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由于过分强调微观搞活,放松了宏观控制,导致了社会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征求膨胀一直是近年来国民经济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和货币发行增减直接影响到社会总需求扩大与收缩.因此,自8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了银行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使信贷失控、货币投放过多,需求膨胀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问题.抑需求膨胀,促进社会总供求相对平衡,仍然是整个金融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在我国,信用集中于银行,货币投放与回笼都是通过银行信贷程序实现的,信贷活动调节着货币流通。从总量上看,信贷既是市场货币流通的“投放口”,又是货币流通的“回流阀”。银行增加贷款或减少存款,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货币流通量;反过来,控制贷款投放或大力组织存款,就会相应地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从内部活动的范围、方向看,信贷活动左右着货币流通,例如,对农村贷款扩大,流向农村的货币也就随之增多;而投向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 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核心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合理调节货币信贷总量及其结构.以保持货币的稳定。从1987年开始.人行对专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实行以控制贷款规模为主.向控制货币供应量过渡的双项控制目标。当前宏观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反映在银行信贷上.表现为供求缺口大.占用多。周转慢.效益低.货币投放多。客观要求人民银行必须发挥稽核监督职能,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决定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货币政策从紧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显然,这一政策将深刻影响到对银行资金依赖最大的股市和楼市。对股市而言,意味着“全民赚钱的时代”即将结束,单纯的资金推动型行情很难在2008年再现。对楼市来说,公众最为敏感的房屋销售价格以及地产企业都将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家》2007,(12):10-11,13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当前,银行在继续贯彻“双紧”方针中进入了货币、信贷工作的旺季,货币投放逐步增加,各方面对银行贷款的压力有增无减,银行面临一方面要努力减少现金投放,控制信贷总量,花大力量治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要积极筹措信贷资金,调整贷款结构,促进国民经  相似文献   

8.
货币“超前”增长是一种普通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银行的信贷投放及社会的货币保有量(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货币形式,下同)亦随之迅速增长。其明显而令人忧心的问题是:贷款和货币总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或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1984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4.2%;国民收入增长12%;各项贷款增长28%;各项存款增长23.6%;现金流通量增长49.5%。也许1984年的情况较特殊,有着较明显的信贷失控和流通膨胀因素。那么,请看近几年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林强 《福建金融》2000,(12):11-11
1997年下半年以来,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运用了降低利率、扩大基础货币、增加贷款等多种旨在激活社会总需求的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各家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意图,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整个国民经济正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拟结合现代货币信贷理论和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性,对应如何正确定位信贷政策措施取向进行探讨。   一、正确把握信贷投向,发挥信贷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   当前,从社会供求关系上看,一方面总体上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生产供给过剩;但另一方面在某些领域,仍存在短…  相似文献   

10.
矛盾突出、任务艰巨根据中央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我们辽宁省的银行部门在前一段时期,从控制货币、稳定金融入手,全面治理金融环境,整顿金融秩序,特别在控制信贷规模、控制货币投放,开展全面的信贷、现金大检查,清理整顿非银行金融机构上狠下功夫,使辽宁省的金融环境有了初步改善,金融秩序开始好转。但是,由于近几年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很突出,我们今后面临的治理通货膨胀、整顿金融秩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难度很大,从辽宁地区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省人大副主任王一士在全省银行行长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银行在治理整顿中的作用,灵活地、有效地运用调控手段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做到适时调节,注重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稽核的必要性(一)对信贷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稽核是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需要.银行信贷收支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收支情况如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着极大影响.每一个时期信贷计划的编制与执行,都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货币发行、信贷规模是国民经济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具体体现,也是金融宏观控制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中流动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按照信贷程序投放的,当银行发放的贷款大于组织的存款时,就意味着货币投放的增加,反之则意味着货币投放的减少.我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保证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都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范围内.就必须强化信贷收支计划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对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的稽核,可以预防和排除信贷计  相似文献   

13.
卿旭 《金融研究》1991,(11):54-56
一、银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宏观控制,来达到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大体上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物价上升和流通速度下降或生产停滞和失业增加;另一种是经济结构瓶颈、效益下降或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非货币因素。前一种,是短期性因素,主要靠政策来进行短期应急调节;后一种是长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货币流通对农村信贷的反调节的涵义农村货币流通对农村信贷的反调节,就是农村中流通货币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对农村信贷的扩张与制约的影响.从广义的货币流通来说,农村中货币流通包含农行信用社的总存款和农村中流通着的现金.从形态划分可分为存款形态的货币和现金形态的货币.在农村货币流通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中存款形态的货币转化为现金形态的货币,农村信贷资金的来源就减少,反之,现金形态的货币转化为存款形态的货币,农村信贷资金来源就增加.概括地说,农村货币流通对农村信贷反调节,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我们以鹿寨县近年来农村货币流通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1989,(8):45-46
银行稽核工作在治理整顿中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认真稽核监督金融机构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方针、政策等情况,实现稳定金融,消除经济过热现象,维护金融正常秩序,促进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当前稽核工作的重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稽核工作必须紧抓住以下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稽核:一、加强对货币信贷总量的宏观监控。目前,中央银行对信贷总量的控制是通过下达贷款限额来进行的。稽核要监督贷款总量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紧缩货币与信贷、控制需求,稳定经济的方针下,银行与企业如何统一认识,相互沟通,紧密合作,这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统一对紧缩银根政策的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投资饥饿”症和“消费饥渴”症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问题,它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也影响了资金自身的平衡。同时,目前市场物价不稳定,上涨幅度较大,导致货币投放过多,又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此外,国民经济中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突出:一方面有些产品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  相似文献   

17.
存款准备金管理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信用总量的一种手段,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流动性风险和宏观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意义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维持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应对大规模集中提款;二是控制银行的信贷扩张,调控货币供应量。因此,做好存款准备金管理,不但有利于防范区域金融风险,而且有助于调节市场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挥银行在宏观上管住,微观上管好管活两个方面的作用,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中央银行从金融信贷方面加强宏观控制,更显得十分重要。 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控制什么?概括地讲是控制社会总需求。控制总需求,根本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控制信贷总规模。 但是,在我国,如果仅仅只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可能达到完全控制需求的目的。因为  相似文献   

19.
<正> 调整资金结构,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现实选择。针对当前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当务之急是抑制信贷扩张与货币发行。具体措施如下:——调整资金的有效配置,是控制社会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的根本途径。中央银行实行宏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货币政策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必须对资金进行调节,调整资金的合理与有效配置。为此.要按照一定时期社会总供给增加的可能,来控制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在总量既定的前提下,要求优化资金结构.才能达到有效供给的目的。这样,从控制需求与增加供给这两个方面来缓解社会供需矛盾,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国民经济能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协调地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贷收支计划是银行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计划期国家信贷资金的来源和数量、信贷资金的运用和数量以及流通中货币的投放和回笼数量的计划。现金计划是规划银行现金支出的方向和数量、现金收入的来源和数量以及增加减少市场货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