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丽 《企业导报》2010,(3):218-219
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生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缺乏及时的引导和调节,会导致他们的心理障碍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使其在对学生良好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的过程应注重对学生个性、个体社会化,良好意志品质、心理适应能力等的培养,通过高校体育教育的各种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陕北民俗体育的特征、功能、价值意义以及在我省高校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将陕北民俗体育引入高校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重要而积极地意义,同时对我省民俗体育的继承与发扬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职的体育教学是培养中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与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艾海涛 《中外企业家》2013,(8Z):210-210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外许多国家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以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做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自觉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以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5.
杨丹亚  鱼芳青 《价值工程》2010,29(35):290-291
本文通过对定向运动的起源、概念、功能、特点和其自身的价值以及社会发展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和体育教学改革趋势结合丘陵地带的地理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在丘陵地带开展定向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适应了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体育改革方向,对丘陵地带学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刚要》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重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选择并确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运动水平,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把体育锻炼当作短期行为,只要最终考试能顺利通过便完事。教学中忽视长远效益,忽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忽视心理、社会两个领域素质的培养,没有把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彻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新的“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重技术教学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运动技术能力水平以及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为今后走出校门,走向“完全靠自觉行为来维系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卢虎 《价值工程》2011,30(16):228-228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与体育健身的相对匮乏已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锻炼的不连续性造成的。高校体育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校体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依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目标。本文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建立终生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玉平 《活力》2006,(3):112-112
不管人或动物,他们都不可能离开集体而单独生存。既然有着集体。那么他们之间必然存在合作,而一个人的合作品质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比较多,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特出,那我们更加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体育运动项目中,有许多就是集体性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从而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拓展训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拓展训练特点的研究,及其对中学体育课程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掌握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走向。拓展训练进入中学体育课程有利于加快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洪辉 《民营科技》2011,(10):111-111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一科,它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的最有效手段,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最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要从多方面进行激发和培养,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体育意识,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才能实现大学生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对人文建设方面更加关注。现代高校的体育教育迎社会需要而上,积极革新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高校体育俱乐部目前已经大大拓展了体育项目,增设了多种近年来较为流行的项目吸引高校学子参与,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和意识。高校体育俱乐部中的有氧健身操课程已经上线,但是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仍需结合实践不断探索研究,从而推动此项运动的发展。下文将探讨有氧健身操课程体系构建的特点,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发展进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杜学工 《价值工程》2011,30(13):190-191
大学生个体的体育参与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集体参与有助于培养青年间良好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大学体育文化有助于青年学习和理解社会行为规范,提供更多承担社会角色的机会,培养青年对社会节奏的高度适应力,以便于积极促进青年个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武术套路教学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套路教学的开展、学生动作节奏的培养提出一些心得与看法,以便使学生加深对武术套路练习时动作节奏的认识,提高武术套路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促进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探讨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功能,提出了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以期对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的"德"育功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韩冬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9):138-139
高校的体育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摇篮,德智体美劳需要全面发展。近几年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开始逐渐认识到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7.
马月平  李博  张振军  张雷 《活力》2011,(14):62-62
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联系极其密切。高校体育的存在,为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过程中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出发,在分析了该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接轨途径的基础上,得出了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过程中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梅丽娜 《价值工程》2011,30(20):205-205
本文就实施高校课外体育教学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的高校课外体育教育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杨帆 《价值工程》2012,31(31):225-227
随着我国体育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社会对体育经济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介绍了高校体育经济型人才培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定位了高校体育经济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探索了高校体育经济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赵秦安 《企业导报》2015,(6):191+166
本文对高校体育课中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在体育课堂创造性学习空间,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