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铭 《经济师》1999,(6):49-50
一、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权责发生制(或称应收应付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或称现金收付制)而言的,它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即凡属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均作本期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使得我国的经济体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跟上社会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现在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的基本需求,为解决上述的问题,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把各个会计期的收入、费用、成本相配合并加以比较,从而正确确定各期的收入。本文对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着重说明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及应用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启发和思考,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宁君云 《经济师》2014,(11):118-118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文章对医院立欠结算医疗收入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季忠辉 《经济师》1999,(7):60-60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一种时间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六条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这种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就是确定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  相似文献   

5.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因其成为会计核算的基础性选择而为人们所熟识。就其本质而言,两者作为本期收入与本期费用的确认标准,是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或是假设。并且,通过配比原则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收益结果。从这层意义上讲,会计基础选择不仅仅是会计政策选择的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了以收益为基础的财富分配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选择,对会计核算而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和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目前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下存在的问题着手,阐释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下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创新的提出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核算中并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再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双轨制” ,即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非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 ,“双轨制”的不足日趋明显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事业单位的特点 ,改“双轨制”为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越来越显示出其不足和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目前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下存在的问题着手,阐释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下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创新的提出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核算中"并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实务中一直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明确了要在“发生”时确认,而非在“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企业预期现金流动方面的信息.这些新的变化,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出发,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来分析它的局限性,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徐永敏 《时代经贸》2012,(6):212-213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实务中一直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明确了要在“发生”时确认,而非在“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企业预期现金流动方面的信息。这些新的变化,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从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出发,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来分析它的局限性,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龙晖 《经济论坛》2000,(20):24-24
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般规范,它对经济业务具体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的所有企业都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然而,在对企业的税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却与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着差异。 1.权责发生制与增值税的收付实现制的差异。权责发生制是指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或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与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的依据在于持续经营假定和会计分期假定…  相似文献   

12.
权责发生制是为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而被引用到我国的一种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为迎合近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等西方国家最先引入政府使用的,如今,我国也已经陆续引入使用,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果,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的透明度,获得了更多公民的支持.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是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所以权责发生制也理应应用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权责发生制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确认的基础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克服目前存在的缺陷,以期取得新的进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新经济条件下会涌现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未来权责发生制具体应用于会计确认将会有新的突破。从目前来看,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仍然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适当利用收付实现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所以未来财务会计确认的基础应当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二者适当融合。  相似文献   

14.
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海芬 《经济师》2011,(1):172-173
文章从两种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出发,分析了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中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端,借鉴了国外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确认的基础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克服目前存在的缺陷,以期取得新的进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在新经济条件下会涌现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未来权责发生制具体应用于会计确认将会有新的突破。从目前来看,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仍然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适当利用收付实现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所以未来财务会计确认的基础应当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二者适当融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仅在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域和部分交易事项中采用权责发生制。21世纪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收付实现制预算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因此,会计确认基础也应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金收支渠道和会计核算也日趋多元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将不断加大.收付实现制的会计记账体制已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收支活动.实行权责发生制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和财务运行状况.本文首先探讨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背景与原因,进而探讨了中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状况分析,最后给出了事业单位由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够反应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并且也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此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为事业单位提供了所需的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本文主要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中的必要性以及事业权责发生制的业务处理分析,从而来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权责发生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事业单位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理论分析1.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的研究。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制实现制更能产生满足使用者需求、反映事业单位主体经营活动结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林凤彩 《经济论坛》2003,(10):77-77
一、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区别1.计量单位不同。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形态上考核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成果;统计核算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外,还以劳动量、实物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与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成果。2.核算原则、口径、价格不同。在原则上,会计核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本期已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如本期实现的收入可能是上期或上几期的生产成果,本期分摊的费用不一定是本期发生的。统计核算一方面是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