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债券融资发展中的信用评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0):46-50
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相伴而生,并促进了债券融资的发展。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无论从客观要求还是完善信用评级自身之需要,加强我国信用评级的建设都极为重要。本从信用评级产生发展的角度,探讨信用评级在债券融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Momentum and Credit Rat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RON AVRAMOV TARUN CHORDIA GERGANA JOSTOVA ALEXANDER PHILIPOV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5):2503-2520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robust link between momentum and credit rating. Momentum profitability is large and significant among low‐grade firms, but it is nonexistent among high‐grade firms. The momentum payoffs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generated by low‐grade firms that account for less than 4% of the overall market capitalization of rated firms. The momentum payoff differential across credit rating groups is unexplained by firm size, firm age, analyst forecast dispersion, leverage, return volatility, and cash flow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4.
《金融监管研究》2013,(4)
信用评级机构虚高评级以及频繁下调主权评级等行为造成并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各国政府以及实务界要求加强信用评级监管。美国明确了SEC对信用评级的监管责任,要求促进信用评级业的竞争,并认为评级机构应当适用于与审计师类似的法律责任和公共监管。欧盟对信用评级的监管也由遵守或解释模式转向行政监督。我国需要优化配置政府监管与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权力界限,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利用信用评级降低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防止金融网络传播或放大信用风险;避免法规对信用评级的援引,激励大型金融机构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判断能力;加强对结构性金融产品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和具体契约特征相关风险评级监管;探索利用双评级、投资者付费等模式以及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等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们在反思危机的过程中,也将更多的批评目光投向了资信评级机构,尤其是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本文在阐述了现行资信评级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信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负面作用,并研究分析了SEC对三大评级公司的调查及监管建议,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征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主权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中发挥预警作用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各国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主权债券的增多,主权信用评级从商业领域步入政治经济领域,不得不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评级公司在对主权风险进行评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道德风险、评级失误等,对主权评级过程、模型进行研究、修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标普公司主权评级模型进行了介绍,对主权评级模型提出建议,并对美国主权信用登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的银行业进行信用风险评级,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是绝对不是简单的“直接拿来”。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工作需要根植于内部数据,开发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评级模型。本文从银行内部评级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评级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适当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的经营业务和不断涌现的金融衍生产品,使银行业的风险日益加大。为了确定金融机构防范、抵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信用评级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有效需求是关键 从世界范围来看,债券评级制度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一般来说,是否存在有效的需求是债券评级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影响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与评级产品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和评级产品应用受制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评级管理不统一、评级需求失衡、制度机制不协调等因素。应加快信用评级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明确信用评级市场的地位与作用,理顺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评级产品应用的政策扶持,提高信用评级市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贷款定价:从信用评级到经济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贷款定价是当今国际性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典型标志之一。本文以实地考察的美国美联银行(Wachovia Bank)为例,分析了其贷款定价的操作原理和基本理念,研究了内部信用评级、经济资本和贷款定价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机制下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道德风险的必然性,并就化解道德风险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期部分高评级企业违约引发债券市场巨幅震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和公信力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现状,比较不同信评模式下的问题和不足,建议信用评级机构应主动打破“发行人”和“投资者”付费模式的观念对立,发挥专长,做强品牌,构建良好的市场互动,实现信用评级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现代信用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从被评企业战略层面出发,对被评企业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分析评判,设计了平衡计分法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信用评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一个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征信评级机构掌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定价权,可引导金融资本合理配置,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我国征信评级制度发展的背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法规、理顺管理体制;改变信用评级收费模式;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央行征信中心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把改制后的央行征信中心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品牌的征信评级机构,使其与我国国力和金融发展相适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一些国家信用评级制度模式的做法,分析了信用评级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提出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信用评级制度的法律地位、市场规则,发挥其对金融监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小企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经营不规范、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不透明等等,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及博士生,该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指出传统解决策略的误区,提出大力发展信用评级,以资信评级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以特殊的资信评估技术促使银行业转向中小企业客户,从而解决这一金融难题 相似文献
19.
李晓郛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3):108-114
传统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主张评级报告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意见,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抗辩。作为金融征信的重要内容,信用评级业在未来可能引发一系列专家责任案件,而现今中国法律体系对于专家责任的规定不健全。虽然专家责任的法律属性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目前更重要的是先处理专家责任。中国法院在处理信用评级引发的案件时,可以借鉴美国的司法判例,以信用评级报告在商事交易中的作用认定专家责任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国际信用评级面临危机的同时,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信用评级的公开、公平、公正、独立性、专业精神的建设,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