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斌 《环球财经》2005,(1):29-30
提起跨国公司,人们并不吝啬赞美之词,就连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对决,也往往被人们习惯地比喻为“蛇”和“象”的游戏,似乎胜利的天平已经倾斜。  相似文献   

2.
项兵 《宁波经济》2004,(9):41-42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跨国公司“镇山之宝”优势的挑战,可以作一个形象表述——“三块板”:即核心技术(“天花板”)、对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掌控(“地板”)和跨国公司的反倾销(中间的“隔板”)。“新洋务”思维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如何整合全球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力缺口"的合作模式与知识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投资的契机,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以知识为源泉,学习为手段,来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国际化重要的战略选择。同时,必须正确衡量与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的“能力缺口”的大小,围绕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选择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模式。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种种迹象表明,来自跨国公司内部的员工腐败,已经不是单一的偶然事件。事实上,从跨国公司底层的采购人员到高层的管理人员,“腐败”一词已经不再新鲜。有人如此评价跨国公司出现的员工腐败现象:“这些腐败分子的存在就像吸血鬼一样,如果不杜绝他们,企业最终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走向死亡。”[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三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盛行“以市场换技术”作为企业引进发展技术的主要途径。结果市场让出去了,却未获得先进技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从跨国公司内在动机及技术战略来看,跨国公司既不可能转让先进技术也不可能让我们掌握落后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外资投资于东道国的首要目的是获利,保持其先进技术的垄断优势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中国企业很难从跨国公司获得关键性技术。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发掘引进技术潜力的能力弱,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又将主要资金和精力用于硬件设备和生产线的进口,缺乏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这种引技模式并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技术水平,反而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形成依赖。  相似文献   

6.
《走向世界》2009,(3):I0001-I0001
(2008年12月15日——香港)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或“本集团”;香港股份代号:917)以社区建设与推动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从500家参选企业中脱颖而出,再次荣获“2008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项,成为20间获奖的本土及跨国公司里唯一的房地产企业,亦是唯一的香港企业。  相似文献   

7.
宝钢“逼近”世界500强的意义,绝不仅仅在宝钢企业本身,这昭示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昭示着中国企业跨入到世界跨国公司行列。  相似文献   

8.
汽配产业:由"外源化"而国际化的典型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徐欢  应艳 《浙江经济》2005,(16):37-39
目前浙江汽配产品的出口,多半已被纳入了跨国公司外源化的全球采购体系之中。对于浙江汽配制造企业来说,打入跨国公司“外源化”系统,无疑是实现国际化的第一步。事实证明,通过这一步,最终也可实现国际化跨越,达到国际化的较高层次即企业自身跨国公司化。  相似文献   

9.
晏青 《产权导刊》2006,(4):9-11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两会发言时指出,“一些跨国公司的目标是必须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预期年收益率必须高于15%,这三条目前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活动的基本要求。”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这一新趋势,“如果听凭发展,将十分危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如狼似虎地抢滩中国市场,给本来就有点脆弱的本土企业带来严重威胁。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要生存,要抗争,本土企业瞄准跨国公司的软肋,使出克敌制胜的招术,虎口夺食,拼抢一杯“羹”。  相似文献   

11.
尽管跨国公司降价此起彼伏,对于处于中低端的中国企业来说是种冲击,“但是中国企业还是有自己的优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白诗莉(Lydia Price)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跨国企业还没有完全接近中国企业成本前,中国企业唯一的出路是尽快创新,推出能带来增值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从商业意识的边缘概念转变成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概念,并逐渐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主导企业,在其母国履行了良好的社会责任,人们对其承担社会责任期望更高。但是,现实情况表明,资本的国际化并没有同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出现了“南橘北枳”现象,在华跨国公司的现实表现也同样不尽如人意。为了进一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2008年7月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举办了“跨国公司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29日,“2011跨国公司暨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圆桌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来自外国驻华使领馆、投资促进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及广西有关政府部门、重点园区的260多名代表围绕“共享机遇,共创蓝图”的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蓝天立出席会议并致辞,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广西自治区商务厅、发改委、工信委,外国驻华使领馆的有关官员和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分别在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14.
“早在十年前,跨国公司就开始对中国供应商进行验厂.但经过国际采购商十年的验厂,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9月上旬的“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副主任卢来珍直言不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参与国际分工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个中小企业,从头做到尾,包打天下,当然是不划算的。与其挥舞着拳头同跨国公司“决一雌雄”,倒不如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自己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比较优势,挤进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6.
有一本定位于成长型企业经理人的财经类杂志,在其广告中有这样一段文案:“成长企业是什么?成长企业是中国的未来。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结果表明,为本国创造大量税收、提供就业岗位的不是跨国公司,而是众多的成长型企业。”这较为准确地概括了成长型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度。那么,何谓成长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或是将要遭遇怎样的成长“烦恼”呢?请看——  相似文献   

17.
当代经理人:根据您的研究,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上是否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在商业竞争的辽阔草原上,有羊、狼、豹子、狮子等多种动物,其中羊代表没有竞争力或竞争力不强的本土企业,狼代表竞争力较强的本土企业,而豹子代表跨国公司在华的合资企业,狮子是纯粹的跨国公司。近年来,“羊、狼、豹子、狮子”无不到武汉商业这块绿地上角逐争食。“物竞天择,适生存”。武汉本土商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繁衍出了一只只令豹子、狮子也心惊的“土狼”,他们正带领着武汉商业从“羊”时代迈向“狼”时代……  相似文献   

19.
IBM向“全球整合新模式”转型——张欣 此次采购总部“搬家”,是IBM公司首度将集团的某一部门(机构)的总部迁移到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可看作是IBM从一家跨国公司向“全球整合企业”新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大企业的兴衰事关国计民生,大企业的沉浮影响经济走向。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正是大企业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强大的中国。加入WTO,与跨国巨头短兵相接,多少江苏企业壮怀激烈,但江苏企业在规模、实力上与大型跨国公司还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尽快缩短差距,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众多江苏企业家非迈不可的“坎”,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提出过“三只眼”理论,就是“一只眼看市场,一眼只看企业,一只眼看世界。”对于稳扎稳打做企业的人而言,此论可谓真经,我省企业只有放宽视野,从国际化的角度着眼,在做大的基础上,立足做强,方能高筑与世界对话的平台,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