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芳 《经营者》2006,(3):20-21
“我想走大思想家的路子,一个大思想家,还要自成一派。”这是郎咸平的终极追求。如果是真的,当然也是社会希望看到的最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陈斌 《新前程》2006,(2):21-21
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台湾,然后尿床到12岁。初中学习成绩不好,临近毕业被分到了放牛班,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高中,为了和小流氓打架,还练就了一身功夫,被人叫做“西门町之虎”。中学毕业后,郎咸平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郎咸平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也依然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同时,他还建议称,企业家应该多保留现金以准备过冬。  相似文献   

4.
5.
《公司》2004,(10):16-17
坚决反对腐败行为 停止国有企业改制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但是他说的有一条我觉得是对的,就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确实出现了蚕食和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郎教授如果说的是我们在国企转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利用权力来盗窃公共财产的行为,我们号召全社会跟这种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4,(12):28-29
一场“郎顾公案”尚未平息,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又被愤愤不平的民营企业家推到了浪尖上。这次,显然已不是学之间的争鸣了,慧聪公司的郭凡生和新疆天地集团的老板当着郎咸平的面,批评他对于民营企业的相关言论。这是不久前北京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颁奖现场,民营企业家与郎咸平之间戏剧性的一幕,当时,让在场的众人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7.
陆鸣 《中国新时代》2007,(10):48-51
中国新时代您在《突围》《科幻》《思维》《模式》等著作中,针对中国企业战略的选择做了许多案例和数据的分析,这次提出“行业本质”,您认为与前作相比,突破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海龙 《英才》2004,(9):53-53
“威力威力,够威够力”,这一广告语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户喻晓,其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收礼只收脑白金”。广告语所指向的威力洗衣机,曾是中国洗衣机行业的龙头老大。不过威力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发生在上世纪末的国内洗衣机市场竞争中,威力兵败。之后,威力力图多元化突围,先后涉及空调、小家电、模具等新领域。但所有的努力并没能挽救威力在家电行业的衰败,而之间所历经的三次改制。都功败垂成,企业负债高达1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总会计师》2011,(4):12-12
经济学家郎成平近日表示,骆家辉接替洪博培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中国的日子会更难。他指出,骆家辉的奋斗历程凸显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10.
这位商学院教授对于中国企业的现实价值,除了批判,还能有更多的建设 6月,SARS阴影渐去,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长江商学院合聘讲座教授郎成平又开始了他风尘仆仆地来回北京、香港两地的商学院生涯。 47岁的郎成平头发渐白,但是依然谈锋锐利,无论是讲学还是闲聊,一样的铿锵有力,一样的漫溢激情。  相似文献   

11.
《山东企业管理》2010,(1):36-36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经济面临的问题不是什么时候见底,而是见底之后怎么办,见底之后我们凭什么再次拉动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4、目标固然重要。过程更是致命国人搞管理,喜欢目标和结果,尤其是喜欢量化的目标和结果,忽略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散宜生 《新前程》2009,(5):59-60
在中国,与郎咸平的学识不相上下的学者很多,但却没有-个学者能够像郎咸平-样,在短短-年时间内,如此成功让自己的学识成为-种耀眼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住宅与房地产》2010,(2):130-131
一、中国人不差钱,差的是人品看过郎咸平评论中国企业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说中国企业的通病就是浮躁,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相似文献   

15.
16.
戴璐  三公 《英才》2006,(3):18-18
郎咸平的新书《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甫一面世,便引起轩然大波。据郎的断言,“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与传统文化有关。郎咸平在这本新书里痛陈7个“不养”高科技的传统文化。这个关于中国高科技发展的观点发表之后,迅速惹来很多知名和匿名人士的回应,各界人士在这个重要而影响深远的问题上相互交锋。  相似文献   

17.
赵刚 《财会月刊》2010,(7):I0015-I0015
谁不想找个“绩优股”男友,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你的收益是肯定的,风险也会有,可看看股市走势就能知道,“绩优股”的成长基本定型,它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太大,男人也如此。可靠、成功的男人是“绩优股”,这样的男人一旦承诺爱情,再想抽身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要考虑社会影响和自己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8.
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对“国退民进”近乎呵斥的质疑,在国内经济学界乃至全社会掀起了来头不小的“郎旋风”。郎咸平认定“国企转制中存在国有资产被侵吞的隐蔽行为”,他进而点名道姓地将海尔、格林柯尔、科龙、TCL等大名鼎鼎的转制企业暴露在公众面前。郎咸平的道义感和热情自然引发了互联网和平面媒体痛快淋漓的声援。主流经济学者们惊悸之余,伴随曝光企业的叫屈和一批被非主流经济学者谴责为“大小硕鼠”们的恨恨之声,对郎咸平突发了来势更加凶猛的围剿。这场主流和非主流经济学家们唇枪舌剑的大论战,势头远远超过了数年前何清涟那本《现…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企业家》2005,(3):110-112
他曾经是在差生班读书的“坏学生“;他把《与妻诀别书》的作者林觉民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他因为连续点名批评几家在国内颇有规模的知名企业,在媒体间掀起了一场“郎旋风”:他是第一个在国内积极提倡“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的人;他一直认为只有保护好中小股民利益,才能够藏富于民,国家才能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杨破 《中国新时代》2006,(10):115-115
WTO加入已经五年,经济转型继续,从牙签、打火机到纺织产品、皮鞋的出口开始,一直到家用电器占领国外市场,中国人已习惯成为经济奇迹。在高科技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很多专业精英又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节奏忧心重重。研究中国经济成长的路会发现,曾几何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VCD何尝不是国人眼中的“高精尖”前沿技术呢?其实,中国人看着日立电视、三菱冰箱赞叹的不能自己的日子没有过去很久。现在面对丰田汽车、intel芯片的惊呼、神秘感,不是与之如出一辙吗?中国人从做皮鞋到做电视机,走了20年。这并非国人的智慧、创造力指数的提高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