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控原理与编程课程是机械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涉及到数控工艺、数控原理、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等诸多问题.为适应社会对数控操作人才能力的要求,根据社会调研及对数控教学的研究经验和教学成果,对数控原理与编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对人才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不拘一格,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开展高技能培训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技能培训教学水平。多点开花,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坚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多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需求出发,分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结合河北省省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对策进行战略性研究,以期对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我区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从新疆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与需求出发,分析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结合区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对策进行了战略性研究,以期对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关于应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活力》2012,(5):49-49
随着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国有铁路对员工的吸引力已不同以往。尤其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拿来主义”的做法.促使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逐年流失。笔者所在的车辆段是具有百年光荣传统货车车辆段,近几年来,铁路特有工种中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非常严重。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已危机到了国有铁路机、车、供、电、辆各个行业,如何应对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是国有铁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一)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远景规划高技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自然不会仅仅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国有铁路企业忽视了这点,以为单纯每月给予的几百元津贴、补贴就能够留住高技能人才。殊不知,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级别评定体系.缺乏有组织、有步骤的专业技术培训,忽略对高技能人才个人长远发展和高层次心理需求,那么,要想留住他们的心,也是希望渺茫。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需求的强势拉动,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扩招和新专业设立,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法真正做到学有所用。鉴于此种现象,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题目,旨在研究一种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职业方向之一,本文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践,贯彻行动导向理念,对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技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函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了信息化社会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和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注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较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已成为阻碍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瓶颈。建立完善以企业,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崔斌 《中国就业》2006,(12):45-46
人才强国是继科技兴国之后我国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在2003年我国召开了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以中央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分肯定了高技能人才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思路,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指导和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论述了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义。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尽快形成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江苏省江阴市制定了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高技能人才政策体系、高技能人才海外培训体制、高技能人才选拔提升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热情等系列措施,营造出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打造出一支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铁军",使"江阴制造"逐渐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4.
龚尚猛 《企业活力》2011,(11):57-60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其更为科学而完整的素质开发和潜力挖掘将给社会带来更为强劲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并因此有了更为丰富的工作内容。基于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内容以及市场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高技能人才的素质框架里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技能指标、管理能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要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必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技能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解决工学之间的矛盾并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养需求相适应。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后对当前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质量建设师资队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社会观念、教育理念及薪资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技能人才仍有巨大供需缺口。本文在阐述高技能人才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尽的责任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张宁  郑军锐 《河北企业》2013,(10):62-63
<正>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途径。当前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数量不足、机构失衡等问题,制约着本省经济的发展。一、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1.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政策。2010年河北省公布了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纲要中对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任务、工作做了战略规划。在《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纲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是劳动保障部确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城市之一。几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3月,中央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合调研组对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广州市这项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建设有重大突破,为全国改革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去年,我市被评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的机理分析与机制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理论层面,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界定不宜过泛;在操作层面,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划分与使用不必拘泥于已获得的职业资格等级。高职院校承载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但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决定了其只能培养合格的"半成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企业的主体作用不可替代。企业高技能人才使用与培养二律背反现象表明,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形成政府主导,院校、社会和培养对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实质上,数控加工的发展与技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自动化水平。而"数控加工"作为一门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课程,职业院校通过一体化的数控加工课程教学,实现了数控机床专业操作技术人员培养的目标。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对数控专业教学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现实教学情况,对数控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展开了分析,并就高级数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