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采用河北省1996-2011年金融和经济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方法,对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金融相关效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金融相关效率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格兰杰成因,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是金融相关效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金融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金融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金融脆弱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并促使经济衰退。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和单向的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次产业的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其客观存在的关联关系,并具体得出了其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和方向。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金融结构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对我国金融发展规模、城乡金融发展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城乡金融发展差异也会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我国金融发展的不均衡上,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之间以及城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金融的可获得性差异和金融产出的效率差异。  相似文献   

5.
首先阐明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然后根据已有指标和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时外贸易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这一长期稳定关系并没有因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而改变.同时,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发展结构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也促进了国内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明旻 《价值工程》2009,28(7):125-128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金融中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采用1987-2006年江苏省相关数据,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指标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中介规模扩大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且金融中介规模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双向因果关系。金融中介信贷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贡献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袁晓玲  许杨 《城市问题》2012,(1):48-52,71
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路径中须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金融产业在其运作中能够通过调整资源在区域间的分配来影响城市与其周边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收入分配格局。陕西省在国家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典型性使其尤具研究和借鉴价值。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不平衡性的增加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则可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薛寒冰  薛瑞 《价值工程》2014,(17):157-1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呈稳定性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本文基于1978-2012年35年的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做了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线性模型,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都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且金融发展规模的提高显著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则有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0-2008年的经济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就宁波对外贸易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物流集群规模与外贸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两者之间是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港口物流集群规模扩大是外贸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婧敏 《企业导报》2010,(10):38-39
试图以经济增长为中间传导机制,结合金融发展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影响来对金融发展规模和收入差距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2~200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加入金融发展效率变量,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发现,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会缩小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则会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对多民族聚居地区云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得出云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OLS回归测算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具体模型,发现云南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表明云南省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VAR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与产业结构转移升级之间的关系。文章衡量产业结构转移升级的指标分为产业结构优化率与升级率,并且采用占互联网金融规模比例较大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作为衡量指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等定量分析方法分别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与产业结构转移升级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与产业结构优化率之间相互促进;但产业结构优化率对第三方支付规模的正向作用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支持作用;第三方支付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但第三方支付对产业结构升级率的积极影响较大,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移升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汪蓓蕾  武静 《企业研究》2012,(24):128-129
本文分别从经济金融化程度、金融效率和股市规模和流动性三方面研究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证明FDI与经济金融化、金融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是FDI与经济金融化、金融效率的联合效应却为负。然而FDI与股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与前者相反。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从金融规模扩张、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效率变化三个角度对武汉市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规模的扩大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刘颜  周建军  于静静 《财会月刊》2019,(12):154-161
在系统梳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相应门槛值后,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实现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同时,应当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努力减少其他外生变量的束缚,寻求跨越门槛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了评价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因子得分计算出不同地区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合因子分析得出的结论,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镇化水平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并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二者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金融规模适度性与金融规模增长是否带来金融发展是金融发展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借助修正的AK模型与SVAR方法,对中国金融体系效率进行直接测算,在此基础上,基于非线性关系与选择有效金融规模指标,对中国金融规模与金融体系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效率仍然偏低,中国金融规模与金融体系效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保持金融规模适度增长与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应成为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八大重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探索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强调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系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重视.本文以华东地区为例,考察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和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就二者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华东地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产生积极影响,其中,金融发展效率影响大于金融发展规模.因此,为了提高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华东地区需要在金融总量、 效率、 结构三个层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促进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因而,目前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银行体系“供给领先型”与资本市场“需求追随型”的混合阶段,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过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金强 《财会月刊》2017,(1):123-128
本文利用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货币发行量、银行信贷规模、税收收入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关系。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和银行信贷规模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相互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扰动会产生正向的并且递增的响应,对信贷规模和税收收入的扰动会产生负向的并且递增的响应,而对自身的扰动没有显著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