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垄断的最大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岩 《资本市场》2006,(9):22-23
<正>行政限制所造成的行业垄断,其最大危害是从根本上伤害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窒息了民族经济的成长空间。据媒体披露,2005年度169家中央企业共获利6276.5亿元,其中排名前12的每家企业年利润超过100亿元,囊括了央企总利润的78.8%,国企垄断的暴利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而媒体陆续披露的电力系统1抄表工人年薪超过10万元,杭州烟草公司1中层干部年收入30万  相似文献   

2.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2,(2):4-5
李荣融:国进民退是伪命题国企央企背了垄断黑锅 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在垄断问题上,我认为央企背了黑锅。中国企业的垄断,是自然垄断多,不是企业自己用垄断去控制价格、控制市场,你说中石油、中石化,垄断什么呀?价格是国家有关部门定的,不是他们自己定的。中国三个石油公司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一个埃克森美孚。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垄断企业涉及水电、石化、通信、铁路、航空、银行等领域。众所周知,垄断行业大都存在着高额利润,垄断企业职工的薪水待遇都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所以,在这些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几乎不存在对企业内部员工责任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品牌垄断     
《经济月刊》2013,(11):160-160
谈及“垄断”,国人想到的多是“一条铁路两桶油、三家通讯四烟草”等一众垄断央企,这些都是依靠政策优势实施的市场垄断,我们称之为“政策垄断”;还有一种“垄断”,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奔驰、宝马、苹果、三星等在自然竞争中获得市场垄断地位的,我们称之为“品牌垄断”。  相似文献   

5.
垄断对我国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锐 《经济问题》2007,330(2):50-52
我国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行业垄断,行业垄断严重影响着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格局,导致了垄断性行业更易获得超额利润,其收入分配有更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同时导致垄断企业创新动力小.要改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扭曲的现状,首先要明确我国反垄断的主要目标是反行政垄断,其次要科学界定自然垄断产业的边界,在内部推进企业改革,同时制定反垄断法规,完善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7月,中国银监会批准了首批3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分别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此举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向打破金融垄断的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金融业暴利是我国当前金融业的突出特征。实体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企业利润向商业银行无限集中。如果仅仅是行业性质造就的金融业暴利,问题并不严重,可要认识到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暴利来源于金融行业的行政垄断,商业银行仅靠存贷差就可以"躺着把钱赚了"。如此背景下,高利润意味着实体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高、开支大,普遍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其特殊性和必要性.我国垄断企业大多为央企或国有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垄断企业在享受"垄断"特权的同时,应该更加主动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应该说社会责任本位是垄断行业企业经营的核心和灵魂.强化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政府的合理调控、社会的完善监督,更需要企业的自觉以及垄断行业本身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1.经济运行效益仍不高,经济粗放型增长现象依然严重。利润增长快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石油开采和钢铁等少数几个行业,石油、钢铁、化工、煤炭、电子通信等五大行业的新增利润, 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56.7%。这些行业在当年都具有投资增长快、价格涨幅高的特点,因而新增利润较多。而其他一些工业企业效益则不尽人意。同时,经济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资源的消耗和投入,经济粗放型增长现象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9.
价格是市场的基本信号,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 价格垄断会导致市场功能陷入瘫痪,对经济的破坏难以估量,因此必须对价格垄断行为予以关注. 分析近年来价格垄断问题的几种具体行为表现,运用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失灵"论、"利润最大化"假说以及"市场结构"论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解释,发现这些解释均存在缺陷,缺乏对企业价格垄断行为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 因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自我约束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对价格垄断行为产生原因加以阐释,并进一步提出利用行为经济学规制价格垄断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徐杨 《经济师》2014,(10):48-48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垄断也伴随着愈演愈烈,从农耕社会脱离不久的人们,基本是处于信息不交换的静态世界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少数人垄断了资源必然威胁到其他的人的生存。所以,反垄断在那个时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我们看看信息如此发达技术更新如此快的今天,已经没有哪个企业还可以在哪个行业中完全操作着市场,不仅如此,这些所谓的垄断者们还必须不断地创新、降低成本、服务好顾客来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因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动态世界,这样的市场格局,只会加速竞争者的有效竞争。所以文章的目的在于强调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垄断的问题,不能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怎么去"反垄断"这些十分耗费体力但同时收效甚微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11.
从行政垄断的角度出发,考察中国石油产业制度变迁及政策变化,找出了石油产业生产效率不高,成品油时常短缺等问题的产生根源。运用DEA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对石油产业的行业和地区效率进行测度,证实石油产业规模效率低下导致了石油行业整体效率缺失。行政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石油企业的发展规模,导致规模无效。取消两大集团的政府职能,引进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是提升我国石油产业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什么决定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高盈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银行和省际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高盈利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持续良好的增长使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而政府对存款利率和民间金融等的严格控制,使商业银行处于供不应求和相对垄断的地位。这些是商业银行利润持续走高的最主要原因。虽然2003年开始的银行业改革使银行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仍不是自主经营的真正企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是宏观和政策环境给予的,这也是银行的高利润备受市场批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石油行业垄断现象的现状为切入点,介绍了石油行业垄断现象的具体体现;从制度变迁、政治支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对石油行业垄断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说明;最后从行为改革与制度改革两大方面探析了中国石油垄断破解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4家商业银行1999-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行业集中率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场的集中程度或垄断程度仍然较高,整个银行业处于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之中.但是,从动态看,该市场整体的垄断程度在稳步降低,银行的竞争力在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正在从极高寡占型向高集中寡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自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制度性根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自然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现象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这就是行政性垄断的存在。行政性垄断和自然垄断交织在一起,强化了本领域内企业的行为垄断,造成了效率的缺失、收入的畸高、巨额垄断租金和腐败等问题的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靠单纯的再分配手段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首先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和打破行政性垄断,继而区分纯粹的自然垄断产业和业务,并通过科学的政府管制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效率目标,限制企业谋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最后辅之以政府的再分配手段调节收入差距,这才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6.
垄断与创新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组织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出现使两者的关系更加复杂.本文在总结互联网行业垄断与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行业中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在网络外部性、长尾效应等特征的作用下,互联网行业呈现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存、用户价值对创新影响显著、渐进式创新与激进式创新分野加剧等特征.在新的创新模式与机制下,互联网行业形成多条由不同规模企业主导的创新成功路径,这些不互斥的路径说明了互联网行业中的垄断对创新的阻碍作用有限,在理论上为熊彼特假说的相关争论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在实践中,为数字经济中的反垄断执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我国电信业的垄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当前中国电信业的整体效率低下是由于行业垄断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电信业运行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网络信息资源的边际效用递增特性和电信行业竞争的非对抗性特性。这些特征决定了该行业必然有其自然垄断的一面好处。但当前中国电信产业存在着行政性垄断,不利于电信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就此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的外部区域环境和行业环境、内部创新环境,特别是内外部环境的纽带要素——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的政治关系对国有企业利润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当高管所在企业与高管曾经的政治背景隶属于相同省份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相比不同省份更强,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的类型对国有企业的利润也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国有企业所在省份的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在国有企业政治关系与国有企业利润之间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实证数据表明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垄断程度对其利润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但将国有企业政治关系纳入到模型后发现,垄断对国有企业利润影响不明显,同样的情形还表现在国有企业的R&D投入上。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政治俘获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有比较强的解释力,而国有企业高管去行政化改革将有利于改善政治关联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的高管薪酬数据为样本,检验所有制性质和行业垄断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但是,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不同,行业垄断程度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不同,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所处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高管薪酬水平越高;而对非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所处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其高管薪酬反而越低。原因在于,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不同,国有上市公司的垄断地位来自政府赋予的对自然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垄断优势,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则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获取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于自然垄断的定义,一般认为所谓自然垄断性,是指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数物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这些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煤气、自来水、供热等公用事业,以及地区内的电话、广播、铁路、公共交通、有线电视等产业,自然垄断与行为垄断是与微观规制(从广义上看,微观规制是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相联系的垄断。由于这些行业规模经济明显,沉淀成本高,同时这些行业中多数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所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