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豳风广义》是中国古代最为科普的民间蚕桑技术专著。由于作者杨屾自身的时代局限性,其不可避免地得出关于中国古代蚕桑起源和祭祀的错误,又有其试图复兴豳地蚕桑的梦想的不可实现性。但是《豳风广义》在技术实践上对理解《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中相关工艺有着重要作用,特别对连冷盘工艺、经纱上机工艺的理解至关重要,它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史不可忽视的材料。对于《豳风广义》中脚踏丝车的形制研究,文章认为纺织技术史界的研究有些疑问,其并非所谓非曲柄装置的久远形制的纺车,而就是很常见的脚踏纺车,无非是曲柄连结点的非卯榫化。  相似文献   

2.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它们分别确立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两条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在创作手法上,这二者又是一脉相承的。《楚辞》对《诗经》常用的比兴手法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并进一步形成了象征手法。比兴和象征的手法在后世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形成了含蓄蕴藉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在《伊坦·弗洛美》中,伊迪斯·华顿熟练地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成功地营造出一个阴郁、凄凉、与世隔绝的哥特式氛围,运用意象的对比,表现了恶劣的环境对人性的压制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4.
今人大抵以为《汉广》一诗是恋歌,但本诗明言"之子于归",此诗之主旨必关乎婚姻。周代婚姻制度中存在"成妇之礼"及相应的"留马、返马之礼",本诗正是这种婚俗的产物。《诗经》中其他诗篇,如《关雎》,同样具有"成妇之礼"的婚俗背景。  相似文献   

5.
钦州汉族情歌与《诗经》情歌一样,都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但地域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表现形式看,《诗经》情歌体现出阴盛阳衰的特点,钦州汉族情歌则是阳盛阴衰;从艺术形式看,《诗经》情歌篇幅较长,多以重章叠句出现,钦州汉族情歌则篇幅较短,多以双关谐音出现;从语言上看,《诗经》情歌用语雅致,没有方言特色,钦州汉族情歌用语通俗,体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6.
《诗经·秦风》是秦人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其中突出地表现了秦人的尚武精神。诗中既有对秦人武器装备的武力炫耀,也有对秦人精神风貌的武威张扬,还有对秦人军事训练的武艺激赏。而这种尚武精神为自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鲜活的血性因子。  相似文献   

7.
《诗经·兔■》篇肃肃一词的确解,直接关系到整篇诗歌主旨的探求。历代关于肃肃的歧解主要纠结于其指人而言还是指器而言。本文从《诗》内互证、赋《诗》引《诗》、肃字本义及其狩猎实践等多重证据考察,发现其作为恭敬貌更为合乎事实。诗人由捕猎者的恭敬其事,预见其作为武夫之有勇有谋,可堪公侯好仇、腹心之大用。《兔■》实是一首歌颂武夫之作。  相似文献   

8.
选取理雅各和汪榕培的《诗经·国风》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原则为研究维度,以WordSmith, AntConc, TreeTagger等语料库处理软件为研究工具,对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生态维度上的转换效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个译本三维生态转换效度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语言生态维上,汪译本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值、词汇密度、句式特点、逻辑连接词的使用、章节数量、诗行数量及韵律格式等诸多方面与原作风格特点更为接近,故转换效度高于理译本;在文化生态维上,理译本因更多地采用保留和阐释方式来译介动植物意象,对原作意象的文化本源损伤程度更小,因而转换效度高于汪译本;在交际生态维上,理译本相较于汪译本更加符合译语读者的认知域界、文法体系及阅读习惯,因而转换效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诗经·小雅·常棣》中“原隰裒矣,兄弟求矣”一句古今解释不一,主要因为“裒”的词义解释不清。辨析古今学者对“裒”的训释,从句法上分析出“裒”的主语只能是“原隰”,从语义上探求“裒”的本义为“用手刨土放置于筐中”,“裒”应为反训词,兼有“减少”和“聚集”二义。“原隰裒矣”应解释成“自然界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与艾米莉·狄金森分别是中关文坛中两位声名赫赫的女诗人,虽然两位才女生活时代相去甚远,但都凭着独到的感悟和想象力在诗歌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来表达男权社会下自己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经历。本文旨在比较李清照与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相同之处,探讨导致这种相同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诗经》中的部分婚恋诗为对象,通过分析它们所表现出的当时的婚恋习俗与观念并予以分类,探究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婚恋习俗与观念。  相似文献   

12.
意象并置与意象叠加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美国意象派人物埃兹拉.庞德在诗歌创作和翻译的过程中,通过模仿这些写作技巧,经历了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描述了四场婚姻。纵观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从未有一部作品能像《傲慢与偏见》那样关注未婚妇女对婚姻的态度,可以说这部作品集中地体现了奥斯丁的婚姻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15.
《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傲慢与偏见》被当今英国小说界评为世界十大小说之首,虽然两部小说的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运用的又都是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形象逼真如画,细腻感人,它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这些特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桂林的传统旅游文化元素中,"刘三姐"这一代表壮乡歌舞艺术的"歌海神女"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华,成为壮乡民族文化意象传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作为新世纪旅游和地方文化融合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印象.刘三姐》依靠各种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和精美的舞美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互动呼应效果,在创造艺术美的同时,使观众得到审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升华,并且在地方民族文化意象传递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大公报·文学副刊》也进入了大众视野。本文通过梳理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过程以及《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创办经历,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当下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选取斗争叙事长诗这一内容丰富突出的类型,以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斗争叙事诗《嘎达梅林》和南方苗族《张秀眉之歌》为内容,主要用平行研究法,按文化圈作相互比较,浅析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