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 ,通过模型回归 ,提出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一般对应关系 ;运用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对数回归模型与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城市化增长指标来表示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 ,使近年有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定量化、科学化、全面化  相似文献   

2.
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经典理论和国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现状的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的几点启示,以及对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口压力给经济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人口控制措施,中国人口规模的继续膨胀仍是不争事实。伴随人口总量增长而来的必然是人口的生存消费需求压力的增大,马尔萨斯提出了解脱“人口陷阱”所必须的制度条件,并把有效抑制人口增长的杜会途径归纳为:一种充满就业机会、多样性选择的杜会条件,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个人努力,激励人们遵从一种更加理性的生活方式。本文借用西方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但分析其依然滞后于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实现江西城市化与经济的协调发晨.  相似文献   

5.
将城市便利性引入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分析框架,以解析中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失衡的形成机制,为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思路.研究表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有动力推进土地城市化,且土地城市化对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快速上升的房价限制了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土地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的城市便利性程度对人口城市化的总效应却为负,从而导致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失衡.为此,需要协调提高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程度,让城市便利性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市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在信息化时代,我国城市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加入了信息化社会,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我国也逐渐趋向于城市化建设,而城市化的发展必将带动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本文将针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程芸  彭尚平 《商业科技》2008,(35):374-375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经典理论和国内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现状的综述和分析,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的几点启示,以及对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适度城市化与我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度 ,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不可分割的内容 :一是由于采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 ;二是随产值结构的变化 ,就业结构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是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形成“聚集效应”。由此可见 ,工业化与城市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大大低于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 1952年到 1978年 ,我国的城市化率由 12 .4%上升为 17.9% 1 ,提高了 5.…  相似文献   

9.
论泛珠三角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商业时代》2006,(4):91-92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区域和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的人口流动对区域城市化带来了积极影响,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保险、人才流动限制、再社会化教育、劳动力效率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城市化水平超过人口城市化水平、土地城市化速度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导致我国当前的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不均衡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从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过程和资金运动过程能够分析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了使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均衡发展,地方政府应当在现有征地制度下,使财政支出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补偿力度。此外还要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建立合理合法的农地转用机制,使农民分享城市化带来的福利。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新疆的人口发展状况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着关键的影响。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适度的人口规模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强力保障。因此,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章对新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谢鹏  秦浩懿 《商》2013,(19):251-251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新形式,进行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在该文中,笔者就新型城市化道路环节展开分析,通过对世界城市多元化发展模块的剖析,进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实现其城市化目标的明确性、针对性。从而为我们当下的城市化战略应用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正在形成和建设生态示范经济区.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内部差异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通过制度刨新、完善城镇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市化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浩 《商》2014,(8):204-204
产业集聚和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阐述了安徽省产业集聚对其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进而对提高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通过对两者进行有效的协调,能够真正为社会内部经济发展提供主要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的核心依据。在当前经济的新常态下,提高各个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最好的进步方向,也是应对社会发展中的挑战核心所在,能够为国家经济的转型提供有力的依据。人口文化素质能够在地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即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手段,是国家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是以福建省2007—2020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际研究,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对其所呈现出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统一协调的研究方法,为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及经济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福建地区经济水平提升,也为地区人口的良好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家更加明确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方针,人口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口就业、教育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口红利、社会保障等是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7年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农一师耕地总面积211.19万亩,农业人口约15.6万人,农作物播种面积200.62万亩。随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农一师在建师至今的48年中,从衣、食、住、行到人的整体素质、生活质量、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发挥好人的作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按比例、分层次的配置各产业中人口,以促进农一师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国家更加明确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方针,人口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口就业、教育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口红利、社会保障等是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7年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殷悦 《商》2014,(10):230-23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对此学术界形成了一些主流观点:工业化超过了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经验,采用VAR模型对江苏1986—2011年间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短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土地城市化也能促进人口的城市化,但影响较弱。长期内土地城市化与产业升级间有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长期内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所代表的经济城市化有着良好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市化是反映城市现状的主要指标之一。吉林省城市化的空间特征是城市数量的空间差异和城镇规模的空间差异,其成因是自然地理条件、交通区位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的差异。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应注重于现代化内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以保护耕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强化区域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