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加工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仍然较弱,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目前,业界对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内涵仍存有争议。作者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业现状,对该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即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发展模式、运营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该产业格局的多元化、多样化的角度审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文章从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别从全球价值链、国内配套能力、加工贸易主体和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对策:我国应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加工贸易中间产品本地化,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比例;使内资企业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的城市,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进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转型升级的内涵和方向,分析东莞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关推动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外部压力,并分别提出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国际贸易环境、国家政策、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快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转型升级视角的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我国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当更加重视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本文以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为视角对我国加工贸易加工价值链条扩展和技术扩散效应的状况进行探讨,并就加强发挥加工贸易在这两方面的促进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加工贸易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内在原因和外在环境都使其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出口加工区的顺利发展给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单一限制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出口加工区应该转变监管模式、整合政策功能,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最终成为率先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先导区、示范区。加工贸易新的发展,也将会促进我国外贸经济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本文综述了相关的理论,并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实践作出了述评,分析了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海关税收及相关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我国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解决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和全球分工深化、国际产业亟待转移等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实施转型升级的必然性,并就如何实现转型升级问题提出了提高对加工贸易发展意义的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促国产化料件替代进口料件、注重培养技术工人、延长产业链条等建议主张。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胜利  刘宁 《全国商情》2007,(1):98-100
本文首先从进出口额、经营主体以及商品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进而阐述区域分布失衡、增值率不高以及波及效应不明显等制约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最后提出建立健全加工贸易传导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运营模式等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工贸易的发展在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应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管,鼓励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并加强对技术和贸易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加工贸易从积极探索与鼓励发展阶段、逐步规范与快速发展阶段、加强管理与促进发展并重阶段、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阶段以及危机后加速转型阶段等阶段性特征,测算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加工贸易与GDP增长的关系以及对就业的贡献。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增长具有重要贡献,但贡献率从1999年开始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加工贸易与GDP增长呈弱相关关系,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不大,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是长期和间接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加工贸易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通过对目前加工贸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和扶植配套产业,推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高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程度,积极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完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贸易成本与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工贸易呈现出典型的“三角贸易”(TTP)模式的特点,该模式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首要原因。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贸易成本影响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两个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出口距离和进口距离的增加均会减少中国加工出口贸易额;与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相比,中国对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加工出口贸易对出口距离的变化更敏感,而对进口距离的变化相对更不敏感。基于OLS和HT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假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遇到瓶颈.通过对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整体升级概念.并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从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发现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依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出关于广东省纺织业整体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中外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形式多样。其原因既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外在因素,也有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结构等内在因素。企业应不断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建立与采用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运用贸易预警机制.及时调整出口行为,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分工格局的改变引致国际贸易格局随之改变,发达国家为持续占领和控制国际分工的主动权,必然采取保护相关措施抑制发展中国家急速扩展的国际贸易业务,进而减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基于经济学视角,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开放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减缓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困扰,未来应从内部层面继续加快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创新对内对外的开放模式;从外部层面加速价值链升级工程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摆脱贸易摩擦的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低碳经济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一趋势对于全球化环境中的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中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过于偏重加工贸易的贸易方式、以中低端制成品为基础的产品结构和过分依赖少数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在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中显得越来越难以持续。在低碳经济的挑战面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应向进一步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本地化、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出口、寻求市场多元化特别是发展东亚区内贸易等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
摘要: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在我国发展加工贸易背景下所创设的实施保税政策的特殊区域。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我国加工贸易转型的要求,很多区内企业开始转变“两头全部在外”的传统加工模式,通过保税监管转内销方式开始积极探求和开拓国内市场。在这过程中,是否能享受到自贸区优惠关税待遇是企业内销或复出口时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鉴于各自贸区协定的不统一和国内法配套细则缺乏的现状,区内企业难以真正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这不仅抑制了区内企业采购国产料件的积极性,也严重损害了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吸引力。随着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快速推进,区外企业可以通过优惠原产地规则而享受越来越多的零关税进出口待遇,逐步削弱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政策优势。因此,为强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政策特殊性,应通过原产地规则的完善尽快推进自贸区优惠政策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适用,让区内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获得出口退税、进口保税和自贸区优惠税率等更多的叠加性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和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贵州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建设思路、原则和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