上强调商业包装的全方位视听体验的新型歌曲演创形式。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新型艺术形式做的探索性研究,分析了新民歌产生的背景、列举了其代表人及作品,指出新民歌是民族声乐艺术与时俱进的必然,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经济优惠政策。这些民族经济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一个汇集了多种民族的省份,其中以苗族、布依族、侗族居多.在贵州县级的一些婚礼中常会歌唱一些苗族古歌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们已无法听懂其中的意义更不再懂得传唱了.苗族古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传承主体的民族文化认同缺失正是导致苗族古歌濒临失传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民族文化认同视角,从提升民族自豪感,建立教育体系,采用影音记录及促进产业化等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来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何民族都离不开自己的艺术,任何艺术也都是属于具体民族的,打着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印记。我国的民族艺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是全国各族人民经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对近二十年来我国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综述,有利于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一个中西文明交融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民国时期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变的直接特征。服饰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表征,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剧变,也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随着新史学兴起,更多的学者注重眼光向下的研究视角,大众的日常生活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民国时期服饰变革研究更加丰富。通过对这些研究的系统梳理,力求展现新世纪以来民国服饰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统药物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药和民族药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业的根本转变,传统药物也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总结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对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年来,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在云南各民族族源研究、古代云南民族关系研究、云南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果,但对当前云南民族关系的研究以及采用多学科研究云南民族关系方面仍显不足,今后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