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前,循环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绿色贸易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潮流.作为规范绿色贸易的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构建深受循环经济的影响.可以说,循环经济是我国绿色贸易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在结合循环经济对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绿色投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绿色投资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在绿色发展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必须建立绿色投资制度.本文在解析了绿色投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投资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提出了绿色投资的方向和发展思路,以及构建绿色投资制度,发展绿色投资,实现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创新与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必要性的阐述,对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创新与完善的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为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国遇到了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保护,如何应对贸易壁垒,运用国际贸易法律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是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对外贸易中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运用国际贸易法保护经济利益,保证对外贸易有效、安全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  李慧明 《现代财经》2005,25(12):70-73
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特点表现在它既遵循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又体现循环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的发展特点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认清中国循环经济建立的特点,因而中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也必然不同于其他国家。制定一部基本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或循环型社会建设促进法,整合并完善具体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构筑一系列的循环经济支持性法律制度,并和地方性法律互相协调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马秀岩  孟耀 《经济与管理》2005,19(12):17-19
发展循环经济,绿色投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绿色投资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在绿色发展时代的必然要求。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绿色投资制度,应当从绿色投资制度、财政和金融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着手,发展绿色投资。  相似文献   

7.
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国 《经济师》2008,(2):47-48
21世纪是绿色经济的世纪。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主流的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总体上也朝着绿色贸易的方向发展,绿色壁垒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绿色壁垒及其产生原因与发展的基础上,准确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找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上 《技术经济》2006,25(2):9-11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应该主动承担起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本文从政府推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约束、绿色理念的广泛树立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加强中小企业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基于我国目前尚无循环经济立法的实际,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介绍了日本、德国等国循环经济立法概况,探讨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应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从而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吴易明 《经济师》2002,(10):84-8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 ;建立我国的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 ,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公众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法规制度、推行绿色核算、开发绿色技术等措施来推动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雾霾天气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关于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世界各国能源和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方面仍处于薄弱的状态,在建设低碳经济过程中,我国应当构建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以确保其健康发展。基于此,从低碳经济多角度对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财税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长株潭城市群在获批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后,该地区在财税制度方面也迅速做出了一些应对之策。但由于现行财税制度方面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调节手段单一及财税制度缺乏整体协调性、循环经济理念及绿色税收理念不强等局限性,因而难以两型社会建设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要想在长株潭城市群闯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要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以循环经济绿色税收等理念作导向,努力克服现行财税制度中的制约因素及制度障碍,积极试验大胆创新,并在财政税收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我国目前相关立法却还存在诸多不足。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阶段、分层次地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并确立合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市场结构逐渐演变为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成为一种典型的不完全竞争格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布拉德和斯宾塞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提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以给中国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中国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国情及国际市场经济法律环境,恰当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前,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范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法制却比较滞后,其中刑事方面,立法和司法都存在着缺陷。为了保持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刑事法制的完善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环境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标志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产物。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它将成为各国产品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我国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是发展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区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等理念之间的差别,如何界定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成为迫切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本质涵义的辨析,通过构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来描述循环经济的具体内容,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并通过案例实证分析,指出了现有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对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推动着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区域产业集群是个极好的载体。因此,对于生态环境优越、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且在主体功能区划中被划分为限制开发区的地区比较适合发展循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首先对循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进行论述,然后通过建立模型,运用多种博弈分析方法,分别分析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在集群生成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得出政府的策动力及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对集群的生成非常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电子废弃物是对人类有着极大危害,但又具有很高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源。加强电子废弃物的法律规制,有利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应对贸易壁垒以及建立循环经济产业。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通过建立污染防治标准、当事人责任分担、回收处理企业市场准入及公众参与制度等对电子废弃物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综合症".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即进一步完善城市组织管理系统,积极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绿色技术开发和废物回收试点工作.以保证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尽管我国已开始推行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建设.但从总体来讲,要全面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使其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