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礼琴  吕康银 《时代经贸》2014,(4):64-64,66
股权激励是近50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以激励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制度。管理者股权激励,作为一项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已经部分为理论和实证所证实。本文对三一重工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股票期权,并探讨了股票期权的适用性优点,如股票期权不会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在限制性股票计划中激励对象可能享受“免费的午餐”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才的竞争和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 ,因此 ,建立完善成熟的企业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看 ,目前我国能较好发挥激励作用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年薪制、股票期权、管理层收购、员工持股。本文就物质激励的几种机制 (年薪制、管理层收购、股票期权、员工持股 )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和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以期望有助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科学选择 ,以及协助解决这些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本文介绍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要素研究现状,选取35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功实施的36例股权激励方案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激励方式、股票来源、激励对象、激励比例、人均被授予市值、等待期/行权期(锁定期/解锁期)等六项契约要素,梳理相关规则要求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契合公司情况的股权激励方案、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明确合适的股票来源、确定适当的激励对象、激励比例以及授予市值、设计合理的行权期限等股权激励契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以及企业战略激进度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存在"壕沟效应",其作用呈倒U型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38.9%时,体现为"利益协同"效应,提高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当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38.9%时,体现为"利益侵占"效应,降低了会计信息可比性.且企业战略激进度在其中发挥了负向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通过企业战略激进度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在非高新技术行业和非国有企业更大,且高质量外部审计能够弱化监督与治理功能.该结论在理论上拓展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并在实践上对改善公司治理、 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角度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法律环境的限制,在我国实施美国式的管理层股票期权制度尚不可能,探索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策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近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公司偏好选择股票期权,但主要行业选择没有差异。运用事件研究法比较两种激励政策的证券市场反应后,发现证券市场对股权激励具有正面反应,但主要是由于股票期权的公告效应十分显著,而限制性股票的股价公告效应并不明显。本文认为,限制性股票优于股票期权,应该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选择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11—2014年间我国沪、 深两市的股票回购数据为样本, 以上市公司实际的股票回购行为作为 "窗口机会", 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检验出沪、 深两市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票回购择时能力, 尤其以中小板上市公司更为突出. 进一步利用Tobit改进模型研究发现, 回购期间的平均超额收益越高、 回购前后的价格波动率越大和回购持续的时间越长, 就越有利于管理者选择回购时机; 同时, 回购期间的其他信息发布也会增强回购时机的把握, 为上市公司分析和判断市场时机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支持, 丰富了市场时机理论的内涵和效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从近几年来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实践可以看出,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公司法修改草案对股份回购政策的松绑,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投资者来说都是有利的。公司可以利用这部分回购的股票奖励给职工,作为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中国目前的股票首发政策尚没有关于准许上市公司预留股份以实施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同时增发新股的政策也没有相应的条款,如果此次修改草案得以通过,至少对股权激励的大力推进打开了合法的通道。这些有关股份回购的原则性规定,无论在股份回购的核准程序、股份回购的定价及资金来源,还是在股份回购的信息披露等方面都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在原则上倾向于限制公司的回购行动,这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是有助于防止出现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行为的。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有效途径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发行在外股票的行为。本文主要论述股票回购对上市公司所产生的财务效应和相关的会计影响,同时,对我国建立与完善库藏股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票回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利益分配政策和资本运营方式,虽然我国的股票回购起步较晚,但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回购制度不断完善而迅速发展.文章在评述和阐释股票回购的方式、动因、市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时我国股票回购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政策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股票回购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工具,不管在成熟资本市场还是在新兴资本市场规律性是相通的,本文在对美国证券市场股票回购的背景及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我国两种不同类型股票回购,并对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促使股票回购的功能在我国证券市场得以全方位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王蔚 《经济师》2011,(8):66-67
股票期权激励是美国高科技公司员工薪酬激励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以及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都为上市公司制定、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提供了依据。文章通过分析2006年后部分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布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归纳总结了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的特点,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慧辉 《经济经纬》2008,(2):109-113
笔者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以股东为风险中性、经理人为风险厌恶为基本假设,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显示,当限制性股票无偿赠送给经理人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于股票的激励作用;为激励经理人采取股东希望的行动,股票期权对股东的经济成本低于限制性股票对股东的经济成本。这一结论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周州  徐立锋 《经济师》2011,(2):82-83
以2007年至2009年间的公布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管理层激励、公司股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杠杠系数等因素对公司效率的影响。首先,估计结果未能证实管理层持股显著有利于公司效率。相对而言,股本结构、盈利能力、杠杠系数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更显著的联系。这表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股票期权能力并没有发挥作用。公司必须完善相关的治理结构,而政府也应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等方面推进股票期权正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以股东为风险中性、经理人为风险厌恶为基本假设,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显示,当限制性股票无偿赠送给经理人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干股票的激励作用;为激励经理人采取股东希望的行动,股票期权对股东的经济成本低于限制性股票对股东的经济成本。这一结论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股票期权激励的效应分析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在西方国家普遍盛行,并被认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引进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和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特点、外部资本市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的设计等.在不同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得出的效果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同.股票期权激励不只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不成熟时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正确应用的条件:成熟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议国家和企业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完善条件,以便其发挥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企高管或经营者激励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指出了现有的年薪制和管理层持股制无法满足对经营者激励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股票期权制是一种最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制度,最后对实行股票期权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容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股权激励的行为引导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以2009-2015年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调节作用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信贷契约选择的不同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国有控股公司的股权激励容易诱发管理层对信贷资金(特别是长期信贷资金)的偏好,而政府干预所形成的预算软约束使银行只能通过提高利率进行自我保护.第二,非国有控股股东对股权激励效应的调节作用与其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密切相关.当两权匹配时,股权激励能够缓解管理层代理问题,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提升,从而公司可获得宽松的信贷契约;而当两权分离时,股权激励容易产生合谋效应,此时银行预期债务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降低,进而提出更加严苛的信贷契约条件.文章拓展了股权激励治理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股权结构及行业特点决定其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的特殊性,由股份回购形成的库藏股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中的股票来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解决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库藏股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库藏股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国共有60多家上市公司采取了股权激励的方案。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选定的时间窗口内,总样本的股权激励活动会引起显著的股东短期财富效应变化。分类研究发现,股票期权的激励形式引起的财富效应大于限制性股票的形式,但是,高比例的股权激励并不一定产生较高的财富效应。另外,成长性也是投资者关注的因素之一。成长性高的公司的股价上升幅度较成长性低的公司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持续推进与相关政策情境的变动,极大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促进了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效应研究的不断发展。本研究运用定性文献分析法和定量文献计量法概括了当前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效应研究的整体状况,并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线索,分别从激励要素、激励结果、制度情境、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五个方面对该主题研究的演进脉络进行全面梳理、提炼。本研究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激励要素的范围和测量缺乏基础性研究;激励过程机制研究忽视了对国有企业管理层心理和行为机制的探讨;研究方法上受制于二手数据并过于关注数据层面的关系;研究对象聚焦于企业高层而忽视了国有企业不同层级管理者之间激励的差异性。通过深入透析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效应研究的演进脉络,本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国有企业管理层需求和动机的特性、分层分类激励组合、激励过程机制、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