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中的"审美距离"是指作者通过叙事技巧来适当控制各种各样的"心理距离"。恰当的距离控制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心理反应,客观评价作品,获得阅读快感,从而达到美学效果。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有效控制了叙述者的成年皮普和小说中人物少年皮普之间的距离、读者和叙述者皮普之间的距离及隐含作者和角色皮普之间的距离,表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空白意识是文学艺术家特有的诗化感觉方式,也是文学作品旨在追求的极致。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它具有一种多层次性、未确定性审美特征。当这种未定性领域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形”呈现给读者时,必然会给读者的接受活动造成审美张力的对峙,它强烈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情绪、思想等审美积淀,去联想,去填充,以最终消解这些张力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这种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作为小说创作的美学策略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和内在意蕴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讽刺文学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令他一举成名,跻身于美国最重要小说家的行列。在这部小说中,海勒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写一个怪诞社会中的反英雄角色,再现了混乱、残酷和缺乏理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作家张爱玲深谙汉语的声律节奏,她将文学与音乐巧妙结合,以音乐的灵动性和丰富性来形成一种潜在的语言节奏和"抑扬顿挫"的声韵,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感受,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音乐化效果。本文在分析张爱玲小说中音乐的作用的基础上,对其小说的音乐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符号被广泛应用,为主题服务。论文旨在探索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象征符号的效用。通过对该小说中各类符号的研究学习,试图揭示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复杂的性格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霍尔顿.考菲尔德作为战后青少年中的代表人物,表面乖张不羁,实则纯真朴实,有同情心。在小说中,众多象征符号勾勒出了一幅幅文学场景,展示了主人公所处的现实世界以及他所追寻的理想国度。  相似文献   

6.
《不-不仔》是美籍日裔作家约翰.冈田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也是当时第一部日裔美国文学作品。本文分析了小说中Ichiro疯狂的把母亲拉到镜子前的行为;阐述了镜子这一文学意象这小说中的深刻隐喻内涵,它已成为个体构建身份的重要媒介。Ichiro不断与代表着自身日本文化身份的母亲不断抗争,最终找到了独立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深受佛教的影响,无论在小说还是在散文中,都经常引用佛典展现“万物一如、轮回转生”的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可以说是川端文学的基调之一。因心灵受到现实震撼而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的川端康成,把自己对佛教的独特感悟融合到文学作品之中,实现了文学与佛教的契合,发现并升华了美。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学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是分离的,外语课堂上不宜进行文学教学。然而,实践证明,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选用部分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是一种颇见成效的教学手段。文章首先阐述了文学教学的意义,然后介绍了文学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最后基于"文学是语言,语言也确实可以是文学"这一前提,提出了可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式文学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精神风貌的写照,在语言上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语义风格达到了特定的审美效果。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如何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发挥译者创作的自由空间,填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本的空白性”.实现文学文本翻译的语际转化。  相似文献   

10.
《干月巽子》是晚唐温庭筠撰写的小说集。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中将小说家分为数种: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从形式来说,志怪、杂录属于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指那些具有小说性质、富有文学意趣的笔记作品。"传奇小说"是从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蘖变而来的,由"杂传"和"志怪"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非常富有文学性的文言小说形式。温庭筠的《干月巽子》是一本笔记、传奇两种文体并存的小说集。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阿拉比》中乔伊斯用"精神顿悟"的手法揭示主人公的情感转变。本文基于框架理论,来讨论乔伊斯是怎样通过构建逻辑框架来揭示小说主题,从而以认知的角度为理解小说提供新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文学的文学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从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大众化"文学运动产生的文学作品定性为通俗文学.本文在考察了通俗文学的特征后,认为"大众化"文学并不是从泄导人的生命的原始欲求的深层心理出发,也不具有商业性、大众性和娱乐性等通俗文学的必要特征,因而不属于通俗文学.无论在其学做目的,作品影响上,还是在该作者群对通俗文学的态度上,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现实情怀,因而"大众化"文学应该归属于严肃文学.  相似文献   

13.
音乐美和意象美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学翻译中对美的再现也主要依靠音乐美和意象美得以实现。因此以语言和文化视角分析在翻译汉语的一些散文、诗歌、小说时,译者在英译本中如何达到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意境对于创作与翻译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洲古老文化的传统、被奴役的历史以及仍被歧视的现状使得非洲裔美国黑人对自身姓名有着特殊的敏感,这种敏感性自然而然地影响并体现在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形象身上。本文从三部在美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入手,探讨四种黑人形象的命名方式,并揭示其与黑人形象变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恐怖小说创作而闻名于世,并将神秘与恐怖的文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科幻小说的先驱""现代心理小说的开拓者"等。本文以《厄舍屋的倒塌》《黑猫》《泄密之心》《红死病的假面具》等小说为例,探究了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分析了影响爱伦·坡恐怖小说创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玄幻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和网络游戏的流行,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玄幻小说也悄然兴起并发展壮大,成为21世纪初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由于网民的年轻化,玄幻小说的作者也呈现年轻化倾向,玄幻小说由此构成"80后"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为中国当代通俗文学写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通过论述玄幻小说的兴起及其与网络的关系,讨论了玄幻小说的特色及缺陷,试图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做一整体的勾勒。  相似文献   

17.
"中"字作为河南人最常用、最有代表性的口头语,大量存在于现当代河南文学作品中,这也是河南文学的独特现象。河南文学的这一独特语言特点,折射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凝聚着河南人高度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学巨人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一个短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无疑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本文就小说刻画的爱米丽小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作家手法的剖析,以及时代背景来表达人物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9.
"物哀"作为日本文学的美学理念由来已久,不仅在日本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予以体现,更对日本人精神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仿佛注入了一丝婉转、一抹阴柔,形成了一种难以诉说之美。论文主要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的精神特质分析"物哀"美学思想产生之原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就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的正确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相关文学理念研究的探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藏热"在全国的蔓延,西藏文学在整个文坛上的地位随之提升。由于藏文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文字之一,是一种具有逻辑格语法体系的拼音文字,所以如何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准确表达文学作品的真正意图,成为了西藏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点,本文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