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普 《经济论坛》1997,(4):19-20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几条思路□曹普思路之一,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首先,要抓好以粮食生产为重点的种植业,处理好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的关系,确保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连续大幅度增长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粮食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个大问题。粮食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国以后,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979年,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1.93倍。然而,在艰巨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我省是个缺粮省,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影响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要正确处理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的关系,注意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格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不得随意把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900万吨以上,这是我省粮食安全的预警线,调整种植业结构不能超越这条安全预警线。加快优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繁育,加大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及其配套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粮食的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项扶农政策的落实,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吉林省的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粮食总产量连续登上新台阶。1996年粮食总产量达232.66亿公斤,比1995年增长16.8%,比历史最高年份1990年增长13.8%,创历史最好水平。这为吉林省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实现"三大一强"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吉林省农业生产不断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随着粮食购销体制的深入改革,粮食流通市场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吉林省在粮食生产上也显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一、在粮食种植上存在的问题1、种植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加快结构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进一步调整国债资金投向,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公共投资和促进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协调.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扩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公益和垄断部门的改革,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提高出口竞争力,优化进口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1992年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到1993年初,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粮食购销价格都已放开。一年多来,粮食市场出现了新科不及的波动,表现在国家不能掌握足够的粮源,很短时间内,粮价出现二次大幅度上涨。国家不得不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一些措施又调整到粮食购销政策的双轨运行。围绕我国粮食经济显示出的若干矛盾。成了举国上下密切关注的问题。很有必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审视粮食经济问题。 本文试图从坚持经济改革出发,如何认识我国的粮食形势,如何保证国家掌握粮源,稳定市场,谈一些政策选择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一).对粮食产需总量平衡的估价 这几年来,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长,粮食消费水平在提高、按常理,粮食总量不足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可是,1990年以后,一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市场粮价疲软,国家粮食库存较充足。从表面上看,似乎粮食多了,导致一些专家,学者和决策误认为:我国粮食的总量已经过剩了,现在粮食产需平衡已由总量不足的矛盾转化为结构性的矛盾。例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丹军同志在《农业经济问题》1993年第12期刊登的一文中的观点:“如果近期无法在粮食需求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除非出现严重的歉年,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的同时,应当适当压低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调整的总体目标是调“优”、调“高”、调“外”。调“优”,就是要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调“高”,就是要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投入产出率;调“外”,就是要进一步发展外向型创汇农业,提高农业外向度。在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要切实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我省粮食总量稳步增长,基本实现了口粮自给。这对山多地少、耕地更少的我省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我省当前部分地区出现“卖粮难” 问题,是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的,也是低消费水  相似文献   

8.
曾经热过一阵子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个话题,自从1986年全国粮食出现“滑坡”后,便受到冷落,似乎粮食的减产,部分农民种田积极性的降低,无不与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有关联,其实,经过实实在在的一番调查,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就拿我们隰县来说——从86年以来,在推行农业生产逐步趋向“小区域经济”的调整期,平均每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4%,粮食总产量增长10.4%,食草牲畜饲养量增长1.7%,果品总产量增长24%,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1.2%。由此可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小区域经济,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农村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商品粮基地建设面临着农民增收滞缓、粮食持续增长能力下降、市场约束增强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粮食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建设,增强商品粮基地的区域经济整体功能,大力发展玉米转化产业,努力实施纵向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优化。同时,中央政府要适时调整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1.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今后应调整种植业的结构,改变传统的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协调发展、农牧业相互促进的新型三元结构发展,注意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状况,优化农作物品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粮食安全问题比较严峻,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导致粮食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保护耕地数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广东省粮食产量的根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08年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成灾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使用用量、成灾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我们从万荣实际出发,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市场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确定主导产业,为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出口增速下滑是由于我国外贸已进入到一个调整阶段,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不能靠单纯的数量扩张,只能靠结构的转变。只有进行外贸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非熟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化,才能进一步加大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确保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总额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洁 《经济师》2001,(11):64-64,66
内陆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长期受计划经济控制 ,形成了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三为主”经济结构 ,即 :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 ,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种植业又以粮食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 ,必然导致经济效益差、产品规模小、资源严重浪费等诸多问题。下决心调整结构 ,就成为全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农村加快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对山西省运城市的调查之后 ,提出了做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董巨汉  俎宪才  王利 《经济师》2001,(2):192-192
朱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发展粮食和其它产品的深加工,要调整种植业、畜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要调整农业区域生产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改变目前种植业单一,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不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农民收入增幅缓慢,农村消费市场起动困难的重大举措。为此,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方向,积极开展金融服务。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我国劳动力总数…  相似文献   

16.
一、河北省粮食生产供求现状及在全国的位次从1993年开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种粮积极性迅速高涨,河北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大大改善了粮食供给状况,全省粮食供求平衡有余,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充裕。粮食供求关系由满足生存需要的温饱阶段过渡到满足营养需要的小康阶段,人民生活需求由追求数量消费上升为更加注重食物品质,同时也促使粮食生产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适应市场需求。2001年河北省粮食可供量为4862.5万吨,粮食消费量是2756万吨,供给量是消费量的1.76倍,粮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同时,河北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位次也比较…  相似文献   

17.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及其结构的状况如何,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关键所在,而且,对实现大连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亟待调整的农业生产结构大连市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正逐步地走向合理与完善,这一点是肯定的。1949~1983年,全市粮食(包括大豆)总产量增长1.8倍,水果产量增长13.8倍,生猪年未存栏头数增长6.4倍,奶牛头数增长22.2倍,水产品产量增长11.4倍,主要经济作物和畜牧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早在2000年您就预测粮食价格要大涨,现在粮价涨起来了,您判断主要是什么原因? 宋国青:从常理推断,随着人口增长和国人食品结构变化,中国的粮食总需求应当是一个上行的曲线。而根据官方统计,从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高峰后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因而能否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同时投资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及城乡结构等调整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国内投资和外资的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