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祝罗骁 《价值工程》2011,30(18):121-121
本文针对企业内知识共享中存在的主观障碍问题进行了分析。借助的是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模型研究组织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并在得出的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文把博弈论引入到激励问题的研究中,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作为博弈的双方,通过建立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经营者激励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来研究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行为.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于激励约束问题的决策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企业员工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道德风险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文章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建立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定性、定量地讨论了均衡状态下的最优博弈策略,并给出了基于最优博弈策略促使员工努力完成项目的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企业激励机制的契约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前,管理知识员工的重大挑战是对传统激励机制的变革.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员工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员工,从企业关系上来看,他们与物质资本所有者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同样享有剩余价值索取权;从工作性质来看,知识工作规程具有明显的自主性,而且绩效难以测量,潜在性业绩、储蓄性业绩、机会性业绩等不确定因素较多;从需求特征来看,知识员工需求个性化倾向突出,具有无层次、多元化性质.所以,建立在工业文明时期的西方激励理论基础上的现行激励机制已不再适合知识型企业.传统概念上的激励最大的特点是对激励对象的需求进行调控、操纵,其激励内容都是激励主体单方面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效用最大化的预期设计出来的,在实践中不可能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弊端,就必须对现行的激励机制进行变革,将激励机制的原则从权力化转为制度化,把激励模式从操纵性转为契约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 ,以有核网络集群为背景,从知识转移过程视角,将大企业分为知识共享者和知识保护者,将中小企业分为知识免疫者和知识学习者,构建集群中企业知识转移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之间知识转移过程。结果表明:集群内大企业的知识共享意愿和倾向是由中小企业的知识学习意愿和能力决定的,取决于大企业对知识保护成本和知识转移导致的知识优势损失的权衡;双方合作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是一种不完全、不完美的动态博弈;当中小企业处于较低知识学习能力时,双方合作是"非零和"的动态博弈;反之,则表现为"零和"动态博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效率工资的索洛模型和Shapiro-Stiglitz模型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由于工资合约具有非完备性特点,通过工资合约对员工进行完全激励是困难的;基于重复博弈理论构建了同时考虑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要求的效率工资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和员工在效率工资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阐述了效率工资的经济效用,尤其是具有的"事前激励"和"事后激励"两种效率价值;揭示了该模型比均衡效率工资模型具有的更为丰富的经济内涵,认为效率工资需要与其他激励机制相互补充才能实现其激励目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7,(1):18-25
品牌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提升出口商品品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各地政府对出口企业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品牌创建激励政策,推动了出口企业品牌创建的发展,使得出口企业品牌创建与政府政策激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动态博弈关系。文章应用有限理性及不完全信息下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出口企业和政府在长期博弈中的行为选择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政府与企业均有较强的品牌创建意愿,出口企业的品牌创建与政府激励政策的实施则趋于理想均衡状态。政府激励措施并非越强越有效,过强的激励政策会使得企业出现虚假品牌创建倾向。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3,(13):136-13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研团队成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新代言,知识共享作为它有效运作的支撑性活动,却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对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具有必要性。归纳总结了科研团队独有的特征,分析了科研团队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最后构建了包括目标激励、激励措施、评价和反馈三部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管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博弈论的思想,从“囚徒困境”类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重复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信号博弈等角度,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所具有的不完全契约性及资产专用性等特征必然导致了投资双方的激励缺乏问题。文章通过构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囚徒困境”模型说明了该现状,并在此模型基础上从不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到动态博弈再到无限次合作博弈构建了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模型。通过对决策模型的分析,文章找出了防范机制的三个关键点,即:稳定的雇佣关系、充分的授权激励以及充分的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博弈论视角,从理论上构建了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引入信誉机制,比较分析了传统金融机构退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而互联网金融大举进入校园信贷市场的深刻原因,同时借助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一手数据实证检验了信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和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普遍存在,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尽管利率和交易成本下降有利于促进交易,但信息不对称问题却使博弈只能进行有限次,因此要达成长期合作,必须引入具有“社会性惩罚”的信誉机制来抑制大学生的短期投机行为,然信誉机制对于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大学生合作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关系的达成,实证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强化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破解“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监管困局,这对于规范互联网金融校园消费信贷市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宜学  徐新清 《价值工程》2011,30(10):284-285
医疗质量是民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受到虚拟团队分散性和动态性影响,民营医院医疗虚拟团队医疗质量协调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鉴于虚拟团队的动态性,本文构建了基于动态合约的质量协调管理机制,从医院与成员、医院评价小组与成员、团队管理者与成员等三个角度,分合作初、合作中、合作完成三个阶段,为民营医院医疗虚拟团队的质量协调管理提供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团队间管理技能的学习通过隐性知识转移实现,组织变革中管理团队合作效果受文化的制约,直接影响着团队技能的提升,基于互惠性偏好的管理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方式。文章分析管理团队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变革过程中互惠性偏好对管理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构建变革过程中互惠性偏好影响管理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基本模型,并对变革管理团队进行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演化博弈方法,以政府和电子商务平台对平台商家售卖假货的治理为例,对“平台-政府”双层治理模式进行动态演化分析。研究表明:平台与政府能否形成稳定的“平台-政府”双层治理模式取决于平台不进行假货治理时的收益损失比,当收益损失比处于较低水平时,平台倾向于同政府合作进行治理,反之协同治理将处于失效状态;消费者举报率和平台治理效率将分别对双方博弈的演化速度和平台的演化稳定策略选择产生影响。当前,应从提升技术治理效率、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力度等角度提升网络市场治理水平,并进一步通过转变治理思维、创新合作方式和完善权力约束等方式,探索建立网络市场政企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朱星辉  魏星  朱金福  高强 《价值工程》2012,31(11):13-15
各大航空公司纷纷结盟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航空公司官网机票直销业务,以期降低分销成本,提高收益;可以预见直销将逐步成为航空公司机票销售的主要渠道。论文首先引入航空公司直销渠道竞争与合作静态一次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的结果,从而得到航空公司直销渠道合作与竞争的纳什均衡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博弈是一种长期博弈,因此在静态一次性博弈基础上,建立航空公司直销渠道竞争与合作的动态重复博弈模型,博弈结果是要求航空公司应该采取长期合作策略。最后,分析航空公司之间利益分配问题以及长期合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提出基于奖惩策略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并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考虑现实信息的非完全性以及决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供应链联盟企业在博弈过程中很难做到完全理性,因此在基于奖惩策略的无限重复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动态进化博弈模型,对信任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及动态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耀峰  闵秋红 《价值工程》2012,31(3):122-123
在分析非对称信息下农村信贷市场供求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信社与农户信贷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及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其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农信社放贷时与农户履约时双方的收益、合作时的额外收益以及分裂时的双方收益对双方的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observation that people often cooperate in social dilemmas. Specifically, they may do so either for altruistic reasons or for reasons indirectly linked to self‐interest. Because these competing motivations exist in different contexts, we explor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altruism in the economic framework in the context of a series of prisoner's dilemma experiments. Our experiments involve student subjects in groups of three. Each student plays two rounds of a monetary prisoner's dilemma game with the other two subjects in that group. We find evidence for recognizably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altruistic behavior of cooperation due to personal attributes and specific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ooperation rates are higher for female students and more senior students. Of more interest is the evidence that economics majors tend to behave more cooperatively than noneconomics majors.  相似文献   

19.
孙国华 《物流科技》2009,32(3):122-125
文章建立了一个由单制造商与单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供应链协同合作三种情况下,分析了供应链的价格一质量均衡:研究发现,在非合作博弈下,制造商与零售商更倾向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协同合作情况下.供应链能取得比非合作情况下更大的利润。文章使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对增加的利润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