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位欣 《当代经济》2016,(15):15-16
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人口城镇化统计、计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人口城镇化统计的目的分别提出了修正思路.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的非同步流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两面性特征.文章围绕当前关于我国城镇化水平偏高和偏低两种观点进行评价,并对城镇化水平两面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展开分析,最后针对城镇化水平两面性给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带来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山西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2007年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山西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组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得出与人口城镇化相关的线性关系;再对具有高度相关关系的其他三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结合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计算结果作了简要分析。总结提出山西省应把产业结构优化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以此来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杨洋  梅洁 《经济地理》2019,39(7):205-215
以多源遥感数据、GIS辅助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指数分析法,揭示近20年来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化与失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以低等水平为主,但土地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成组分布于市辖区周围,人口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连片分布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呈显著增长趋势,但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多分布于沿海地带和省会城市内,人口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内;约有94.56%的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失调发展,失调等级以轻度失调为主,失调类型以人口城镇化滞后为主;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失调发展呈周期性循环波动、螺旋式上升趋势,总体而言,重度失调发展的县域比例有所上升,人口城镇化滞后的县域比例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转移,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城镇化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测度、分析我国及各省市的流动人口规模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并基于城镇化率和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的比较探讨我国及各地区的城镇化质量,结果发现:一是我国正经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但人口由中部向东部流动比由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更为明显。二是人口流动使得流入省和流出省的城镇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在人口流出大省和流入大省表现尤为突出。三是随着人口流动规模的迅速增长,各地普遍存在着城镇化率高于其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的状况,且有持续增长趋势,即各地存在许多没有非农户籍的人口,这部分人无法享受城镇化福利和待遇,这与城镇化的实质相悖,我国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口城镇化与扩大内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自给性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低收入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妨碍了内需的扩大。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的发展决定了黑龙江省全面发展的速度,也是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人口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产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群发展不完善、小城镇的人口聚集能力低、社会就业问题等一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进行分析,以政策创新作为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另一突破口,在政策方面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提出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实行了工业用地优惠出让和压低劳动力价格等措施;同时,为弥补财力不足,地方政府又大量依赖土地财政,这些都使得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分析证实了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想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财政体制和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0.
推进城镇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人口城镇化所蕴含的强大内需潜能、集聚效应,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般可从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层面来评价。基本生存条件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就业是市民化之本。二是城镇安居是市民化之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评价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制度。以人口转移为城镇化10阶段,进入新时代为城镇化20阶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化会在20阶段基础上进入30阶段,即没有进城的农民就地在城镇实现市民化。前一轮城镇化农民创造了在小城镇自己转移自己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30阶段则是城镇在城乡融合中创造市民化新模式。城镇要完成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任,就要具有城市功能,有能力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并市民化。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则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评价指标。城镇城市化面临市民化能力建设问题,既涉及进入城镇的农民的市民化能力提升,又涉及城镇的市民化能力。新时代的市民化是政府为主导的,不能单纯靠农民自己,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规划,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俞万源 《经济地理》2011,(7):1113-1118
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1978年以来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非剩余劳动力转移并存、异地转移是梅州市劳动力转移基本特征。人口本地城市化与人口异地城市化并存、人口异地城市化活跃是梅州市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劳动力异地转移导向下的人口异地城市化促进了梅州市人口城市化与劳动力非农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必须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转移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人口城市化质量水平,以促进梅州市人口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伟德 《经济地理》2001,21(4):427-430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实现主体功能区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命题,即中国的人口配置和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文章因此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农业移民"道路的终结。通过对中国广大农村尤其西北、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表明,当地既没有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条件也没有发展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区域的条件,中国要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必须实行大跨度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同时指出,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农村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机械增长比例很小,其障碍因素很多,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成 《经济地理》2001,21(1):76-80
本文从陕西北缘六县市人力资源现状入手,运用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该区人力资源与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该区人力资源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1)人口增长方式的转移;(2)流动人口的影响;(3)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该区人口,经济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河南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华 《经济地理》2005,25(6):856-859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加强人口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建国以来河南省人口发展与人口管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河南省的资料分析指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低是河南省人口的突出特点,就业压力大、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观念与制度创新、继续控制人口总量、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镇化进程、注意老龄化问题、广辟就业渠道等6个方面进行了河南省人口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人口压力: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影 《经济地理》2001,21(6):705-708
从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出发,结合中国人口现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压力的阐述,本文认为21世纪中国城市化理念选择必须优先确立人的转型,并探讨了其实现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其主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8.
梁艺桦  谷天锋 《经济地理》2006,26(1):122-127
城镇失业人口已成为我国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最紧迫、最严重问题之一。根据1988—2003年统计年鉴,对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研究其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从纵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数变化与增长的省区差异具有一定集聚现象;②从横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空间分布呈“四区、一带”凝聚,这与纵向分析的分布地带具有高度一致性,可认为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表现为“四区、一带”格局;城镇失业人口和城市化的耦合系数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水平提高,耦合系数增加,两者耦合水平则减少,当城市化达到完成阶段,两者耦合关系减至最低。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情况下,提高城市化水平成为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慎勇扬  叶艳妹 《经济地理》2004,24(6):797-800
文章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以开发商的角度,建立房地产开发过程的获利模型,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不同开发方式对开发商收益的影响,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用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临界点,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临界点的影响及其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方式及城市边界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维祥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04,24(1):13-16,30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