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 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 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企业数量与规模一直是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利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企业数量、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数量的增长对区域产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呈现时序递增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企业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越是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对产出的弹性越强,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应当重视企业与产业的培育,而不是片面强调“做大做强”。本研究还为理解地方政府与国家产业主管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的冲突提供了区域经济增长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雷平  施祖麟 《经济经纬》2008,(2):101-104
长期以来,企业数量与规模一直是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利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企业数量、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数量的增长对区域产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呈现时序递增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企业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越是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对产出的弹性越强,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应当重视企业与产业的培育,而不是片面强调"做大做强"。本研究还为理解地方政府与国家产业主管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的冲突提供了区域经济增长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扩大企业规模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从我国实际来看,企业规模偏小,且产业集中度过低,这是我国产业组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壮大我国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成长素质,应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的后发外生型经济特征,在发展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盲目多角化和提前多角化。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横向兼并应是目前该选用的兼并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投资分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璧垒、市场需求狭小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通过对自主创新内涵和产业创新系统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产业自主创新系统概念;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发展现状;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总体目标、构建原则并构建了具体模型;对模型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结构的核心是分析产业的垄断和竞争问题,根据保费收入的市场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可以看出,中国保险业的市场结构属于寡头垄断。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寡占结构并没有带来中国少数保险大公司的高利润、高绩效,中国保险业整体市场绩效低下,对这一悖论,我们进行了深层次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中国民航运输业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明晰行业的产权界定、管制边界和运行效率。"可竞争"理论表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民航运输业的自然垄断边界正逐渐缩小,有必要对政府管制边界进行调整。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的结构分析表明,19781、987和2002年中国三次大规模民航市场化改革所引发的结构变迁系数分别达到0.28、0.13和0.48,民航业市场化改革对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代工困境”要求本土企业超越代工模式,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扩张的本土市场规模既为代工企业避免“市场隔层陷阱”,获取市场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规模效应诱因,并诱导OBM国际品牌厂商与代工企业间的“参与式合作”,从而为本土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比较优势。因此,全球代工体系内部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如何利用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诱导代工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由专业生产代工过渡到设计、生产代工,并逐步实现自创品牌或发展跨产业代工。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elfare effects of firm location in a service industry. We consider the situation where firms determine their locations in either of two regions with a difference in market size.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onsumers' welfare, there are too few firms in the large market and too many in the small market. Howev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roducers' and social welfare, the opposite is true. Further, an increase in the difference in market size is unambiguously unfavorable for the producers. On the other hand, such an increase is favorable for the consumers and the economy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美贸易问题引发全球关注,也给中国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继续开放市场?依据贸易理论,贸易将极大推升人类社会福祉,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根本来源于扩大市场规模所获得的贸易收益。因此,中国没有理由因为贸易战而放弃长期以来坚持的开放战略。根据中美两国元首2018年12月1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的声明,美国对中国提出了经济结构改革的要求。尽管此后中美贸易谈判出现挫折,但我们仍需反思中国真正的结构性问题有哪些?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带来什么影响?在此基础上为长期依靠政府力量发展壮大、但在科技创新方面明显不足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寻找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化原则的改革出路。通过重组和激活这个庞大的经济体的活力,为中国经济增长、融入全球经济和治理体系找到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煤炭产业的买方市场势力的量度,得到趋势向上的结论。目前买方市场势力与煤炭产业集中度高度正相关、与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与后者的关系与大多数实证结论相悖,究其原因是中国目前煤炭需求的特殊性和产业"边际"集中度增速较快。通过测算煤炭细分市场———炼焦煤市场的集中度,认为其市场结构特征是寡占型;追踪最新的钢铁行业市场结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是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推动了炼焦煤市场价格。国家产业政策应鼓励电力企业后向一体化,加快钢铁、水泥等产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均衡良性发展,确保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券市场的可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券收益率(或证券价格)的预测是金融理论和投资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围绕证券市场的可预测性问题,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理论和方法:证券分析技术和随机游走模型。本对这两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金融市场的证券收益存在可预测成分的结论,并由此提出金融市场价格预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在中国轿车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其在产业上下游势力的增加,也对国内大型企业的自主研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以中国轿车产业特有的部分所有权安排和跨国公司纵向控制现象为对象,构建了差异化产品价格竞争下的纵向约束模型,以分析跨国公司实施投入歧视,使中方参与者产生自主开发行为"滞后"的结构性诱因.产业和企业层面的案例分析发现,在中国轿车产业"后WTO"时期,跨国公司纵向控制力的不断强化,在下游市场挤出本土品牌的同时,还具有弱化大型国企自主创新的效应.政府应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和产品实施一定的不对称性激励政策,引导大型国企逐渐摆脱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  相似文献   

20.
于阳  李怀祖 《经济管理》2005,(22):68-74
金融理论界对规模溢价与价值溢价现象的困惑与争论由来已久,对上述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归纳为传统范式与行为范式。前者认为,溢价是对高风险的补偿,后者则认为,溢价源是对过度反应的纠正。为了弄清溢价形成的真正原因,本文对1993——2003年中国深沪A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A股市场存在规模与价值溢价现象,但上述两种范式的解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展望理论的参照依赖原理,提出相对盈利的概念,并对溢价现象予以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