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莉 《经济经纬》2006,(5):11-14
绝对财产权利只能保证形式自由。对于实质自由和平等目标的实现,绝对财产权利既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也不具备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因此,为了建立实现实质自由和平等的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措施对绝对的财产权利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极低。农民财产性收入低的原因在于农民的财产权利缺失和财产权利不完整,对自己的财产缺乏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必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赋予农民农村集体土地的成员所有权,赋予农民住房的完整产权,实现农民财产的自主流转和市场化交易,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3.
邢翔 《开放时代》2012,(4):150-158
当代中国正在以加速度迈向城市化,城市规划的引领十分关键。从平民化的视角出发,城市规划就是老百姓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它直接关系到公民和组织的财产权利、生存和发展权益以及社会公众利益、城市整体利益。但是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直接出现"产权"这样的概念,起码在我们的中文译文中没有这样的对译。但是,这并非马克思就没有产权理论。尽管西方现代经济学中的产权学派和我国一些研究产权理论的学者对产权的定义作了多种不尽相同的规定,但都没有否定所谓产权就是财产权利,而产权理论就是研究财产权利的。就研究分析财产权利而论,马克思的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产权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小燕 《时代经贸》2009,(5):221-222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已日益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利。与此同时,婚姻家庭中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日益增多。本文结合婚姻法和继承法中有关知识产权的现行规定,结合知识产权的性质,探讨我国现行婚姻家庭法规定的问题,以及个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用益物权转让是我国经济领域之中的一个新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变化,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调整。用益物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应当由法律确认和保护,并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有效的行使。用益物权可以依法转让,其转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财产权利的流转和交易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产权既是农民获得土地收益的保障,也是农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解决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问题,不仅需要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做实所有权主体,还需要用现代物权思想构建以"用益物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和治理机制来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与所有权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时也接受政府的土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土地股份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财产权利与土地产权的理论研究,指出所有制是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9.
智力财产权利保护的意义,不只是保护智力财产所有人的正当权利,更重要的,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现代社会在寻求科学、技术、人文、工业甚或一般智力发展方面不可缺少的制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并成为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有力杠杆。对智力财产权利的保护,其实质是鼓励社会成员敢于冒险,敢于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而冒险和知识技术的创新,是现代文明的根本标志,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享有的财产性权利,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与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其本质为带有"公有"色彩的"私有财产权"。当前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强化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我国生态资源效率低下根源于"公"权,但提高其效率的出路未必就在于"私"权化。因此,在我国生态产权制度改革中,既要引入激励性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生态环境公共产权规制,又要打破传统"公有"—"公用"—"公营"中的"公用"、"公营"生态资源运行范式,把使用权和经营权按生态资源公共性、外部性做技术性分离,明确使用权和经营权各自的权能,引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参与生态产权的经营和竞争,使国有企业从部分生态资源的经营领域退出,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资源经营制度和生态产权混合型管理模式,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a model is built that investigates how competition among elites interacts with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for the middle class, and how they influe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when this interac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It is shown that when property rights of the middle class are less protected, there is more competition among the elites. Therefore, in some circumstances, economic performance improves despite insecure property rights.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when there exists strong competition among the elites,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for the middle class decreases. Hence, under some conditions, economic performance worsens even though the competition is high. Furthermore, the paper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for why regulation of entry is commonplace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3.
刘浩  孙铮 《财经研究》2006,32(6):44-53
在保护小股东的产权方面,中国会计准则曾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缺乏对会计准则保护小股东产权的作用机理,以及会计准则产权保护功能发挥所需要的条件的分析。文章通过对英国、荷兰和美国建立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历史回顾,以及从企业所有权理论的角度对会计准则保护产权的作用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会计准则与产权保护之间的基本关系———会计准则是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对产权保护又具有“马太效应”。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中国会计准则具有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功能源于产权所带来的收益,而产权收益的实现是产权主体拥有产权权利的根本目的.从理论渊源来看,关于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种视角:即制度主义研究视角与管理主义研究视角.制度主义研究视角强调制度建设对于产权主体的重要意义,主张通过制度设计来确保公务员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取到合理的产权收益.而管理主义视角则认为,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实现是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需求满足为基础,不同的产权收益方式和内容带给公务员个体的满足程度不一,从而可以形成不同的产权激励效果,因而,其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产权制度的设计,而是产权收益的表现形式.两种视角共同构成了公务员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济理论将产权作为经济绩效的外生变量,但是人类社会的演化路径表明产权是内生于人类族群的共同信念,它与内置于人类心智的公平偏好交互作用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文章运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针对不同来源的产权考察其认同信念及其对公平偏好的影响。实验发现,产权不仅导致提议者对回应者和接受者有产权认同信念,也导致提议者的自利偏好和回应者的公平偏好被挤出;通过对利他偏好、策略行为和第三方评价的分离,测度了产权信念;提议者没有强烈的公平偏好动机,而是通过策略行为来最大化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199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当地GDP的比重来衡量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之间分别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跨越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门槛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会阻碍技术创新。因此,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容懈怠。  相似文献   

17.
The property fight of market is a foundation, on which various kinds of micro tangible property rights and intangible property rights exist and realize, and as an economic category, the property right of market appears after the class, the state and the equity title. The content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property fight of market are extensive, including a lot of aspects such as its key theory,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ket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tc.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property right of market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8.
We incorporate weak property rights into an otherwise standar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growth and second‐best optimal policy. In this setup, the state plays two of its key roles: it protects property rights and provides public services. The government chooses policy (the income tax rate, as well as the allocation of collected tax revenues between law enforce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to maximize the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The focus of our analysis is on how weak property rights generate multiple decentralized competitive equilibria,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these equilibria,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second‐best optim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李全伦 《财经研究》2006,32(12):25-32
从产权角度考察,在公共环境被投入企业的过程中,政府以转让公共环境产权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含征税收权),而不是政府单方面向企业转让公共环境的使用权,以换取征税权。政府客观上占有辖区内任何企业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税收取决于政府行使国家间接物质产权的实际绩效,受公共环境的质量与数量,以及政府执行国家间接物质产权的能力与行为的影响。因此,税收的本质是政府以政治权力为手段行使企业国家间接产权的报酬。  相似文献   

20.
物权变动登记时抗主义试图结合公示的公信力,让物权变动昭告天下.其本质上是意思主义.这就使得对抗主义在努力兼得意思主义和公示实质主义两种模式之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两种模式联体作用所产生的矛盾效果:有对抗力的物权与无对抗力的物权同时存在于同一物.两个物权皆系依法取得,都是适格法权,理应受同等保护,然而基于标的物的不可分割性,两个物权必然相克,损害物权的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并实际上对恶意串通予以不当激励,形成尖锐的利益冲突.应当理顺我国物权变动制度的逻辑体系,统一采用登记生效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