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媒体对于地沟油事件的曝光,地沟油已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监管治理地沟油已迫在眉睫。论文综述了地沟油的国内外治理现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监管部门与地沟油使用者的博弈行为,最终对于地沟油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锐声音     
刘清珺:统一地沟油检测方法 针对"地沟油"能通过质检的现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表示,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性方法,国家质检部门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性检测方法,方便鉴别筛查"地沟油"。有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表示,正讨论如何将地沟油变废为宝,防止流入餐饮市场,地沟油可加工成肥皂、橡胶、洗涤剂等几十种化工产品,技术很成熟,主要困境是原料收集难。  相似文献   

3.
能检测就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一定。瘦肉精、三聚氰胺、塑化剂哪个不能检测,但哪个问题又彻底杜绝了?近日,关于地沟油产业在京津冀三地做大做强的报道再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而有关专家的一句"目前地沟油无法检测"的言论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地沟油事件"的沸点。  相似文献   

4.
龚辰 《价值工程》2010,29(28):83-83
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交易成本,造成了不对称双方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大大的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结合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公司治理经验,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则》),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沟油的现状,基于城市间的不同,通过国家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中的代表青岛市与苏州市现状的比较,揭示目前城市地沟油处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地沟油问题的发展路径,并基于此,在法律法规、补贴、收运、惩罚监督等方面为城市地沟油处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沟油事件"曾一度令人闻油生畏,对大大小小的餐馆宴敬而远之。随着专项整治取得见效,正当人们逐渐摆脱"地沟油事件"的阴影之时,"地沟油"却阴魂不散,再次冲击着人们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地沟油"这个词汇又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耳边。甚至有人放言称,每个人都吃过地沟油。这样的言辞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但经过加工的地沟油,不经过专业检测消费者真的难以分辨。如何避开地沟油,消费者还真应该学几招。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泳 《中国总会计师》2010,(10):115-116
2009年5月,全国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首先深入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暴露了部分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对建立、完善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股东至上"与"共同治理"两种思想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本性质及特征提出"双元治理模式",即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体现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与经理阶层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在合作性竞争博弈的基础上构建的内部治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厘清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脉络提出内部控制机制的组织框架、控制要素及当前内部控制亟待加强的三个方面工作:强化内部审计、强化预算控制、强化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了解,这也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对其全面发展构成限制。问卷调查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在社交范围、社交方式与途径、社交数量与质量、社交评价等方面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社交焦虑"、"不自信"、"沉溺于网络社交"等问题,同时也缺乏应有的社交技巧。这些现象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微观点]:遏制地沟油关键要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地沟油"犯罪最高可判死刑,量刑标准不可谓不严厉。但地沟油难检测、违法风险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地沟油犯罪具有隐蔽性,必须从内部攻克堡垒,斩断利益链条。有必要强化对"吹哨人"的奖励和保护,提高地沟油犯罪被查处的风险,让商家不敢逾越雷池。  相似文献   

14.
继今年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麦乐鸡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霸王洗发水中的二恶烷等事件之后,"苯并芘"近期再掀波澜,成为了媒体的"聚焦点"。骇人听闻的"致癌性",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更是将事发对象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11,(1):154-15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0年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新闻事件,"三聚氰胺"、"地沟油",旧账不少,毒豇豆、漂白蘑菇,花样翻新。老百姓期待制度更完善,监管更"给力"。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诊断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上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相比,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形似而神不似,形备而实不至",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一道难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加快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规范董事会制度建设,理顺"新三会"与"老三会"及经理层的关系,严格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论公司治理中的会计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具有反映、控制和监督的功能,在公司治理活动中,可以在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监督合约条款的实施、保障合约的有效运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如何利用会计手段改善公司治理。本书运用规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治理的目标出发,研究公司治理活动中的会计治理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锐 《上海企业》2012,(10):33-34
从"毒奶粉"到"毒胶囊",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地沟油"到"注水猪肉"……,各种危害国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残次劣质与有毒有害食品如同杂草般地丛生,而当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画面通过媒体接连不断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时,人们除了强烈的愤懑和凌厉的声讨之外,更不得不为商业伦理的失落和匮乏扼腕痛惜。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胡颖森 《财会通讯》2010,(12):100-103
本文在分析"股东至上"与"共同治理"两种思想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本性质及特征提出"双元治理模式,"即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体现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出资后,企业内部董事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与经理阶层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在合作性竞争博弈的基础上构建的内部治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部控制机制的组织框架、控制要素及当前内部控制体系亟待加强的工作:强化内部审计、预算控制、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  相似文献   

20.
"国美之争"的本质在于控股股东和董事会的控制权之争。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往往就会采取代表各自利益集团的对抗性行为。该事件中我们不应仅用道德的标准去评判黄陈之争的是非对错,而应思索,在现代企业中如何弱化大股东与董事会的矛盾。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离规范的公司治理还有很大差距,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任重而道远。本文由国美事件入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该事件,指出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