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经济》2011,(19):10-11
土地供应双轨制将取消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表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非市场程度依然很高,国有土地供应仍然保留着双轨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一步将按照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缩小划拨地范围,扩大有偿使用覆盖面,除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使用。  相似文献   

2.
土地在我国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无疑是土地政策参与低碳经济的最主要内容。从土地供应方式、土地供应价格、土地供应结构以及土地供应总量4个方面论述了低碳经济对土地管理的影响。认为,制度创新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应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为低碳经济护航。  相似文献   

3.
在2004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中,土地市场调控未发挥应有关键性作用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将土地市场规制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工具。土地市场规制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土地供应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土地税收政策和土地价格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山东建设》2005,(9):34-34
日前,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房价猛涨与土地供应无关,全国土地供应面积与房地产公司的购置土地面积都没有减少。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土地购置面积为39984.6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9%:而同期国土资源部统计显示:2004年土地“招拍挂”总数比上年增长1.2%,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去年“8731”过关的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土地作为房地产调控手段的分量将越来越重。近日,规范我国土地储备的全国性第一部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浮出水面,将为我国“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标志着土地供应正式进入“储备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6.
“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不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造成太大负面影响,相反,房地产用地比例将因此有所增加。”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郭宝平日前表示。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部日前透露,我国最终将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所谓土地供应双轨制,是指目前中国土地供应的一种制度现状,简单说就是通过两种方式完成土地供应:一是政府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给使用单位;一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有偿出让国有土地,目前主要是通过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分别出台了71号文和4号文,以这两个文件为标志。经营性项目土地协议出让在8.31前被彻底解决,从此以后,以“招拍挂”为主要方式的土地公开出让将成为土地供应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入市及其管理●苗丽静李金华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在新增建设用地中,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的比例逐年增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与此相比,原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则进展缓慢。一、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租赁两种...  相似文献   

10.
何芳 《沪港经济》2008,(6):16-16
实施我国土地供应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控,是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土地的招拍挂出让制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地使用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开始,我市经营型用地的供地体制由协议出让转变为公开出让,土地供应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近三年的运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已经深入人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在显化资产。对国有资产保值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制止土地非法交易,减少土地投机。建立公开、公平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这一体制让开发商拿地放心,让消费者住房放心。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资产,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土地使用黼度将逐步由划拨供应方式转变为有偿供应的资产化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国有土地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部7日发布国家土地总督察1号公告。公告透露,一份针对土地督察的《国家土地督察条例》将在今年开始起草。公告明确,国土监察局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是加强对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继续对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未批先用、违反土地供应政策、侵害群众利益等影响耕地保护和土地调控政策落实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督察;深入开展区域土地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媛  贾生华 《世界经济》2012,(3):125-145
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决定土地供应时机而对土地市场施加影响。在追求土地收入最大化的假定下,本文将地方政府假定为一个垄断的开发商,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土地供应决策。本文的主要推测是,市场不确定性的提高将延迟土地供应的最优时机。本文的经验研究基于生存分析模型,采用杭州市的243宗地块样本,考察了土地供应时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提高1个标准差将使得土地供应的可能性降低42%。上述结果验证了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符合实物期权规律,也为地方政府供地决策具有收入最大化倾向的论断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渐进性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打破了原有单纯行政方式的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供应方式,引入了市场机制.但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及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当前城市土地供应的新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同时,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盲目性、滞后性、外部性和分配不公等“市场缺陷”.土地资源的极端重要性、稀缺性和位置固定性及所有权的垄断性,决定了土地不像普通商品那样由市场需求决定供给,而应由供给来引导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建立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出让市场的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及相应的城市土地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土地招拍挂后的房地产土地金融资金短缺的形成原因,探讨了促进土地金融功能,通过研究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探讨解决土地金融资金短缺的思路。最后提出要在完善招拍挂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土地金融功能,克服土地金融资金短缺,进一步拓宽土地供应渠道,加大土地供应力度。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土地面积只有1071平方公里,其中能够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的土地不到30%。但是,这块“弹丸之地”,不但容纳了近600万居民,而且是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可想而知,香港是当今世界土地供应最紧张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制定和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土地的供应问题和土地管理问题。可以说,香港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地土地管理制度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调控,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土地供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近日说,为稳定房价,明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应。  相似文献   

20.
去年,汉滨区依托土地资源,用活土地政策,带领全区农民在土地上做文章,一年流转土地5.3万亩,掀起了企业和大户竞相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农业的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