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威  邵晖 《黑河学刊》2010,(1):99-100
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目标,以期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向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祥伟 《理论观察》2014,(4):172-173
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分别为"教""学"主体,师生主体在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通过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师生思想共鸣和协同发展。建立双向互动式"双主体"教学思维模式;采用发挥"教师—学生"主体作用的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构建适用于"双主体"教学的动态"教""学"评价模式可有效实现思政课"双主体教学"。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是影响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应该扬长避短地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加以改变,突出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4.
刘晓丹  曹宗兰 《魅力中国》2011,(20):225-225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学习是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环节。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郭代田 《魅力中国》2013,(13):157-157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迁,教育在改革;为此,教育退出了新课改。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课程模式从过去以教师传授为本、学生被动接受的课程模式变成了采用师生互动的课程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英语新课改强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玉 《魅力中国》2014,(12):190-190
信息与技术的交互应用,加速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音、形、色的有效结合,丰富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对中学生知识面、思维空间以及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吴小敏 《魅力中国》2013,(32):122-122
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处理信息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题作用,这与“应试教育”把学生当做被动的受教育者,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新课改之下,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8.
邰学珍 《理论观察》2005,(1):100-10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财富,因此,教师在课堂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秦芳玲 《魅力中国》2010,(8):136-136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当今教育界主体教育理论是炙手可热,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合作、伙伴”之观点甚是流行。笔以为此定位不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组织、发起,是教育主体,旨在通过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发展。学生是教育对象,是教育客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有感情、有理性的人,是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是教育活动中主体性的存在,是教育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邹美佳 《魅力中国》2014,(3):240-240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调查显示,在不少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效率不高,对今后学生的发展也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落实和实践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饶平平  殷燕 《魅力中国》2011,(9):64-64,65
随着教师对学习者主体地位意识的增强,倡导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自主能力便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人机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在此教学特点影响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教学模式可向教师导学一学生自学一教师助学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邢洁 《魅力中国》2013,(32):268-268
语文是基础性课程,大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提高大学生语言能力的重任。在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互动模式仍然属于“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这一非常传统的模式当中。本文将对当前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阐述见解。  相似文献   

14.
李燕飞 《魅力中国》2014,(4):193-193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只有突破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关注全体学生。不断拓展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渠道,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尊重主体、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辉 《魅力中国》2014,(8):189-189
在轰烈烈的新课改模式下,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学”,提高课堂效率,显然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而学习小组的建设,则是实现新课改,建设高效课堂的关健。学习小组的核心思想是:合作学习。它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因此.学习小组的建设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非智力质发展,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而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实际就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延伸和运用。我认为,这得益于任务型教学的以下几点优势: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7.
朱伟 《魅力中国》2013,(22):155-155
在小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主体,坚持以人文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分析小学管理理念和人本理论基本内容入手,通过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关注教师发展达到小学教育教学科学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季春 《魅力中国》2010,(24):75-75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层面阐述了如何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入手,激发学生主体情感,精心设计主体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良信 《魅力中国》2011,(10):149-149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开发与提升,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程阿妮 《魅力中国》2014,(4):237-238
新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知、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