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虹  林志明  池仁勇 《技术经济》2021,40(9):102-111
以67个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考察领导风格、创业导向、组织结构、团队异质性四类变量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存在专业研发路径、研发职能路径、职能合作路径、保守职能路径等4条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关键路径;②高职能多样性是实现海归创业高绩效的必要条件;③教育多样性对海归创业绩效不具有影响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内部机制,为海归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和归国人数的日益攀升,中国出现了"出国热"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海归就业问题在研究领域中日益引发关注。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海归人员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相关人员、企业与机构,对海归人员的就业进行了代表性分析,从海归人员自身、用人单位、政府和国际环境多个层面探析海归人员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说海归派     
曲力秋 《新经济》2002,(5):83-85
海归派的中国梦 “海当”一词非我创,但率先对海归派深入采访,对海归人士命运深刻剖析,则非《新经济》莫属。从此,各大传媒对海归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海归”一词也流行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施正荣.这位偏居于江苏省无锡市一隅的“海归博士”,悄悄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相比于招商引资,"海归"创业在产业技术效应方面更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前沿性和植根性。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大量海归创业主要发生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大量海外科技人才开始回国创业。但要吸引更多的海归创业,引领我国产业升级,当前还要做好从经营土地到经营土壤、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从政府主导到企业主导、从引进一般性人才到重点引进领军性人才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6.
顾佳 《经济纵横》2005,(5):38-39
虽然开开实业前总经理张晨(Charlie Chang)不是“洋人”,但作为拥有美国籍的“海归”.却被作为“洋CEO”引入的。然而以8亿多的损失换取一次教训.张晨成了开开实业“无法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7.
高校海归人才归国适应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海归人才是海归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研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以高校海归人才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12位高校海归人才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提取高校海归人才归国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系与效应,对其共性进行总结,并采用“建构式解释”建立整体结构,最后得出3项研究推论和归国适应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模型构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正日益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分析了江苏省常州市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现状,剖析了海归人才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样本探讨了促进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它地区的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倪守红 《江南论坛》2010,(12):23-25
“凤凰嫁接模式”是无锡市“530”企业引进和培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由华庄街道传统骨干企业无锡凤凰画材集团于2008年创立。它大胆引进海外创业团队,将传统企业本土资源和海外高新技术完美结合,涉足新兴产业领域,孕育新的发展载体。如今,由凤凰画材出资创办,海归博士屈志军担任总经理的无锡凤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已走过近3年的创业历程,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5,(15)
日前,新东方旗下留学机构前途出国发布《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该调研涉及全国25个城市,共得到3700名受访者的反馈. 调研结果显示,超半数海归期望回国后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工作,但事实却是51.58%的海归最终在民营企业就业.另外,就业薪酬方面,虽然海归们的薪酬随着就业年限的增加有很快的提升,明显高于同样年资的“土鳖”,但他们普遍认为实际薪酬比期望值要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同国人数与日俱增,但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现状与预期却存在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正日益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分析了江苏省常州市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现状,剖析了海归人才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样本探讨了促进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它地区的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海归引入国际研发溢出的计量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归对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但在不同地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并且在使用多个工具变量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检验方法对影响海归技术扩散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并从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测算了引发海归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海外人才的流入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利用2000-2010年间的分省数据,刻画了海归人才在国内学术市场与国外学术市场上对本土人才产出水平的效应。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如果海归人才在细分领域内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小,海归人才的流入将对本土人才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海归人才在细分领域内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大,将有可能对本土人才的成长产生抑制效应,该领域的创新贡献主要由海归人才完成。本文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新时期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一些重要变化,即在出台引入海归的"千人计划"之后,很快又出台了培养本土人才的"万人计划"。  相似文献   

14.
留学的困惑     
麦宇旻 《商周刊》2014,(6):42-42
赛缪尔·斯迈尔斯说,“Heaven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翻译过来是:“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你准备好了,出国会是个机遇;如果你没有准备好,留学或许会变成灾难。在拜访青岛大学王崇峰副教授之后,记者对留学和海归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王教授推心置腹地以切身体验告诉记者:出国留学,不是闹着玩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面临海归创业大潮,海归创业有助于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新经济发展。中国市场充满挑战与机遇,识别并开发创业机会是海归人员在华创业活动的初始阶段和关键环节。以江苏省120位海归创业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分析关系网络与创业资源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家精神对海归人员创业机会识别具有积极影响;海归弱关系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强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创业资源越丰富,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海归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及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对中国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海归技术溢出对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具有积极影响,海归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的互动促进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该效应在不同集聚度行业和不同技术层次行业差异显著,其在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度行业中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海归创业是新兴经济体及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特有的经济现象与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国内外海归创业研究的现状和理论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重点对微观层面的7个热门研究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海归创业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张琼文 《经济月刊》2009,(12):122-123
一批批“海归”陆续地归来,也带回了自己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他们面对着中国的崛起,也面对着市场的不完善和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19.
海归创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一股重要力量,为此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海归创业优惠政策,以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长三角地区16座城市迄今出台的海归创业政策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从政策文本年度、政策适用对象、政策服务阶段等3个维度进行量化研究,探讨政策意义与存在的缺陷,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敏  高越 《经济经纬》2012,(1):153-156
作为国际智力回流的主体,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一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是影响其国内海归技术溢出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文以1985年~2008年国家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对海归技术溢出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高,金融市场体系不尽完善,不能为海归技术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