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中、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选取广东、湖北、四川三省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地区,通过对三省的5组与财政相关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上述三省财政结构的合理与优化水平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相一致的.但三省的财政都有各自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希冀能在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和优化地方财政收支结构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雪苑 《特区经济》2009,(11):22-24
当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从产业结构、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FDI等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地区间存在着经济差异,虽然近年来经济差异受到重视并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在短期内很难消除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垂直型区域产业分工、地理环境、人力资本的差异、市场失灵以及政策的倾斜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不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寻找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确保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民族地区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经济增长要素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实际统计资料,构造反映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78~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统计数据,对被解释变量GDP和解释变量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出描述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量化的角度揭示这些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比较分析这些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差异,剖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西部问题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实现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对于维护祖国边疆稳定、增强综合国力、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协调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当前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一个地区内部各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西部内陆省份更应该在开放型经济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背景下理清协调发展的思路。通过实证方法,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域分工指数、区位熵3个方面的指标度量测算,得到宁夏各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的评价结果,提出扶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壮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合理的地区和部门间分工体系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乡关系的理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西部论丛》2005,(8):31-33
城市作为与乡村根本不同的地域经济实体,一经确立就面临着与农村的关系问题,这使得城乡关系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目前,我们在三农问题框架内考察西部地区城乡关系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基于西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自然资源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重的大半,中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底线就决定于西部何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这种一般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基于西部城乡关系问题研究既可以为西部及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在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逐渐突显,并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如何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采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度模型,对广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再一次强调了“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行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999-2002年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演绎到了新的高度。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产生背景的探讨,结合西部自然特点和实际情况,分析了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部的区情,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强 《浙江工商》2000,(8):7-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疆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师国君 《西部论丛》2010,(12):73-75
要实现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关联性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缺乏。只有东西联动,实现东西部的同步发展,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才会达到质的飞跃,才能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但是西部的现状给我国西部发展造成了许多困境,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结构要实现质的转变,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实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琴 《发展》2007,(10):67-68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是西部经济全面开发、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在西部民族地区建设过程中,民族旅游业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所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我国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发展对策上提出了一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但也应看到西部民族地区存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严重不足,经济发展缓慢,区域差距不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西部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提升程度不同而形成的金融需求(其核心是农户融资需求)差异,客观上要求金融改革正视这种差异,并以金融需求为导向做出因地制宜的创新.文章以广西罗城、田阳、靖西三县调研为基础.通过对农户融资需求状况及其金融抑制效应的具体分析,试图探寻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潜在要求,并据此提出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中国21世纪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两个战略”,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1、加快西部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建国五十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共同繁荣。邓小平同志于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两个大局”的思路,强调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突出地解决地区发展的差距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要逐步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9.
范小波 《魅力中国》2014,(23):66-66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简称“黄河金三角”)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黄河沿岸,包括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和三门峡市。该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接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路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促进黄河金三角区域地区合作、推动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积极推进我国西部经济增长、中部崛起的同时,应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大力发展区域物流节点、能源原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及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生增长动力与西部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困扰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投资、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及国家援助的高度依赖.培育西部地区内生增长动力将为发挥西部后发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重要的转折点,"十二五"时期将是西部地区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