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拓展农民就业新空间;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进行制度创新,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从我国农村现状出发,对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基本上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吻合;有较强的地域性;技能水平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主要有政策制度、科技进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回乡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开放农村消费市场等积极影响。也有政策难以落实,土地抛荒,农村地区消费和经营收入较少等负面影响。应鼓励和帮助劳动力回乡发展,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利用转移劳动力智力优势提高农村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行文的现实基础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第一产业在就业结构中比例过大的现状。文章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以比较劳动生产率为核心概念,对我国就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的详细分析,并做了国际横向比较,论证了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在全部就业人数中占比过大的事实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迫切性;第二部分是对策的提出:结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论证了发展工业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乃至城乡一体化问题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的农村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蒂伯特模型,从理论和实际上解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所在;并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对社会保障的巨大需求压力;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引导,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过剩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非农业,使得真正从事农业劳动的主力变成老师和妇女,受劳动者健康、年龄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成为农业工作的一大难点,然而为了保证农业正常有序发展,必须做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本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说明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是存量大、素质低、政策法规观念淡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包括向外转移和就地转移等。为此,应以长远的和全局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寻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元经济结构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独特的三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就是极力消除三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将三元经济结构逐步转化为现代化的同质经济。为向这一长期目标迈进,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吸纳。在三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探讨剩余劳动力转移困境的原因及渠道对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职业技能、生活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注重培训短期基本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无法适应当前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亟需加强与升级.现代学徒制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学习方式等现实需求方面有很好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也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等是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 ,促进其产业升级 ,消除制度性障碍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 ,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它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但时至今日,理论界似乎并没有找到灵丹妙药。从兼顾农民的问题和城市的问题、就业问题和效益与发展的问题的角度来研究,多元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模式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想而又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内各产业部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也必须受到WTO及其相关协议的约束,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将进一步扩大。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开放与WTO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我国应采取措施,保证金融服务市场开放有序健康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农村劳务经济现状与营销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在深入研究湖南省劳务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鼻提出了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状态,但将逐步进入后人口红利期。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红利在总量与结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矛盾;基础教育水平虽然整体提高,但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的根本原因。政府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模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等方式,同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达到增加人口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四级的特征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四级市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可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四级市场出发,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城市非正规产业和非农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引起农村空心化的直接原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土地制度不完善、农业补贴力度不够、人地矛盾尖锐则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驱动力。在分析福建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和农村空心化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运用推拉模型归纳演绎农村空心化形成的机理,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用性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我国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城市化模式,以发展小城市为依托,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建立大中小并举的城镇网络体系,加速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促使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第三产业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