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语音市场收入的不断下滑,宽带市场正逐渐成为各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而为了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具有丰富管线资源的广电部门也开始慢慢渗透宽带业务市场。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传统语音业务的逐渐饱和,电信运营商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移动和宽带成为目前国内运营商竞争的两大趋势,宽带业务则成为各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核心发展业务。两大固网运营商面临竞争的压力,加之产品趋同,使得企业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梳理电信和网通宽带品牌发展的脉络,指出宽带品牌整合时代目前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在西方国家电信业步履维艰的时候,我国电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推进经济增长,依然呈现良好势头。但从主体业务电话来看,我国已经步入平缓增长期,固网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增量不增收”、ARPU值(平均每用户收入)不断下降、宽带业务上升缓慢的挑战。于是,彷徨与担忧接踵而来。那么,固网运营商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当前,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随着通信日益个人化、移动化,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分流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VoIP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对传统话音业务带来革命性变革。但是,技术的发展也催生出一大批具有生命力的新兴业务,电信市场将更开放、技术将更融合、业务将更互通,这为电信企业开发新业务、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企业转型创造了新的机遇,传统固网运营商必须顺应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走向,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实现从传统固网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这也是全球电信业发展的趋势。[编按]  相似文献   

5.
刘先泽 《当代通信》2005,(13):40-41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通信产业给予我们惊喜和激动的同时,但也充满了变数与波动。同移动运营商的朝气蓬勃相比,固网运营商由于市场活力不够,而显得暮气十足。  相似文献   

6.
角逐宽带     
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的世纪。世纪之交,宽带,几乎成了中国电信业界最闪亮的词,引来电信运营企业的灼热目光。专家们分析到,在新的世纪,宽带将成为中国经济赶超世界经济最有效、最经济的一个手段,将成为中国人进入新世纪发挥未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中国未来的软件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将构建在一个宽带的、便宜的、而且开放的网络上,重新开始与世界竞争,并获得前所未有的领先优势。同时,行家们也已清楚地看到,宽带时代即将到来,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已各就各位,在广阔的中国电信市场上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略角逐。趋势:市场更大,速度更快热宽带,宽带热,专家们甚至称之是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美国西部,甚至出现了买卖带宽的"期货市场",早晨和下午的价格还不一样。一大批新兴电信公司就是靠买  相似文献   

7.
钟灵 《当代通信》2005,(13):42-42
固网运营商必须大力发展以宽带为代表的数据业务,从而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宽带应用。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业已成为固网运营商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选择;同时,积极准备移动业务,寻求与移动的融合也将是未来长远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杀手级"应用的缺乏,使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全业务时代的市场竞争必将是客户服务的竞争。对于正在积极实施"移动化"转型的固网运营商来说,客户服务成为其在取得3G运营牌照后,获取和稳定市场份额、追赶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唯一契机。  相似文献   

9.
程京生 《当代通信》2005,(15):25-25
日前,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在北京签署IC卡全国漫游协议,并联合推出首套联名全国漫游IC卡,这是自2002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后.两家公司的lC卡首度实现全国漫游。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统语音业务的逐渐饱和,电信运营商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宽带业务成为各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核心发展业务。两大固网运营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加之产品趋同,从而使得企业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笔者梳理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宽带品牌发展的脉络,认为宽带品牌整合时代已经来临,并对宽带品牌的整合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12.
王翔 《当代通信》2006,13(3):24-26
2004年,欧洲、亚洲、南美洲和北美洲6家大型电信巨头已经组成一个“固定一移动融合联盟(FMCA)”,以推动移动与固定服务的融合。这6个成员分别是瑞士电信SWISSCOM、英国电信、巴西电信、韩国电信、加拿大罗杰斯移动公司和日本NTT通信公司,他们的主要工作致力于开发一个共同的平台,使得今后固定与移动业务能够实现无缝融合。此联盟是迄今为止移动和固定融合最强的信号,显示出一场固定、移动融合服务简称“FMC”之风即将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13.
吴潇 《当代通信》2006,13(12):36-37
中国电信“号码百亨通”业务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广,而中国网通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据说其114平台改造项目招标已经尘埃落定,马上就要开始建设环节。114业务转型成为“号码百亨通”的举措,必将为对运营商下一步的转型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统观全局,“号码百亨通”的出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信业已进入平稳增长期,2004年我国电信市场结构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要对国内目前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2004年的走势进行评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宣传的移动宽带下载速度均远远超过固网宽带接入速度.这是不是说,移动宽带将对固网宽带的发展造成冲击,未来的宽带市场是否也会重演语音市场的FMS(移动对固网的替代)?对于这个问题的判断将影响既有固网宽带业务、又希望借3G宽带改变移动市场现状的运营商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吕建芳 《当代通信》2005,(24):25-27
随着技术的发展,l丁和cT两个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10T信息通信成了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2005年第36届世界电信日的主题为“ICT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0月18~19日信息产业部在北京国际饭店组织召开了“IGT中国.2005峰会”,通过政府领导、运营企业决策者、通信研究、生产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之间的研讨,为ICT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共同探讨行业的未来发展大计。这一切,无不折射出ICT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全球电信业正在从以窄带语音业务为主向以宽带多媒体业务为主转变。宽带技术的成熟推动了全球宽带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宽带产业在过去10年以年均124%的速度迅猛增长。宽带正在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在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得运营商面临网络带宽、商业模式和管控模式等诸多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胡世良 《当代通信》2003,(15):54-56
固定电话是固网运营商的主导业务。近年来随着电话市场日趋饱和,电话发展速度明显减缓,由于受到移动电话异质分流、宽带业务迅猛发展的影响,固网运营商发展正面临本地话务量增长趋缓的压力,如何进一步促进本地话务量持续健康地增长已成为固网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本地电话话务量是一个永无止尽的“金矿”,搞好话务量经营直接关系到固网运营商生存和长远发展,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如何搞好本地话务量经营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短信声声除旧岁”已成为最时髦、最经济的拜年方式。据国家权威机构的一份最新资料显示:从除夕到正月初七.中国移动用户的短信业务量为78亿条,中国联通用户的短信业务量超过20亿条。这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在2004年春节假期短信的发送量创造了历史的最高记录.总数超过2003年的30亿条。而且随着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占领部分市场.彩信的发送量也在节节攀升。如果以每条短信1角钱计算,那么春节期间全国近100亿条的短信收入就相当于近10亿元。在所有的电信运营商眼里.短信市场无疑是一个新鲜诱人的“大蛋糕”。固网短信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已在短信经济的浪潮襄挟下顺势而上,为众多用户所看好。如何发掘固网短信市场并使之做大做强.值得电信运营商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优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况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在2003年在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 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慌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